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郑成功反荷复台战争胜利原因浅析

浅谈郑成功反荷复台战争胜利原因浅析

ID:9742776

大小:55.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5-07

浅谈郑成功反荷复台战争胜利原因浅析_第1页
浅谈郑成功反荷复台战争胜利原因浅析_第2页
浅谈郑成功反荷复台战争胜利原因浅析_第3页
浅谈郑成功反荷复台战争胜利原因浅析_第4页
浅谈郑成功反荷复台战争胜利原因浅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郑成功反荷复台战争胜利原因浅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浅谈郑成功反荷复台战争胜利原因浅析17世纪荷兰侵略者占领我国领土台湾,郑成功收复台湾虽然受着清朝政府的牵制,但他进行的反侵略战争具有正义性,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终于战胜当时第一个拥有海上霸权荷兰帝国,取得最后的胜利。本文试从多角度分析一下郑成功收复台湾战争胜利的原因。  1.收复台湾的前奏郑芝龙击败过荷兰人  郑成功父亲郑芝龙,字飞皇,崇祯元年(1628年)受福建巡抚熊文灿委任为游击,兼从事海上贸易。郑芝龙做官后,便动员大量的大陆人前往台湾开发。荷兰人庇得郡重任巴城总督时,下令台湾长官鲁塔斯要以武力强迫中国开放自由贸易。又要鲁塔斯去向福建省大吏要求准许荷兰人在福建沿海口岸贸易,如果谈判失败

2、,就在海上截捕中国人的一切船舶。当鲁塔斯施行他的险恶计划时,郑芝龙已经升为总兵,并负责东南海防了。荷兰侵略者虽侵占了台湾,但台湾还是属于郑芝龙的管辖区,所以荷兰人每年要缴纳一定的租税给明朝。这是荷兰侵略者所不甘心的。更因大陆和台湾的关系十分密切,使得荷兰侵略者在扩大经济榨取时受到阻碍,因此处心积虑地企图通过排挤郑芝龙来割断大陆和台湾的联系,达到完全霸占台湾的目的。鲁塔斯去任后,继承人是巴特劳姆,他以为用武力强迫中国人通商是唯一的方法。崇祯六年(1633年)一月,巴特劳姆企图以武力在福建口岸强行贸易。七月十三日郑芝龙在遭受荷兰侵略者袭击后,时图报复。崇祯六年(1633年)至十二年(1939年

3、),郑芝龙所统率的中国水师曾几次击破荷兰侵略者。荷兰侵略者在中国海上横行霸道,自恃船坚炮利,妄想为所欲为,但遇着奋不顾身的中国士兵勇冒炮火,进行火攻,他们仓皇失措,或逃或沉。经过最后一次失败,荷兰侵略者不敢再来进犯。  荷兰侵略者此次败绩,直接削弱了他们在台湾的统治力量,削弱了他们侵略南海群岛的力量,间接又使东印度公司的殖民事业受了很大打击,并为郑芝龙之子郑成功以后收复台湾做了些许铺垫。  2.天时、人和、地利三方面讲讲胜利原因  郑成功亲手写的《复台诗》,曾经具体描述他胜利的原因。诗云:  开辟荆榛逐荷夷十年始克复先基田横尚有三千客茹苦间关不忍离。  这首诗是郑成功于1662年在收复台湾

4、之后写的,诗作高度概括了收复台湾的艰难历程,深情地抒发了自己与将士们同甘共苦、生死相依的血肉深情,表明了他抗清复明至死不渝的志向和对台湾宝岛的一片深情,而且说明郑成功收复台湾是出于主动而非被动。郑成功的人生,1661年以前,主要经历是反清复明、尽忠南明,似乎从未涉及到台湾。事实上,根据福建地方志的一些记录,早在南明隆武政权时代,郑成功就曾向父亲提出过收复台湾。从1655年开始,更是对占据台湾的荷兰人进行经济封锁。东渡台湾,绝不是郑成功一时的权宜之计,而是早就深谋远虑的选择。郑成功曾写信给何军说:数年前,先父一官(即郑芝龙)时代,荷兰人曾移居大湾(即台湾的原名)附近之地,先父许其互市,贸易大

5、盛。郑芝龙是中国明朝官员,郑芝龙所治理的台湾,当然也是中国的领土。所以郑成功写信给荷兰侵略者的信件说:台湾者,中国之故土也,从为贵国所据,今余来索,则地当归我。从这些话中可以看出,郑诗中的先基,包含了两个涵义:一是先人的基业,一是中国的故土,他的思想十分明确,一点也没有含糊。基于这种思想的发展,合乎逻辑地说明郑成功早有收复台湾的思想。郑成功主观上有收复先基故土的爱国主义思想做指导,这是战争胜利的第一个原因。  郑成功收复台湾,符合台湾与大陆人民的利益。台湾饱受荷兰殖民者的欺压,不但每年要承担沉重的赋税,而且很多人被荷兰人卖到海外当奴隶。在民族压迫下,荷兰侵略者和中国人民存在着不可调和的矛盾

6、。台湾人民非常渴望郑成功能收复台湾,有很多福建人的亲属都在台湾,无论是从民族大义还是个人的亲情上,福建人民也都渴望收复台湾。而福建是郑成功的根据地,他手下的军兵也大都是福建人,所以郑成功能得到后方的强有力的支持,将士的士气很高,同时也得到了台湾岛内人民各种形式的支援。这说明郑成功的复台首先占据了人和,这是战争胜利的又一个原因。  郑成功收复台湾是我国海战史上规模大、距离远的一次成功的登陆作战。郑成功的指挥也是战争胜利的非常重要的原因。郑成功出生在海上世家,自幼又随同母亲在日本平户松内浦一个商船出没的港湾生活,耳濡目染,无非是海事商务,对于东、西方各类海船船形特点,早已了然于胸。回国后,郑成

7、功在安海读书,除接受春秋大义之外,又受家族泛海之术的熏陶,闻听众叔辈关于海上破红夷战术的精辟分析,自然融会贯通,心有所得。这为日后郑成功指挥海战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具体战术方面,郑成功继承父亲遗法,总结闽南海上气候特点,重视利用气候、风向、水流,以火器为主,远则铳炮交击,近则顺风冲犁。(冲犁之犁为闽南方言音译,意为海船扬帆顺风迅猛冲撞,因此时船头破浪向前,与铁犁头犁田翻起泥土十分相似,故有此形象俗称,此字仍沿用至今。)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