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视唱练耳与基本乐理课的优化方案

论视唱练耳与基本乐理课的优化方案

ID:9732783

大小:57.0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05-06

论视唱练耳与基本乐理课的优化方案_第1页
论视唱练耳与基本乐理课的优化方案_第2页
论视唱练耳与基本乐理课的优化方案_第3页
论视唱练耳与基本乐理课的优化方案_第4页
论视唱练耳与基本乐理课的优化方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论视唱练耳与基本乐理课的优化方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论视唱练耳与基本乐理课的优化方案  论视唱练耳与基本乐理课的优化方案  论视唱练耳与基本乐理课的优化方案众所周知,中国音乐教育自孔子始便是以综合的形式传承了几千年,其中积淀和蕴蓄了许多具有积极意义的内容,尤其对学生宽口径知识的掌握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直到西乐东渐之后,中国的新式学堂里所开设的音乐基础课也是综合的内容,称为基础乐科。随着科学成为最强劲文化时代的到来,科技对艺术成了绝对主导力,科学化思维已成为一切学科发展的必然趋势,然而,由于种种原因,这种科学化的教学思维却演变成了拆卸拼装。科学化思维解剖了知识结构,使课程越分

2、越细,越分越窄,并且使知识分割后产生的细化课程越来越缺少连接,甚至出现课程间知识重复、重叠的现象。细分的课程又分阶段地用接力棒的形式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使受教育者在课程分割组合过程中失去了汲取知识的整体性和灵活性,从而形成了被动的读死书、钻牛角尖、高专业化、重技轻理、重专轻博等等弊端。基本乐科因此长期被分解为视唱练耳和基本乐理两门独立课程。在分解后独立的两门课程中,视唱练耳课又被分割为视唱和练耳两块分离的教学内容,不少教师对这两块内容如何衔接却不知所措,并不断刻意地分别追求高难度的所谓的专业水准;基本乐理的内容也仅仅局限在以

3、西方记谱法为中心的教学领域之内,即便有一点民族调式内容的点缀,那也几乎完全是西化的表述。从概念到概念、从书本到书本地死记和练习,出现了不少理论脱离实践的纸上谈兵教学内容。笔者认为,在细分课程的教育中所形成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已不适应培养具有综合能力的音乐人才的需要,因此,改革基础音乐理论课这种细分课、满堂灌、唱天谱、强听记、读死书的教学现状已是当务之急,刻不容缓。本文试图从立体教学思维、多种手段并存和教学位置转换三个方面寻求整合优化基础音乐理论课的新方案,以求突破长期因课程细分所形成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的藩篱,与同道

4、者携手,共创音乐教学改革的新篇章。  一、立体教学思维  何为基础音乐理论课的立体教学思维呢?那便是将现视唱练耳、基本乐理和部分基础和声内容整合为一门课程,使这门课程的每个教学的单位时间切面均为乐理、和声、视唱、听音、记谱融为一体的内容。这样便可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深入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使基础音乐理论课形成纵向立体化的教学模式。当然,立体化教学模式中必然涉及到乐理、和声、视唱、听音、记谱5项内容的交叉渗透,相互融合。一部分视唱内容于乐理的谱例,一部分听音内容于和声练习,一些记谱内容可取自于乐理,也可于学生的和声习作

5、。这5项教学内容环环相扣,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经过教学实践证明,本课程的立体化教学思维极大地促进了学生对综合的知识和素质的掌握,其立体化内容包括4个方面:一是将视、听、唱、想、即5种学习机能综合并举,促进教学内容的理论与实践并重。视为单声和多声、简谱和线谱、首调唱名法和固定唱名法综合的视谱能力培养。听为听觉记忆、听觉分析和听音记谱。  听觉记忆又包括音高记忆、节奏记忆、旋律记忆、和声记忆,听觉分析又包括感性分析和理性分析。感性分析是用感性的方法解决听的是什么,理性分析是用理性的方法阐明为什么要这样听

6、。听音记谱又包括对音准能力和记谱能力的培养。唱是用人声准确反映谱面规定的定量的音高、定量的节奏和定性的力度、速度、装饰记号和表情记号,还要表现出对律动、音程和调式等方面感性的认识。想是用理论思维的方式解析、练习、思考和学习视、听、唱中蕴含的乐理与和声知识。即便是即兴分析、即兴回答、即兴视谱和即兴看谱唱词的能力。这样便使音乐基础理论知识的教与学,始终处在练习思考再练习再思考,准备即兴再准备再即兴的循环反复之中。乐理与和声的书面练习反过来成为视唱、听觉训练、键盘训练的内容,极大地增强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也改变了音乐技术理论

7、练习无声、纸上谈兵的分割的做法。二是实现音乐基础理论的中西并重的多元教学思维。逐步加大中国乐理的内容,将中西两种不同的和谐观、音感观、音乐思维观、节奏节拍结构概念、音乐织体样式等方面的内容相互揉合;在建立文化价值相对观的同时,区别中西基础音乐理论中的不同之不同和不及之不同,扭转单声思维落后,多声思维先进、交响乐先进,民乐落后的错误看法;在现今通行的定量的、均分的、以二和三为基数的西方节奏节拍体系中,增加中国传统的弹性的、无定值的板眼节拍内容;在讲授西方定量记谱法的同时,穿插中国以定性为主的活性记谱的内容;解放和声中过于苛刻

8、的条条框框,增加民族和声内容,如增加民族调式和声结构的内容,其中包括非三度排列的各种和弦(三音列、四音列、琶音和弦、附加音和弦、正音代替偏音的和弦等)以及五声调式和弦的连接方法和进行规律、音响效果、和声风格特征等。三是精、泛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也就是分清基础音乐理论中哪些是知识性的,哪些是实用性的。实用性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