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交感反应对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的临床价值

皮肤交感反应对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的临床价值

ID:9732284

大小:63.5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05-06

皮肤交感反应对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的临床价值_第1页
皮肤交感反应对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的临床价值_第2页
皮肤交感反应对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的临床价值_第3页
皮肤交感反应对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的临床价值_第4页
皮肤交感反应对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的临床价值_第5页
资源描述:

《皮肤交感反应对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的临床价值》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皮肤交感反应对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的临床价值:谢莉红刘南平周立明沙彦妮杨平【摘要】目的探讨皮肤交感反应(sympatheticskinresponse,SSR)在诊断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81例T2DM患者进行SSR与常规电生理检测,3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比较SSR与常规电生理检测的敏感性,并分析SSR与病程、亚临床的关系。结果①与对照组比较,T2DM组SSR起始潜伏期及波幅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T2DM组病程<5年与病程≥5年比较,潜伏期及波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T2DM组SSR总异常率85.1%(69/81),常规电

2、生理检测总异常率58.0%(47/81)。SSR联合常规电生理检测的异常率为95.1%(77/81);④21例无明显临床自觉症状的T2DM患者中SSR异常率(85.7%)高于常规电生理检测异常率42.9%(P<0.05);⑤81例T2DM患者中8例仅有常规电生理的异常,而无SSR的异常。结论①SSR检测方法较常规电生理检测异常率高,尤其在DM病程早期;②SSR对于亚临床症状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③SSR不能取代NCV,两者相结合可明显提高DPN的早期诊断率。【关键词】皮肤交感反应周围神经病糖尿病糖尿病(diabetesmellitus,DM)是累及全身多系统和器官的常见慢性

3、疾病之一,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diabeticperipheralneuropathy,DPN)中以远端对称性感觉运动性多发性周围神经病最常见,占47%~91%,大多数报道在60%左右[1]。DM的周围神经系统损害最早期受累的多是无髓及有髓的感觉小纤维和自主神经小纤维,常规电生理可检测有髓大纤维的功能,不能反映小纤维的功能状态。皮肤交感反应(sympatheticskinresponse,SSR)是人体接受刺激后引起交感神经系统活动所记录的电位变化,是反映交感神经节后纤维功能状态的表皮电位,能反映无髓小纤维和自主神经纤维的传导功能。故本文对81例T2DM患者行SSR及常规

4、电生理测定,以探讨皮肤交感反应SSR在诊断DPN中的临床价值,并对结果分析如下。  1材料和方法  1.1一般材料  1.1.1T2DM组2007年11月—2008年6月宁夏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内分泌科收治的T2DM患者81例,其中男58例,女23例,年龄28~80岁,平均(53.35±10.81)岁,且均符合1999年患者中,有周围神经病变临床症状者60例;无周围神经病变临床症状者21例,即亚临床型DPN患者。  所有患者均无中枢神经系统受损症状及体征,并除外酗酒、药物中毒、遗传、肝肾疾病等因素造成的神经系统损害;所有患者均未使用抗胆碱能药物和可能影响自主神经功能的药物[3

5、]。  1.1.2对照组30例健康志愿者,其中男17例,女13例,年龄20~69岁,平均(50.30±11.93)岁,均经严格病史询问及神经系统检查,无DM、格林-巴利综合征、家族性神经病及周围神经系统疾患病史,未使用抗胆碱能药物和可能影响自主神经功能的药物及食物,无毒物和化学物质接触史,无饮酒史,神经系统体格检查无阳性体征。健康对照组的年龄、性别构成及身高与DM组相匹配。  1.2检测方法使用丹麦Dantec公司生产的Keypoint.肌电/诱发电位仪,对所有对象行SSR及常规电生理检测。  1.2.1SSR检测电刺激法检测SSR。被检测者均在安静环境下,放松、清醒、安

6、静,仰卧于床上,避免情绪激动和过度呼吸,室温22~25℃,皮肤温度控制在32℃以上;记录电极采用表面盘形电极,上肢置于手心记录,手背参考;下肢足心记录,足背参考,以鞍形刺激电极分别刺激腕部正中神经及内踝部胫神经,其间置地线。电流强度15~30mA,电刺激时程0.2ms,带通0.1~100.0Hz,扫描速度1000ms/D,分析时间10s,灵敏度0.1~2.0mV/D;左右侧各刺激2次,刺激间隔大于1min,以减少刺激部位的适应性;四肢同时记录,分别测量SSR起始潜伏期及峰-峰波幅,取最短潜伏期和最高波幅值用于结果分析。  1.2.2常规电生理检测①NCV常规测定正中神经、

7、尺神经、腓总神经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otornerveconductionvelocity,MNCV)和正中神经、尺神经、腓肠神经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ensorynerveconductionvelocity,SNCV);②正中神经的F波检测;③胫后神经的H反射检测。检测方法及异常标准参照文献[4]。  1.3异常判断标准①未引出SSR波形;②以对照组平均值加减标准差(±s)为标准,起始潜伏期延长、波幅降低为异常标准。  1.4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1.5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用(±s)表示,组间比较用t(t′)检验,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