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赋役关系与明代大藤峡瑶乱

浅谈赋役关系与明代大藤峡瑶乱

ID:9726252

大小:56.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5-06

浅谈赋役关系与明代大藤峡瑶乱_第1页
浅谈赋役关系与明代大藤峡瑶乱_第2页
浅谈赋役关系与明代大藤峡瑶乱_第3页
浅谈赋役关系与明代大藤峡瑶乱_第4页
浅谈赋役关系与明代大藤峡瑶乱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赋役关系与明代大藤峡瑶乱》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浅谈赋役关系与明代大藤峡瑶乱  一、侯大狗之乱与韩雍改制  广西中部浔州府的大藤峡地区,在帝国时期素为瑶人的聚居区。在明代,大藤峡的瑶人社会以部落为主,其中以侯、蓝、盘、胡四姓为最大。瑶人不入版籍,不供赋役,不在帝国的权力体系之内。天顺以后,随着左右两江地区的土司不断向西扩展,导致了瑶人的生存空间被严重压缩。在此背景下,大藤峡地区的瑶人开始反抗,其中最具影响力的,当数侯大狗之乱。瑶乱爆发之后,朝廷对瑶人展开了大规模的军事征缴。成化初年,都御使韩雍率兵一举平定侯大狗之乱。瑶乱平定之后,韩雍在大藤峡地区推行了一系列善后举措,以实现对大藤峡地区的彻底控制。在众多举措之中,最为重

2、要的就是右江土司、狼兵压制瑶人,以防瑶人叛乱:  一看得断藤峡山周围六百余里,极是险峻。以此贼徒凭据为恶,不能剿平。若非远图良策,别为处置,诚恐大军散后,各贼复来峡中啸聚,恃险为患,荼毒生灵,又与旧日无异。查得先任田州府上隆州岑铎所犯事情,系土官衙门争论私雠,事难明白,情实可疑。后虽辨明,亦难与岑镛同处。伏乞圣恩以地方为重,将岑铎宥其可疑之罪,令其复任上隆州知州迁来断藤峡水中间,地名碧滩,开创衙门,筑立城堡,居住把截道路,控制本峡地方,将本州改隶浔州府,仍请敕都指挥岑瑛知府、岑镛,将上隆州印信并本州原管土兵、男妇尽数发遣,交与岑铎收管。不许占恡不发。  材料所述的岑氏为右

3、江地区实力最强的土司,手下的狼兵极为强悍,素为朝廷所依赖。同时,岑氏家族内部关于承袭问题的斗争尤为激烈。入明以后,岑氏内部多次出现承袭之争,甚至影响到帝国南疆的政治稳定。在平定大藤峡瑶乱之后,韩雍将原上隆州知州岑铎移驻大藤峡地区的碧滩堡,用以压制瑶人。韩雍此举意在一举两得,既能解决岑氏土司内部争袭的矛盾,又可以利用岑氏的军事力量控制瑶人。此外,为达到军事镇压的效果,韩雍甚至将岑瑛、岑镛的部分狼兵拨调给岑铎,以增强岑铎的军事力量。但大批狼兵驻守大藤峡地区,最需迫切需解决的就是土地问题。只有让狼兵拥有耕地,才能使其屯田耕种。故韩雍将许多瑶人的土地拨予狼兵:  仍将附近断藤峡贼

4、人占种、并绝户田土拨与耕种,五年之后照依上隆州则例,输纳报效粮米。若本府原管土兵果有逃故,不及原数,就将本州所管土兵,照数拨补,庶使兵威强盛,贼人不敢复聚,地方可图久安。  根据韩雍的设想,明政府首先将瑶人的土地拨与土司及狼兵耕种,同时将这些土司、狼兵编入户籍。这一以夷制夷的举措实际上是让狼兵成为王朝政府管制下的军户,使其成为明政府压制瑶人的军事力量。而获得了土地户籍的狼兵,则成为当地另一重要的族群。  韩雍在大藤峡地区的改革,对大藤峡地区的社会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大藤峡地区从原先的单一瑶人聚居区逐步变成了狼瑶混杂的局面。官府、狼兵与瑶人之间围绕着土地户籍问题,时而合作,

5、时而冲突,形成了复杂的族群关系。复杂的族群关系构成了影响明代中期以后大藤峡地区社会变迁的关键因素。  二、赋役关系与侯公丁之乱的发生  韩雍在成化年间改制以后,大藤峡地区的狼兵与瑶人不再只是军事镇压与被镇压的关系。瑶人开始利用户籍关系,透过利用狼兵的权力谋求其在地方社会的一席之地。当其时,瑶人不入版籍,与明政府没有直接的关系,其土地产权并不为明政府所承认。因此,瑶人的田产极容易被明政府、民户以及狼兵的侵占。在这样的背景下,许多瑶人开始将土地寄到狼户的名下,以寻求狼兵的保护。与此同时,狼兵亦乐于接受瑶人田产寄至自己名下。这一关系互动的关键在于当时的赋役制度。韩雍平定侯大狗瑶

6、乱后,明政府对驻扎当地的狼兵实行了赋役减免的政策。田汝成在《炎徼纪闻》中如是描述这一情况:  官司议允,招取归德、思恩等处狼家,徙浔护守,就以绝户田土给之,纳粮免差。年代渐久,生党日繁,兼引类招朋,杂居民里,有司因循,稽考无法。原额之外,各狼私置,亦混狼田。奸猾吏民,又以逃亡产业招狼住种,或将见户田税诡寄狼名,射影差役。  从上引材料可知,明政府在将绝户田土拨给狼兵之后,狼兵开始利用纳粮免差的优惠政策,引类招朋,私置狼田。同时,因为狼兵在赋役上拥有许多特权,以至于许多民户亦会招狼住种,或将见户田税诡寄狼名,射影差役,利用狼兵谋取利益。瑶人寻求保护的方式,就是将土地诡计到狼

7、兵名下,再向狼兵缴纳租税,以获得后者的保护。狼兵在赋役制度上的特殊权利,使大藤峡地区的族群关系更为复杂。  嘉靖初年,王阳明分析大藤峡瑶乱频繁的原因时,亦重点指出了其在赋役方面的深层原因:  其间错以土夷村寨,地既隔越,而穷乡小民畏见官府。故其粮差多在县之宿奸老蠹与之包团。因而以一科十,小民不胜迫胁,往往逃入夷寨,土夷又从而侵暴之,地日凋残,盗贼日起。  材料所述的民,实际包含了许多熟瑶,即为政府当差纳粮的瑶人。王阳明认为,民户逃离户籍,使得当地社会处于不稳定状态。而逃离户籍的瑶人,往往会进入土司与狼兵的权力体系,寻求狼人的保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