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怖主义的媒体语言与中美国家身份的研究

恐怖主义的媒体语言与中美国家身份的研究

ID:9724004

大小:63.0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8-05-06

恐怖主义的媒体语言与中美国家身份的研究_第1页
恐怖主义的媒体语言与中美国家身份的研究_第2页
恐怖主义的媒体语言与中美国家身份的研究_第3页
恐怖主义的媒体语言与中美国家身份的研究_第4页
恐怖主义的媒体语言与中美国家身份的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恐怖主义的媒体语言与中美国家身份的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恐怖主义的媒体语言与中美国家身份的研究----媒体管理论文-->导论一、研究背景:恐怖主义问题和“安全研究”路径的拓展恐怖主义古已有之,于今为烈。从历史根源上讲,它具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作为一个全球的公害,则是世纪年代末期之后的事。年被认定为国际恐怖主义的兴起。自此,恐怖主义活动在全球范围蔓延,对世界政治与经济产生深远影响。在全球化的今天恐怖主义已经成为国际社会突出的问题。国际关系的本质就是大国之间的冲突与竞争。这是国际关系理论大师汉斯·摩根索的著作《国家间政治—权力斗争与和平》的主旋律。然而,“9.11”事件对这一经典论断有所挑战。恐怖组织登上国际舞台,成为与

2、国家行为体对抗的主角。恐怖组织制造的国际冲突一再改变人们对国际关系的一些传统认知。“基地”组织在实施“9·11”恐怖活动之后,美国发动了全面反恐战争,这是国际舞台上“国家行为体第一次与非国家行为体发生的正面冲突”。年月美国在伊斯兰堡击毙本·拉丹使美国和巴基斯坦两国出现了因恐怖组织引发的外交危机。从某种程度上讲,恐怖主义改变了整个国际格局。美国作为超级大国尚且无法保护本土国民的安全,那么世界其他国家的百姓如何能寻找到一块安全地带?恐怖主义已经对个人安全、国家安全、国际安全都构成威胁上升成为了非传统安全因素中的首要威胁之一,改变了美国、中国及世界各国的外交政策和安

3、全防卫政策,影响了国际社会中各行为体之间的互动。然而,恐怖主义问题治理的有效性至今仍受国际社会质疑。国际社会目前就此问题达成一个基本共识:它是一个对国际安全形成挑战的问题,国际社会的各个行为体应该积极开展合作打击恐怖主义,也即“反恐”。但是国际社会至今没有就反什么恐,用什么反恐,怎么反恐等问题确立国际规范。究其原因,对于“谁威胁谁”的问题,国际社会中无法得出标准答案,各行为体无法达成统一认识。因此,以恐怖主义为对象的安全研究仍然很有意义,对国际关系学科、对国际安全研究都会有所推进。二、理论工具:建构主义安全研究中的安全化(一)建构主义安全研究新现实主义认为权力

4、只是国家达到最终目的的一种手段。国家最终关心的不是权力,而是安全。新现实主义学者们认为,国家完全可以通过合作性政策,即便是有限的合作,而非竞争性政策,降低“安全困境”。新自由主义主张利用开展国际合作的机遇实现更大范围的国际安全。新现实主义和新自由主义安全观都承认国际体系具有霍布斯自然状态的特征。前者所含的基本变量是国际体系结构和国家行为,其基本变量关系是国际体系影响国家行为,而新自由主义安全观认为基本变量是国际制度和国家行为,两者关系是国际制度影响国家行为。两个学派对国际安全的研究都可以归于传统主义安全研究。随着新现实主义、新自由主义在安全研究方面的解释力度有

5、些捉襟见肘,“批评性安全研究”在对传统主义安全研究的质疑中应运而生。首先,它质疑传统主义安全研究将国家作为安全研究的重心,提倡转向对人的安全的关注。具体而言,安全的范围从主权国家扩大至所有人以及所有的社会。再则,它反对传统主义安全研究中以解决难题为导向的研究路径。“战略研究”将安全视作自然界的一部分来研究,而“批评性安全研究”以承认社会现实被建构为前提,通过我们思考他者的方式定义安全。这类研究围绕三大问题展开:谁具备威胁?谁受到保护?采取何种方法获得安全?第三次的国际关系理论大辩论围绕建构主义展开。建构主义安全观也随之逐步形成。在温特的建构主义中,观念因素的重

6、要性超出了物质因素。温特在承认物质因素的有限作用的基础上提出无政府状态是一种观念现象,而非一种物质现象。也即,无政府状态是国家通过观念互动造就的。在安全问题上,建构主义强调社会建构对国际体系和国家行为的影响。国家行为体间通过观念互动建构不同的国际体系结构。不同的国际体系结构造就该体系中的行为体之间的角色类型。行为体间的角色类型决定了彼此的关系以及互相采取的行为。具体而言,国家间观念互动的过程能够导致国际体系结构性的变化,由此形成霍布斯、洛克、康德三种不同的无政府文化。第一章恐怖主义:话语建构的威胁?本论文选择对恐怖主义进行安全建构的媒体话语作为分析对象。通过先

7、简述恐怖主义的历史演进,厘清恐怖主义相关学术成果的研究脉络,对话语建构之中的新型恐怖主义进行解构,笔者试图证明恐怖主义是以话语为媒介的社会建构的产物。第一节历史演进中的恐怖主义《大不列颠百科全书》对古代恐怖活动有这样的阐述:“色诺芬笔下的‘攻心战’是恐怖主义,罗马暴君的暴行是恐怖主义,中世纪的宗教审判是恐怖主义,法国大革命期间的‘恐怖统治’是恐怖主义……”在东方,蒙古帝国在战争过程中广泛使用的屠城手段也是一种恐怖活动。中国古代也有各种各样的恐怖活动,发生在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的“专诸刺吴王”、“要离刺庆忌”、“荆轲刺秦王”等就是典型的恐怖活动。由于古代没有明确的国

8、家和民族观念,因此古代恐怖活动在行为体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