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学礼义(仪)的本质及其创造性转化研究

儒学礼义(仪)的本质及其创造性转化研究

ID:9743448

大小:56.5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05-07

儒学礼义(仪)的本质及其创造性转化研究_第1页
儒学礼义(仪)的本质及其创造性转化研究_第2页
儒学礼义(仪)的本质及其创造性转化研究_第3页
儒学礼义(仪)的本质及其创造性转化研究_第4页
儒学礼义(仪)的本质及其创造性转化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儒学礼义(仪)的本质及其创造性转化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儒学礼义(仪)的本质及其创造性转化研究礼是制度、仪式、规范、品质,是秩序与和谐,是维护古代道德规范的重要工具,是国家秩序和人之为人的精神和风貌,又是一个国家的意识形态、价值体系和社会风尚。礼在治国理政中具有枢纽价值;其内在动力是乐。礼的实行要遵循道的运行,而礼的本质,则是彰显道的精神。礼是人禽之辨的标志;是区分君子小人的标志。创造性地转化儒家礼治的思想价值应该从以下若干方面入手:在反思批判的基础上,儒学礼义(仪)可以为当下中国社会的治国理政、淳化社会风尚提供历史智慧;在中西文化比较中根据正义原则超越差等之爱,追求一体之仁来变革礼义(仪)文化;要给儒家的礼注入主体性,建构法

2、权人格,使人有尊严地生活;儒学以仁为人之安宅,以义为人之正路价值和以敬和诚信的礼义内蕴可以用来消解西方以我为中心的极端个人主义,构建以我们为中心的道德和利益一致的共同体。  一、礼的内蕴  礼的缘起有多种说法,有本心说、良知说、缘情说和天道说、制欲说等,我比较赞成制欲说。荀子在《礼论》中说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则不能无求,求而无度量分界,则不能不争。争则乱、乱则穷。先王恶其乱也,故制礼仪以分之,以养人之欲,给人之求,使欲必不穷乎物,物必不屈于欲,两者相持而长,是礼之所起也。制欲说认为礼缘起于不断膨胀的欲望与生存资源的相对匮乏,二者造成了尖锐的矛盾和冲突。礼起到了防止氏族内部

3、争斗可能导致的自戕自残的混乱局面。周公制礼是为了构建一个上下认可的核心价值体系。周公把道德理性当成治国的灵魂。到孔子那里主张富之、教之,是要把礼仪规范内化为百姓的行为方式和德性之中,礼义教化是孔子仁政德治的重要内容。礼是制度、仪式、规范、品质。礼是维护古代道德规范的重要工具,是国家秩序和人之为人的精神和风貌;礼实际上也是一个国家的意识形态和价值体系和社会风尚。《周礼》是作为制度的礼的最早的经典,为周公所作,它展示了一个完善的国家典制;是讲官制和政治制度的儒家经典,是表示等级结构的典章制度和一系列礼仪规定。清代学者孙诒让称赞它体大思精,是黄帝、尧、舜、禹、汤、文王六代治国智

4、慧的集成。作为制度的礼是礼的最为根本的内涵。  作为仪式的礼的重要经典是《仪礼》,据说《仪礼》出于孔子,是春秋战国时代一部汉族礼制之汇编,共十七篇。内容记载周代的冠、婚、丧、祭、乡、射、朝、聘等各种礼仪,以记载士大夫的礼仪为主。《礼记》是西汉时戴圣对秦汉以前汉族礼仪著作加以辑录,编纂而成,共49篇。它阐述的思想,包括社会、政治、伦理、哲学、宗教等各个方面,其中《大学》《中庸》《礼运》等篇章有较丰富的哲学思想。到唐代,礼有《周礼》《仪礼》《礼记》,《春秋》有《左传》《公羊》《毂梁》,加上《论语》《尔雅》《孝经》,到宋明又增加孟子,定型为十三经,为士者必读之书。《仪礼》记载的

5、是一大堆礼节单子,枯燥乏味,难读难懂,又离现实生活较远,社会的发展使它日益憔悴而丧失了吸引力。《礼记》不同于《仪礼》,不仅记载了许多生活中实用性较大的繁复的礼仪末节,而且详尽地论述了各种典章的意义和制礼的精神,相当透彻地宣扬了儒家的礼治主义思想。《礼记》不仅是一部描写规章制度的书,也是一部关于仁义道德的教科书。其中最有名的篇章,是《大学》《中庸》《礼运》(首段)等。  三礼,对中国文化产生过深远的影响,各个时代的人都从中寻找思想资源。儒家的任何理念都是通过礼来变为现实的。道、仁、义、礼是中华文化的核心。周公制礼作乐开启了中华文明的新局面。商纣王以暴制暴,迷信鬼神,牧野之战

6、,官兵们阵前起义,顷刻覆灭。周文王、武王战胜了商纣,并没有洋洋自得、忘乎所以,而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如临深渊,他们已经意识到国家的兴衰成败和个人的得失安危不是取决于天帝的裁决和占卜,而是由统治者的行为是有德还是无德、失德所决定的,是有利于民众还是不利于民众所决定的。这是最早的道德自觉和人文主义精神。周公制礼作乐,是为自求多福、敬德保民、勤政为民。礼在治国理政中具有枢纽价值。管子在两千七百年前为了振兴齐国、成就霸业,道出了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的千古名言,深刻阐发了礼在治国理政中的枢纽价值。  在管仲看来,礼的意蕴是指不能越出应有的节度,义就是行为符合道义

7、、正义;廉,即不隐瞒自己的缺点错误,廉洁不贪;耻就是不与不正派的人在一起,即要知羞耻。廉耻是立人之大节,不廉,则无所不取;不耻,则无所不为。礼义廉耻是国之四维。他认为礼、义、廉、耻与法相比,比法更为重要,它们好像是支撑国家大厦的四根柱子。礼又是能够把治国理念落实到民生日用之中的枢纽或桥梁。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哪一样都离不开礼,礼关乎每个人的德性、行为和人格操守。礼义廉耻历来是贤人君子追求的美德。国家大事,人们的思想意识,衣食住行、喜怒哀乐都渗透了礼的精神。礼铸造了中华文化的基本形貌和中国人的基本性格特征。因此,中国被称为礼仪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