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用刻度测长度.

实验用刻度测长度.

ID:9731929

大小:57.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5-06

实验用刻度测长度._第1页
实验用刻度测长度._第2页
实验用刻度测长度._第3页
实验用刻度测长度._第4页
实验用刻度测长度._第5页
资源描述:

《实验用刻度测长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实验用刻度测长度.实验用刻度测长度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会用刻度尺测量长度.  2,能正确记录实验数据.能力目标:  1,观察和实验能力:初步了解物理实验的基本过程;学会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2,应用能力:解决实验操作中所遇到的问题;思考实际现象中的问题.情感目标:  1,教育学生爱护仪器设备,培养爱护公共财务的品德.  2,良好的实验习惯.  3,记录数据要如实,培养实事求是的精神.教材分析  学生要先观察所使用的刻度尺,清楚其零刻度线的位置、量程、最小刻度.应当让学生养成好的测量习惯,使用测量仪器前应当观察清楚.教材对减小误差没有做过多的要求,没有要求学生在实

2、验中多次测量取平均值.所以在测量课本和作业本的长和宽时,只注意要在记录结果时,估计一位,并注明单位.  测量细铜丝时,要强调紧密缠绕,测量的长度值除以圈数,就是细铜丝的直径.测量硬币的直径时,要求学生用刻度尺和三角板测量.主要使学生在动手中学到知识,并强调实验的过程和思考的过程.教法建议  本节为学生第一次动手实验的课程,应当遵守实验室的规则,做实验一般应注意的问题,养成严肃认真的实验态度,记录结果时,应当尊重实际,不能随便改动数据,对于结果要有一定的分析能力.教学设计示例第二节实验:用刻度尺测长度【课题】实验:用刻度尺测长度【重点难点分析】会用刻度尺测量长度,正确读数,用特

3、殊方法测量长度.【教学过程设计】 1,引入新课  介绍实验室的规则,说明物理实验应当注重实事求是的精神.有科学的实验态度. 2,按照实验步骤进行实验  观察刻度尺的零刻度线是否磨损;其量程是多少;最小刻度(分度值)是多少.结合上一节的内容,让学生能叙述刻度尺的正确使用的方法和读数的规则.  测量课本和作业本的长和宽,把数据记录在表格中,注意注明单位,在读数时,应当在准确值后面估计一位数值.  学生测量细铜丝的直径时,应当注意把铁丝紧密缠绕在铅笔上,测量出总的长度,除以圈数,得到细铜丝的直径.记录数据后,应当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如何测量一篇纸张的厚度,然后总结这是用累积法测量,

4、今后这种方法还会用到,在实际的生产和生活中,这种方法经常用到.  学生用刻度尺和三角板测量硬币的直径,应当让学生思考,看看是否能够想出方法.之后,用板图帮助说明,并在记录完成后,启发学生进一步思考如何测量锥体的高度,如何测量不规则物体的长度等等,有条件的学校可以用动画来展示,也可以用图片帮助学生想象,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教学设计示例第二节实验:用刻度尺测长度【课题】实验:用刻度尺测长度【重点难点分析】会用刻度尺测量长度,正确读数,用特殊方法测量长度.【教学过程设计】 1,引入新课  介绍实验室的规则,说明物理实验应当注重实事求是的精神.有科学的实验态度. 2,按照实验步骤进行

5、实验  观察刻度尺的零刻度线是否磨损;其量程是多少;最小刻度(分度值)是多少.结合上一节的内容,让学生能叙述刻度尺的正确使用的方法和读数的规则.  测量课本和作业本的长和宽,把数据记录在表格中,注意注明单位,在读数时,应当在准确值后面估计一位数值.  学生测量细铜丝的直径时,应当注意把铁丝紧密缠绕在铅笔上,测量出总的长度,除以圈数,得到细铜丝的直径.记录数据后,应当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如何测量一篇纸张的厚度,然后总结这是用累积法测量,今后这种方法还会用到,在实际的生产和生活中,这种方法经常用到.  学生用刻度尺和三角板测量硬币的直径,应当让学生思考,看看是否能够想出方法.之后

6、,用板图帮助说明,并在记录完成后,启发学生进一步思考如何测量锥体的高度,如何测量不规则物体的长度等等,有条件的学校可以用动画来展示,也可以用图片帮助学生想象,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  有时间还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测量地图上的一段铁路的长度等,介绍替带法等. 3,实验表格设计(单位:cm)作业本长作业本宽课本长课本宽线圈长度线圈圈数细铜丝的直径【板书设计】探究活动【课题】观察各种测量长度的工具【组织形式】学生小组【辅导】  1、关于测量工具的历史  2、各种类型的测量工具  3、测量工具的特点  4、提供:图书馆、网络等【评价】  1、自我评价  2、根据的丰富性和资料的丰富性

7、评判  3、自我学习的过程评价[这篇文章来自..,]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