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絮凝剂的在水处理中的应用

论絮凝剂的在水处理中的应用

ID:9727431

大小:60.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5-06

论絮凝剂的在水处理中的应用_第1页
论絮凝剂的在水处理中的应用_第2页
论絮凝剂的在水处理中的应用_第3页
论絮凝剂的在水处理中的应用_第4页
论絮凝剂的在水处理中的应用_第5页
资源描述:

《论絮凝剂的在水处理中的应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论絮凝剂的在水处理中的应用随着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城市所产生的污水也越来越多。早期由于环保意识的淡薄和落后的发展模式,很多地区将不经处理的污水排入河流湖泊等自然水体,导致水体富营养化,水生生态系统遭到破坏并衰退,经过演替变成陆地生态系统,使得大量水生资源流失,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环境的恶化给人们敲响了警钟,于是环保事业也如雨后春笋一般发展了起来。如今环境保护行业发展最为成熟的就是水处理领域。水处理方法有: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土地处理系统等,具体包括SBR、OA/2、倒置OA/2等为人们所熟知的传统工艺和CANON、IDEA、MBBR等新工艺。它们都能有效降低水中的氮磷

2、和有机物含量。本次实验对某工业区污水厂进水通过混凝烧杯试验的处理,即在既定温度、搅拌强度的条件下,讨论最佳的混凝剂与投加比,最后对处理后的污水总磷和SS含量进行检测,并加以总结。  1混凝概述  1.1混凝原理  混凝指通过向水中投加药剂使胶体物质脱稳并聚集成较大的颗粒,以使其在后续的沉淀过程中分离或在过滤过程中被截除。通过向水中投加混凝剂可破坏胶体的稳定状态,脱稳之后的胶体颗粒可借助一定的水力条件通过碰撞而彼此聚集絮凝,形成足以靠重力沉淀的较大的絮体,从而易于从水中分离。其具体机理分为:电性中和、吸附架桥作用、X捕作用等。  1.1.1电性中和  电性中和又分为压缩双电层和吸

3、附电中和两种。通过投加电解质压缩扩散层以导致胶粒间相互凝聚的作用机理称为压缩双电层作用机理。利用吸附能力,离子可直接进入滑动面内与胶核上的电位离子发生吸附中和作用,这种吸附不受电性中和的约束,只要有吸附空位就会发生。  1.1.2吸附架桥作用  吸附架桥作用主要用来解释高分子混凝剂的作用过程。高分子混凝剂多为一种松散的X状长链式结构,分子量高,分子大,具有能与胶粒表面某些部位作用的化学基团,对水中胶粒能产生强烈的吸附作用和粘结桥连作用。通过高分子链状结构吸附胶体,微粒可以构成一定形式的聚集物,从而破坏胶体系统的稳定性。  1.1.3X捕作用(沉淀物的卷扫)  当金属盐作混凝剂时

4、,如果投加量非常大,足以达到沉析金属氢氧化物或金属碳酸盐时,水中的胶体颗粒可被这些沉析物在形成的过程中卷扫(X捕),从而随之一起沉淀。此时胶体颗粒的结构并没有大的改变,基本上是一种机械作用,只是成为金属氢氧化物沉淀形成的核心。  上述这3种混凝机理在水处理过程中不是孤立的现象,而往往是同时存在的。对于水处理中常用的高分子混凝剂来说,主要以吸附架桥机理为主;而对于无机的金属盐混凝剂,则电性中和和粘结架桥作用同时存在;当投量很多时,还会有卷扫作用。  1.2影响混凝的因素  由于胶体的混凝过程比较复杂,原水水质又各异,因此混凝效果的好坏受许多因素的影响,主要有水温、水的pH值和碱度

5、、原水水质、水力条件及混凝剂种类及投加量等。  1.2.1水温的影响  温度对混凝效果产生影响的主要原因为水温影响药剂溶解速度、黏滞性。此外,水温还对胶体颗粒的水化膜形成有影响:水温低时,胶体颗粒水化作用增强,水化膜增厚,妨碍胶体凝聚,而且水化膜内的水由于黏度和重度增大,影响了颗粒之间粘附强度。  1.2.2pH值的影响  对于不同的混凝剂,水的pH值的影响程度也不相同。对于聚合形态的混凝剂,如聚合氯化铝和有机高分子混凝剂,其混凝效果受水体pH值的影响程度较小。铝盐和铁盐混凝剂投入水中后的水解反应过程,其水解产物直接受到水体pH值的影响,会不断产生H离子,从而导致水的pH值降低

6、。因此,要使pH值保持在合适的范围内,水中应有足够的碱性物质与H离子中和。  1.2.3水质的影响  对于处理以浊度为主的污水,主要的水质影响因素是水中的悬浮物含量,水中电解质和有机物的含量对混凝也有一定的影响。水中悬浮物含量很低时,颗粒碰撞机率大大减小,混凝效果差,通常采用投加高分子助凝剂或矾花核心类助凝剂等方法来提高混凝效果。如果原水悬浮物含量很高,一般在水中先投加高分子助凝剂,如聚丙烯酰胺等。  1.2.4水力条件的影响  混合、絮凝阶段的G和GT值不同,是混凝工艺过程中的重要控制参数。在混合阶段,以胶体的异向凝聚为主,要使药剂迅速均匀地分散到水中以利于水解、聚合及脱稳。

7、这个阶段进行得很快,特别是Al3+、Fe3+盐混凝剂,所以必须对水进行剧烈、快速的搅拌。要求的控制指标为:混合时间10~30,s,≤2,min;搅拌强度以G值表示,控制在700~1,000(s-1)。在絮凝阶段,主要以同向絮凝(以水力或机械搅拌促使颗粒碰撞絮凝)为主。同向絮凝效果与速度梯度G和絮凝时间T有关。由于此时絮体已经长大,易破碎,所以G值比前一阶段减小,即搅拌强度或水流速度应逐步降低。主要控制指标为:平均值G值为20~70,s-1,平均GT值为54,101~101。  1.2.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