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韩体质学说之异同

浅析中韩体质学说之异同

ID:9742627

大小:54.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5-07

浅析中韩体质学说之异同_第1页
浅析中韩体质学说之异同_第2页
浅析中韩体质学说之异同_第3页
浅析中韩体质学说之异同_第4页
浅析中韩体质学说之异同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析中韩体质学说之异同》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浅析中韩体质学说之异同【摘要】随着医学对健康认识的深入,传统医学期望通过辨别体质达到“未病先防”的目的。中医体质学说和韩医体质学说各有其独到之处,影响较大,本文通过分析二者的源流,发展历史和体质研究的思路和方法来阐述其异同,希望今后体质研究能结合二者的优势,在临床防病治病应用中取得更好的成果。【关键词】中医;韩医;体质学说随着社会的发展,医学对健康的认识不仅停留在没有疾病,而是人们在心理、生理、社会甚至道德上的平衡性、完整性的体现。因此认识个体的体质特征对维护健康,防病治病都有积极的作用。新医学观使体质学说逐渐被医学界重视。体质学说是中医学基础理论和临床

2、辨证论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学对人体生理、发病、病理及养生防病的认识方面,都十分重视体质的特点。在古代文献中,曾做过较系统的论述和非常形象的描述,对疾病的辨证论治,更是十分强调体质的差异,提出了“因人制宜”、“同病异治”、“异病同治”等治则,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1]。韩国在研究体质医学中,以研究中医典籍为基础,发展了一套不完全同于中医体质学的四象体质学说。因为中医体质学说和韩医体质学说各有其独到之处,影响较大,同时二者都属于东方医学范畴,渊源颇深,故在此试做简单的比较,以期对体质学研究有一定的帮助[2]。首先简单介绍一下韩医体质学。韩医体质学主要是指四象

3、医学,其论述最早见于《东医寿世保元》[3]一书中,该书是韩国传统医学的基本经典之一。由韩国朝鲜时代的名医李济马于公元1894年撰写完成。全书4卷,分为性命论、四端论、扩充论、脏腑论、医源论、广济论、四象人辨证论等七编,记载625条论述,153个方剂,约6万字,初刊于1901年。该书的基础理论部分论述了首创的以体质为诊疗依据的“四象医学”学说,阐述了“天、人、性、命”整体观、阴阳学说、四象人论、四象脏腑论、四象病因病理学、四象诊断学和药物方剂学。李济马先生认为探索疾病的原因不仅仅求之于风、寒、暑、湿、燥、火等外因,更应了解人的精神、心理状态以及与生俱来的体

4、质,这就是李先生所强调的内因。体质不同,治疗的药物也相应的改变。由此,李先生提出了四象体质的新理论。四象是指太阴、太阳、少阴、少阳四种体质类型。它是李济马先生根据《灵枢·通天》中“五态人”的论述,取其太少阴阳,舍其阴阳和平之人而提出的。其基本理论为:(1)四象脏腑论。李济马认为“五脏之心,中央之太极也,五脏之肺脾肝肾,四维之四象也”,而且认为“心”是完全无形的,说:“浩然之气出于肺脾肝肾,浩然之理出于心也”。同时,李济马认为:人体由两大要素即身和心组成,两者的比重与作用相等,它们相辅相成,相互影响,共同维持人的生命活动。有学者认为四象医学是心身并重的。(

5、2)四象医学性情论。李济马先生强调人的类型的不同,个别地会表现出喜怒哀乐其独特的心情。因此将人类的情志与心理反应分为“哀怒喜乐”四情,再以其性情决定人体阴阳升降的生理与病理。《东医寿世保元》说,“哀怒之气阳也”,“喜气之气阴也”,“太阳人哀性远散而怒情促急,哀性远散则气注肺而肺益盛,怒情促急则气激肝而肝益削太阳之脏局所以成形于肺大肝小也;少阳人怒性宏抱而哀性促急,怒性宏抱则气注脾而脾益盛,哀性促急则气激肾而肾益削,少阳之脏局所以成形于脾大肾小也;太阴人喜性扩张而乐情促急,喜性扩张则气注肝而肝益盛,乐情促急则气激肺而肺益削,太阴之脏局所以成形于肝大肺小也;

6、少阴人乐性深确而喜情促急,乐性深确则气注肾而肾益盛,喜情促急则气激脾而脾益削,少阴之脏局所以成形于肾大脾小也”。这里所说的肺脾肝肾大小不仅指脏器本身,而且指它的气和系统之总称,即指肺脾肝肾形状大小和气之强弱虚实。(3)四象人的病证特征。四象体质按阴阳学说把四型体质的病证分为两大类,八种证型:少阴人肾受热表热病,少阴人胃受寒里寒病,少阳人脾受寒表寒病,少阳人胃受热里热病,太阴人胃脘受寒表寒病,太阴人肝受热里热病,太阳人外感腰脊病,太阳人内触小肠病。各病均有其特定的临床表现。1源流中、韩体质学说都根于《内经》《内经》一书对体质现象、体质形成、体质差异性及体质

7、类型等方面都做了比较系统的观察和研究,形成了从人的自然、社会、心理活动中去认识和总结人类的体质表现特征和差异规律的体系,是中医体质学的奠基著作。在体质的形成上,《内经》已认识到了先天禀赋因素,后天的生活环境、饮食习惯、性别年龄、社会因素与心理因素等方面与体质的关系。如《灵枢·寿夭刚柔》指出“人之生也,有刚有柔,有弱有强,有短有长,有阴有阳”,《灵枢·卫气失常》又有“人之肥瘦、大小、寒温,有老壮少小”等。《内经》不仅对体质的形成及其差异有着全面认识,而且还进一步对这些差异作了归纳,总结了几种体质类型,主要有五行分类法、阴阳含量分类法、形态功能分类法、心理特

8、征分类法等。而韩医四象体质的原形也可追溯到《内经》。关于韩医四象人性质的论述特列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