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服降糖药物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反应性研究概述

口服降糖药物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反应性研究概述

ID:9725898

大小:63.0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05-06

口服降糖药物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反应性研究概述_第1页
口服降糖药物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反应性研究概述_第2页
口服降糖药物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反应性研究概述_第3页
口服降糖药物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反应性研究概述_第4页
口服降糖药物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反应性研究概述_第5页
资源描述:

《口服降糖药物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反应性研究概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口服降糖药物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反应性研究概述【摘要】2型糖尿病(DM2)是多基因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复杂疾病。β细胞分泌缺陷及胰岛素抵抗是发病机制中两个主要因素,在不同的患者中表现各不相同,具有高度的异质性,患者需终身治疗且降血糖药物必不可少。目前降糖药物种类众多,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抗高血糖药十分必要。早期基础应用口服降糖药,积极控制血糖,是减少2型糖尿病患者血管并发症等不良反应的有效手段。本文将运用循证医学提供的证据对口服降糖药物对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反应性做一概述。【关键词】2型糖尿病;口服降糖药;个体反应性2010年全球糖尿病患病人数将超过2.

2、85亿人[1],直接经济开支达到3780亿美元,占全球卫生开支的12%[2]。中国糖尿病患者人数达到9240万,导致的直接医疗开支占全国医疗总开支的13%,达到了1734亿人民币[3]。  全球被确诊病例中90%为2型糖尿病患者[4]。研究显示,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心血管疾病和卒中的危险比普通人群高出2~4倍,同时寿命减少5~10年。在所有与糖尿病相关的死亡中,有80%左右与心血管疾病相关,2-糖尿病的防治形式相当严峻。  现有临床研究资料显示,2型糖尿病对不同口服降糖药的具有不同反应性,若采用传统“阶梯式的治疗步骤”,患者的血糖水平将呈“锯齿样”变化,且达

3、标率低。全面综合考虑2型糖尿病对不同口服降糖药不同反应性,科学合理运用治疗糖尿病药在患者血糖控制方面具有更积极的意义。药物选择性治疗可减少并发症并延缓疾病的进展。大量的临床试验已经证实,早期联合口服降糖药,积极控制血糖,是减少2型糖尿病血管并发症及单药大剂量应用所致不良反应的有效手段。  下面就一些常用药做一阐述。  1磺脲类  磺脲类是最早应用的口服降糖药之一,现已发展到第三代,仍是临床上2型糖尿病的一线用药。主要通过刺激胰岛素分泌而发挥作用。餐前30min服药效果最佳,作用机制为刺激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增强胰岛敏感性,降低胰岛素抵抗作用,降低肝脏内葡

4、萄糖的产生。  常用代表药物有:(一)磺脲类:第一代如甲苯磺丁脲、氯磺丙脲等,现在已经很少应用。第二代SUs有格列本脲、格列吡嗪、格列齐特、格列喹酮、格列美脲等。(二)格列奈类:代表药物为瑞格列奈和那格列奈。磺脲类单一治疗或与双胍类联合应用治疗2型糖尿病已有半个多世纪,大量研究集中在药物的有效性和剂型。但对治疗后复发风险较高是否存在关联研究较少或存有争议,循证医学的证据显示,该类药物单独使用可能会增加心血管并发症的风险但不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的患病率[5],磺脲类与双胍类联合使用比单一治疗能更好地控制血糖水平。Pugh、Peters和Davidson等对磺脲类

5、和胰岛素组合治疗2型糖尿病的研究结果显示:联合疗法与胰岛素单独使用相比对β细胞功能保护更为有利,而只是轻微改善了那些中度肥胖患者病程早期血糖水平,但有一些病人血糖水平发生了显著变化,这些研究结果使人们对血糖控制更为重视,以防止长期并发症。Janka等研究了每日注射一次甘精胰岛素加口服glimipiride比1日只注射2次胰岛素(isophane)对血糖控制水平更为有效[6],Bak等证实格列齐特增加了2型糖尿病患者骨骼肌的胰岛素敏感性。Kumar和Dey对小鼠骨骼肌的研究再次表明,格列齐特能改善骨骼肌胰岛素抵抗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Ammarit等人还发现,

6、亚洲2型糖尿病给予格列齐特30mg治疗,空腹血糖显著下降,不伴随着空腹血浆胰岛素上升,这可能表明,格列齐特对胰具有额外降低血糖的效应[7~9],具体机制仍不清楚。  2双胍类  双胍类降糖药可以抑制肝糖原异生,减少葡萄糖的,增强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增强胰岛素敏感性,抑制胰高血糖素的释放。因此它对胰岛功能正常或已丧失的糖尿病人均有降血糖作用,但不能降低正常人的血糖。临床研究已经证实,二甲双胍在治疗胰岛素抵抗患者对糖代谢影响中是非常有利的[10],与磺脲类、氯茴苯酸类(瑞格列奈、那格列奈)相比,几乎不存在治疗后低血糖的风险。可与任何口服降糖药物包括与新开

7、发药物肠促胰岛素或增强肠促胰岛素类似物联合使用。通过抑制二肽基肽酶-4(dipeptidylpeptidase,DPP-4)或加强人胰高血糖素样肽(Glucagon-likepeptide-1,GLP-1),二甲双胍与DPP-4和GLP-1之间可能存在潜在的联合作用[11,12]。重要的是,二甲双胍治疗与磺脲类和噻唑烷二酮类相比,前者治疗后患者体重并不增加而后者体重显著减轻[13,14]。双胍类在治疗过程中存在轻微的胃肠道反应,而这通过减少起始剂量(500mg)或缓释剂型而增加胃肠道耐受性。磺脲类和二甲双胍的组合不会增加死亡风险,相反,与磺脲类单药使用,它

8、能够适度减少这种风险[15]。英国一项前瞻性糖尿病研究(UKPDS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