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框架之预设判准效应与阅听人的政策评估──以核

媒介框架之预设判准效应与阅听人的政策评估──以核

ID:9731288

大小:100.00 KB

页数:41页

时间:2018-05-06

媒介框架之预设判准效应与阅听人的政策评估──以核_第1页
媒介框架之预设判准效应与阅听人的政策评估──以核_第2页
媒介框架之预设判准效应与阅听人的政策评估──以核_第3页
媒介框架之预设判准效应与阅听人的政策评估──以核_第4页
媒介框架之预设判准效应与阅听人的政策评估──以核_第5页
资源描述:

《媒介框架之预设判准效应与阅听人的政策评估──以核》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媒介框架之预设判准效应与阅听人的政策评估──以核摘要:认知心理学之构念启动与使用模式指出,构念若因外界重复刺激而长期被启用后,可对相关评估产生长时性影响。本研究认为,媒介框架在具备强度与实时性时,可能重复启动受众知识仓储相关构念,并因此发挥长期预设判准效应。本研究以核四案为例,探讨预设判准效应(priming)与框架(framing)二项媒介作用的相关性,以及媒介框架在个人层次的运作机制与效应。内容分析与受众调查分析显示,核四案报导中,媒介主要框架同时具备强度与实时性,符合产生长期效果条件,且受

2、众是否采用媒介主要框架也显著预测其核四政策立场。这说明媒介报导一议题时,跨时期使用的主要框架,可对阅听人相关政策的评估产生长期预设判准效应。另外,核四主要框架的采用也是看核四新闻频率与核四立场的中介变项。受众看愈多核四相关新闻,愈易采用媒介主要框架认知核四,也因而愈倾向赞成续建。这指出,媒介主要框架所隐含的拥核立场可影响民意,主流新闻媒体是一替民进党政府反核四政策「去正当化」(delegitimizing)的重要机构。关键词:媒介框架、受众框架、框架作用、预设判准效应、政策评估、核四壹、前言媒介

3、预设判准(priming)及框架(framing)作用是继议题设定功能(agenda-setting)之后,检验媒介内容与阅听人认知图像与态度之研究。有关此二项主题之研究不仅代表八○年代末迄今媒介效果研究中相当重要的一环,也显示效果研究从早期观察阅听人态度变化转为认知层面的影响后,重新以更细致的概念描绘媒介内容对阅听人态度的影响。此一细致化倾向同时反映在媒介内容的分析方式与阅听人影响的内涵。在内容分析方面,研究方向已从议题「量」的分析转为「质」的分析。比如,议题设定功能及预设判准效应皆强调媒体在

4、不同议题的报导量对阅听人的影响,但框架研究则旨在分析媒体呈现议题的方式对阅听人的影响。而在影响内涵上,也从议题设定对阅听人重要议题排序认知的观察,进一步观察此一认知对受众政治评估的影响。比如,预设判准效应即指出,议题经大量报导后,可成为阅听人评估政治人物表现的依据;框架研究也发现,当议题以不同框架呈现时,可影响阅听人社会问题的责任归属。虽然预设判准效应与框架作用更能揭露媒介讯息对阅听人影响的政治意涵,且有关此二项媒介作用的影响也已累积许多实征发现,但许多研究并未详述二项作用形成过程的心理机制(P

5、riceTe(2001)指出,原来提出的议题设定功能可称为第一层之议题设定,而框架作用则为第二层之议题设定。反之,Kosicki(1993)认为,预设判准效应及框架作用在理论与实征观察上皆有别于议题设定,并非后者之延伸,因预设判准效应与框架作用皆发展自认知心理学观点,二者所检视之媒介效果也与原来之议题设定不同。而Price与Tep;Kinder,1987)曾尝试解释其心理机制外,其它研究着墨不多。而Iyengar虽曾指出,媒介预设判准效应与框架作用对阅听人的影响与讯息之近用性有关,却并未区分二者

6、运作过程的差异。因此,Price与Tep;Kosicki,2001)。Price与Teing之中译须还原为「预示作用」。Priming一词有「预示作用」及「预设判准效应」之译法,本文认为,此二项名词内涵略有不同,前者范畴大于后者。传播研究中,priming可视为媒体讯息启动记忆联结网络相关构念之作用,惟因此而产生的效应则因观察焦点而异。当媒体对一议题进行大幅报导时,可能增加受众记忆网络相关构念启动的可能性,若因而影响受众对外在世界重要议题的排序认知,则产生媒介议题设定现象;而若影响受众对政治人物

7、等的评估依据时,则称为媒介预设判准效应。因此,媒介议题设定及预设判准效应皆可视为是认知心理学之预示作用在传播效果领域的观察。另外,Price与Tewksbury(1997)虽以讯息之「近用性」与「应用性」区分预设判准与框架作用,他们也认为相关构念在长期启动后,原来产生的短暂近用性可发展成习惯近用性,但他们却并未进一步说明此过程的实际效应。本文认为,在实际运作中,当678910111213某些特定框架经媒体长期而重复呈现后,对部分受众而言,这些媒介框架的作用可能同时具有应用性及近用性。亦即,这些受

8、众不仅可能运用媒介框架认知议题,也可能进而以这些框架作为评估政策时的依据,而后项作用即具有预设判准效应的内涵。比如,若受众采用媒介报导一议题时经常使用的框架作为相关评估的依据,媒介框架即具有预设判准效应,而此一结果应有助于了解框架在个人层次之运作及效应。为观察媒体报导一议题的框架可能产生之长期效应,本研究以核四案为例进行相关分析。2000年5月政党轮替后,陈水扁政府为实现竞选承诺,开始推动核四停建政策。经同年9月经济部建议停建及10月行政院宣布停建,核四案即引发政坛一阵风暴及媒体关注,相关报导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