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双一流建设与经济学发展的中国贡献

浅析双一流建设与经济学发展的中国贡献

ID:9742758

大小:90.50 KB

页数:35页

时间:2018-05-07

浅析双一流建设与经济学发展的中国贡献_第1页
浅析双一流建设与经济学发展的中国贡献_第2页
浅析双一流建设与经济学发展的中国贡献_第3页
浅析双一流建设与经济学发展的中国贡献_第4页
浅析双一流建设与经济学发展的中国贡献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析双一流建设与经济学发展的中国贡献》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浅析双一流建设与经济学发展的中国贡献  引 言  教育兴国、人才强国是国家根本发展战略,中国的重新崛起和伟大复兴需要教育的振兴作为支撑。正在推进之中的世界一流大学和世界一流学科建设(以下简称双一流建设)如能真正落地和实现,对于中国实现从高等教育大国到高等教育强国的历史性跨越,具有重要意义。在双一流建设中,尤其在世界一流学科建设中,我们需要注意平衡和处理好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关系,不能过于偏重前者,而忽视后者。自然科学重要,社会科学同样重要,甚至在某种意义上也许更为重要。这是因为社会科学是为国家大政方针的走向提供理论基础的,比如,中国哪一个科

2、学发明创造有邓小平关于改革开放的社会科学理论给中国带来的变化大?因而,恰恰正是中国的社会科学更需要朝着国际化、现代化和规范化的方向发展,才能适应中国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的新要求。  经济学被誉为社会科学的皇冠。如果以1776年亚当斯密《国富论》的出版作为现代经济学诞生的标志的话,那么现代经济学的发展已经历了240个年头。由于其对于中国经济改革的特殊重要意义,在中国所有社会科学的学科建设和发展中,经济学也是一枝独秀,自改革开放以来其研究与教学经历了一个蓬勃发展的历史过程。期间,有一系列标志性事件对于经济学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例

3、如,1980年圆明园经济计量讲习班、1985-1995年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福特班、1995年北京大学CCER和1996年武汉大学IAS的特区式改革、2004年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院体制内以海外院长实聘和大规模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作为着力点的全方位经济学教育改革,以及随后其他高校纷纷跟进所呈现的经济学教育蓬勃发展等事件。  经由不同时期、不同地区和不同高校的大量经济学人和同仁的努力,经济学现在已经发展成为中国所有社会科学中最为国际化、现代化和规范化的学科之一,也是最有希望率先冲击世界一流的一个学科。根据一些国际公认的排名,国内一些高校的经济学

4、和商学、经济学和计量经济学已经跻身全球前200强乃至前100强,或者入选ESI世界前1%,具有很大的潜力实现进一步的跨越。与此同时,中国经济改革已进入深水区,需要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框架下进行系统思考,许多发展和改革中出现的新问题、新矛盾和新困难需要用发展中的经济理论加以指导,这其中蕴藏了大量的经济理论创新的机会,如能善加把握,不仅可以促进中国现实经济问题的解决,也可为经济理论的发展做出具有一般意义的世界贡献。  接下来,本文将从三个方面来具体阐述这个问题:一是世界一流经济学科建设在双一流建设中的重要性如何?二是如何来推动中国的世界一流经济学科

5、建设?三是中国可以为经济学的发展和创新做出哪些贡献?  一、建设世界一流经济学科符合双一流战略导向  (一)打造世界一流经济学科的紧迫性  当前,中国正处于重新崛起的历史性转折时期。经济与社会体制的变革及其驱动发展方式的转变,使得中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在中国的社会经济向市场化和国际化的体制转型过程中,在从要素驱动转向效率驱动乃至创新驱动的发展进程中,经济学的研究与教学在为国家提供智力支持和培养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经济和商学人才等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理性地辨析世界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后不难发现,中国要真正崛起成为经济政治强国和先进发

6、达国家,就要像这些发达国家一样,以世界一流的经济学教育与研究作为支撑,并着力培养出一大批具有参与国际交流合作和国际竞争能力的经济、金融、管理等方面的高层次创新人才。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现代经济学教育和以经济学为重要理论基础的商学教育事业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由追量向求质的稳步发展过程,为不断破解改革发展中的难题、提升国民创富能力以及指导国家宏观经济调控,提供了相当重要的理论依据和人力资本支撑。时至今日,经济学和商学已成为中国高等教育体系中发展速度最快、在校学生人数最多(约占总数的1/4)、生源质量最好的学科之一。然而,与这一地位极不相称的

7、是,尽管学生素质一流,但由于课程体系落后,大多数教师的水平低下且没有受到正规的现代经济学教育,因此培养出来的学生在数量上已经十分庞大,但其质量却远远不能满足当前我国对高层次的经济、金融和其他商学人才的需求,且这一矛盾表现得越来越突出,进而导致大量学生舍近求远地出国去学习经济学和商学,以及众多学校和机构不得不大量引进海外博士人才。  这种局面如果得不到扭转,将无法培养出大量具有国际视野和竞争能力的经济学和商学人才,也不利于中国现代市场经济体系的成熟和完善,进而有可能阻碍中国未来的经济发展、产业升级、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中国经济的全球化。众所周知,

8、经济学教育的正负外部性都非常大。甚至可以说,如果没有现代经济学理论在中国的启蒙、发展、传播和应用,那么中国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导向的改革开放将可能无法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反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