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漏洞及弥补建议

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漏洞及弥补建议

ID:9744510

大小:64.0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8-05-07

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漏洞及弥补建议_第1页
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漏洞及弥补建议_第2页
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漏洞及弥补建议_第3页
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漏洞及弥补建议_第4页
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漏洞及弥补建议_第5页
资源描述:

《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漏洞及弥补建议》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漏洞及弥补建议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漏洞及弥补建议  近年来,银行高管卷款出逃案件频繁发生、相继被曝光,引起全社会高度关注。由于大多数事发银行对员工卷款跑路采用瞒报和消息封锁等危机管理策略,媒体所披露的可谓是冰山一角。人们惊叹,银行业正进入风险集中爆发的时代。从中也反映出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存在很大缺陷。  一、系列银行高管卷款出逃案件及其原因分析  (一)典型银行高管卷款出逃案件及其主要特征  纵观2000年以来媒体公开披露的系列银行高管卷款出逃案例,可以发现商业银行高管舞弊行为呈现

2、出犯案人员职务高、作案手段高明、涉案金额巨大、案发地点多为银行基层单位等特点。  银行高管卷款出逃案件众多,表1只列示了部分案例。  上述系列案件的发生,说明商业银行业的风险管理缺失,内部控制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即巴塞尔新资本协议所称的操作风险十分巨大。  (二)系列银行高管卷款出逃案件原因分析  美国注册舞弊审核师协会(ACFE)的创始人Albrecht教授提出了极具权威性的企业舞弊三角形理论。该理论认为,舞弊的产生需要三个条件:压力、机会和借口,三要素缺一不可,并形成互为依存的关系。因此,舞

3、弊的发生离不开舞弊动机、舞弊机会以及舞弊借口。  1.舞弊者大都面临较大压力  压力是企业舞弊者的行为动机,直接驱使其铤而走险去实施舞弊行为。舞弊压力主要包括经济压力和工作压力。  从案例来看,经济压力可分为两种。一种是由于高额负债导致的,如农行江苏某支行行长孙峰案。孙峰在任职期间热衷炒期货,并在案发前损失惨重,无法归还巨额贷款。另一种是追求奢侈生活或者具有赌博等恶癖,如中行开平案和中行高山案。  工作压力主要于银行业绩考核。例如烟台银行在2011年年底实行的末位淘汰制度规定,各个支行的存款额在

4、年底进行排名,排名最后的行长将立即被免职。刘维宁任行长时的胜利路支行的存款额在烟台银行所有支行中位于末位,因而刘维宁也面临着无法逃脱的下课命运。  2.银行监管存在漏洞,给舞弊者提供机会  现代商业银行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过程中,由于信息不对称,出现强经营者、弱所有者的情形。一方面,高管具有利用自身信息优势、为自身牟取私利的强烈动机。  另一方面,银行高管舞弊行为被查处的概率很小、处罚成本很低,不足以威慑舞弊者。在舞弊所带来的预期总收益远远大于被发现而受到查处的违规成本的巨大诱惑下,加上基层银行行

5、长具有凌驾于内部控制的权力,为银行基层高管实施舞弊提供了重要条件,因而,舞弊者理所当然选择实施舞弊行为。例如,刘维宁之所以冒险舞弊,原因还在于烟台银行烟台山支行行长张群利利用票据贴现从事账外经营事件并未受到查处,此事发生在6年前,票据贴现金额达5亿元,影响特别恶劣,甚至超过刘维宁案。但是,张群利并未受到任何处罚,继而成为烟台市的地产开发商和亿万富翁。张案对后面发生的刘案产生了示范效应。  3.舞弊者实施舞弊的常见借口  舞弊者在面临压力获得机会后,还需要最后一个要素借口。也就是舞弊者必须找到其舞

6、弊行为合理化的理由。常见的借口主要有:我也是没办法,迫不得已;别人都这么做,我为何不能仿效呢;这是公司欠我的;我只是暂时借用等等。这些借口扫除了舞弊者的心理障碍,使其能够心安理得地实施舞弊。  如此频繁发生的舞弊案及其产生的重大而广泛的影响,不得不让我们对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不完善产生深深的忧虑。  二、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重大缺陷分析  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是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自我监控行为,是商业银行为实现资产安全完整,保障财务信息质量,实现遵纪守法而制定的一系列政策、程序和措施。  建立健全充分、有效的

7、内部控制,可以确保银行遵纪守法、资产安全、信息真实、经营有序,有助于规范银行经营行为,保障银行和客户的资产安全,并能有效防范和化解经营风险。  上述案例表明,我国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存在的主要缺陷如下:  (一)银行组织管理结构设置不合理  目前,我国银行组织管理结构存在总行、分行、支行及分理处等多个层次。多层次管理结构产生多层级代理链条,并存在信息不对称的现象,使得上级机构对下级机构的监控能力呈现弱化趋势,位于基层的银行高管权限过于集中,不仅影响到银行办事效率,银行的基层机构或部门很容易出现越权或

8、有章不循等内部控制失灵或失效的情形。  据报道,在烟台银行刘维宁案中,自2011年4月到2012年1月,刘维宁分多次取走该行库存银行承兑汇票,累计276笔,票面金额达4.3亿元,用途也不明确。此种明显的违规行为,却一直畅行无阻,无人过问。然而根据该银行内部的规定,对支行的相关票据业务,总行每季度都要定期检查,年底还会对每笔相关业务进行核实。如此周到的检查怎么还会让刘维宁有得逞的机会呢?这至少暴露了内控对于基层负责人形同虚设的尴尬现状。  (二)内部控制设置的理念不够科学  银行高管人员掌握着更多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