简析“时间”与主体

简析“时间”与主体

ID:9722561

大小:62.50 KB

页数:15页

时间:2018-05-06

简析“时间”与主体_第1页
简析“时间”与主体_第2页
简析“时间”与主体_第3页
简析“时间”与主体_第4页
简析“时间”与主体_第5页
资源描述:

《简析“时间”与主体》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简析“时间”与主体不存在一个固定的主体(自我,主格我,ego),这是拉康用精神分析术语所表达的主体理论的要点。那么人为什么会形成自身作为主体的观念呢?要回答这一问题,时间的考量不可或缺。人把自己当作主体与客体区别开来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前提,但这一前提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从时间上追溯,它是有条件的。根据宇宙学和物理学的探索,没有时间的过去之维宇宙和自然的演化,就没有人类社会的产生。没有宇宙大爆炸,没有奇点,没有时间的规定性,就没有客观的物质要求,也就不会有一个应客观要求而产生的自我分裂、自我变异的东西的存在,而这样的东西不是别的

2、,就是作为主体的人。拉康认为,使人之所以成为人的内驱力在间接地进入文化领域之前,长时间地隶属于自然的领域。有深度的精神分析不但要超越临床的范围,也要超越社会的范围,它与宇宙和自然的时间律动息息相关。事实上,弗洛伊德和拉康都曾把前苏格拉底学派关于宇宙的沉思作为其先驱。在《精神分析的可终止性和不可终止性》(1937)一文中,弗洛伊德引述了古希腊哲学家恩培多克勒的观念,并承认他的关于人内部的爱本能和死本能这两种原初力量的论述,已经在恩培多克勒那里被表达出来。拉康则引述了赫拉克利特关于冲突(strife)首要性的原理来支持自己的观点。拉

3、康坦言,宇宙学、物理学方面的科学研究进展有令人不安的一面,它挑战并让人反思传统文化中的人与世界的观念。比如,进化论和物理学所破除的关于世界的拟人说,不只是思维上的,更是心理上的,是人的一种意向投射被破坏了。拉康形象地把人比喻为时间空间化的扣押物,人把他自己奉献给时间与空间交替展开的结构上,当时间与空间合取时,也就达到了一个流动中的暂停点,人成为时间空间化的扣押物,从自然界进入了象征界。时间空间化这一提法主要归功于柏格森,拉康对时间的理解某种程度上与柏格森有相通之处,这个概念主要有两层含义,一是指在时间中产生出需要占有一定空间的具

4、体存在物,包括人;二是指随着人类世界的不断发展,时间动力和背景在被忽略,世界被当作空间性的存在。我们知道,人类世界是属人的语言的、意义的人文世界,人诞生于自然与文化的分界点,如果沿着时间上溯,在自然与文化的分界处之外还有一个更大的背景,那就是与时间动力学一体的宇宙的演化。只有时间而无空间就没有人文世界的存在,而只有空间而无时间人文世界亦将失去深层根基,同样不会存在。在弗洛伊德那里,人的心理结构分为意识、前意识和无意识,拉康则提出了想象、象征、实在的三元心理结构,它们相互包容、交织,而不是非此即彼;而且,更重要的,它们并非是纯心理

5、学上的,更是存在论上的,是受时间动力学支配的。从时间发挥作用的程度来划分,想象、象征、实在是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三界。在想象界,时间被空间化,人们直接地接受呈现在他们眼前的事物。拉康用镜像理论来说明主体与客体二分的认识论机制,人们相信自己的眼睛所看到的外部世界,但事实上,眼见并不总是为实,而且就像一张照片不能囊括所有景象一样,主体所看到的客体世界是相当有限的。不能看到所有时间中的景象的天然局限性导致人们忽略了时间维度和时间背景,沉浸在一个暂时性的空间中,把自己当作主体,把外部世界当作客体,主客二元结构始终伴随着人们的意识生活,虽

6、然这一结构具有欺骗性,却奠定了人的所有体验,也使人成为一种自恋的动物。在象征界,时间的作用变得明显。象征界是语言的领域,象征界以语言的形式支撑人并欢迎人的来到,由于时间的作用,语言在历时性与共时性两方面、在所指之上加上能指、在他者(拉康的这一概念主要指代时间性的动态存在,但在对人类发挥作用时有着不同面相)的中介过程中,塑造着主体。在实在界,时间完全支配着万物,时间、空间、事物浑然一体。拉康在《逻辑时间及预期确定性的论定》中认为,无意识结构只能以其时间性才能被理解,这意味着随宇宙大爆炸而来的时间与时间性演化是无意识的依托,而人只能

7、通过时间性的无意识调动才能成为有意识的主体,主体的产生与存在都是不自足的。实在界作为人的自然起源是处于人的精神世界之下的基础,是人的精神世界摆脱不了的座驾。拉康强调,无意识不是像弗洛伊德所说的仅仅是个人性的,无意识是他者的话语。他者被时间所规定,或者说与时间合二而一,它深居于实在界,有着超越于个体意志的运行模式。实际上,在人类个体出生前,超个体意志的运行模式或者说象征秩序已经先行存在;个体出生后,为了使自己成为一个人,为了在世界上生存,他不得不主动地适应外界,进入一个动态的、不受他支配的物质和符号世界,这是他作为主体的前提条件。

8、列维斯特劳斯在《结构人类学》中指出,个人的无意识最终来自于集体的无意识,集体无意识结构本质上是一种符号功能、交换功能,他以莫斯的人类学考察为依据,认为人类社会的构成建立在礼物交换的制度上。斯特劳斯所谓交换的制度其实是人类社会产生以来基本的运作方式,其核心是不间断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