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铓的流动与茶山社会建构

试论铓的流动与茶山社会建构

ID:9744804

大小:77.50 KB

页数:24页

时间:2018-05-07

试论铓的流动与茶山社会建构_第1页
试论铓的流动与茶山社会建构_第2页
试论铓的流动与茶山社会建构_第3页
试论铓的流动与茶山社会建构_第4页
试论铓的流动与茶山社会建构_第5页
资源描述:

《试论铓的流动与茶山社会建构》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试论铓的流动与茶山社会建构铓的流动与茶山社会建构论文导读:本论文是一篇关于铓的流动与茶山社会建构的优秀论文范文,对正在写有关于山人论文的写有一定的参考和指导作用,铓是包括茶山人在内的景颇族传统社会中兼有聘礼、嫁妆、丧礼、神器、乐器与财富象征等多重文化意涵的器物。当代茶山社会中的铓,借助婚丧仪式,进行着跨越家族、族群与国界,跨越生(婚姻)与死(丧葬)的双向环状流动,发挥着世俗与神圣双重功能,在茶山地方社会建构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关键词:景颇族茶山人铓铓的流动社会建构  高志英,女,铓的流动与茶山社会建构由专注毕业论

2、文与职称论文的.zbjy.提供,.云南大学西南边疆少数民族研究中心教授。昆明市,邮编650091。  一、引言  试论铓的流动与茶山社会建构铓的流动与茶山社会建构论文导读:本论文是一篇关于铓的流动与茶山社会建构的优秀论文范文,对正在写有关于山人论文的写有一定的参考和指导作用,铓是包括茶山人在内的景颇族传统社会中兼有聘礼、嫁妆、丧礼、神器、乐器与财富象征等多重文化意涵的器物。当代茶山社会中的铓,借助婚丧仪式,进行着跨越家族、族群与国界,跨越生(婚姻)与死(丧葬)的双向环状流动,发挥着世俗与神圣双重功能,在茶山地方社会

3、建构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关键词:景颇族茶山人铓铓的流动社会建构  高志英,女,铓的流动与茶山社会建构由专注毕业论文与职称论文的.zbjy.提供,.云南大学西南边疆少数民族研究中心教授。昆明市,邮编650091。  一、引言  茶山人是居于中缅界河小江流域的一个景颇族支系。无论从历史来看,还是从当下来看,在诸多使用铓的族群中,茶山人是将铓的用途与功能发挥得较为充分的一个族群。铓的外观有些像锣,通体用青铜铸成,圆盘形,中心突起呈半球形乳状。铓面不平坦,边缘部分有一圈突起,铓边比锣稍宽。铓体大小不一,规格较多,大致可分

4、为大、中、小三种型号。一般而言,铓既是茶山人炫富的财物,恋爱与年节聚会中的乐器,也是其婚仪中的聘礼与嫁妆,丧仪中的神器与遗产。  茶山人自称“峨呛”,与汉文记载“寻传”、“阿(峨)昌”、“茶(山)”之音相近,为古代“寻传蛮”的后裔。中国茶山人聚居区“片马”一词来自茶山语,意为“木材堆积的地方”,也因其最早居民茶山人的语言——“峨昌语”铓得来。历史上的片马位于中缅界河小江两岸,今天的片马位于中国境内的泸水县片马镇。片马镇在泸水西部,高黎贡山西坡,恩梅开江支流小江以东,其西、南、北三面皆与缅甸毗邻,国境线长64.4公里

5、,国土面积153平方公里,是中国境内茶山人的唯一聚居地。  目前,茶山人基本延续了历史上居处小江两岸的分布格局,在现代民族国家建构过程中成为分居中缅两国的跨境民族。因其传统的“丈人种”与“姑爷种”之间“血液不倒流”的单向姑舅表婚制的承续,界河小江割不断通过婚姻关系建构起来的各种社会关系。改革开放以来,中缅茶山人紧紧依附于姻缘与血缘纽带,形成了以共同开发自然资源为主的经济合作关系,是一个既承袭传统性,又呈现出现代性的杂糅社会。其中,伴随婚丧仪式而流动的铓是透视当代茶山社会文化的一个重要窗口;铓的流动在当代茶山社会的建

6、构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历史上有一些关于铓的记载,但大多较为分散。中外著名人类学家中,李区(又译作利奇)、王筑生等人的学术地位的奠定,很大程度上是基于其景颇族(缅甸克钦族)研究,但都未关注到铓。2010年、2012年两个寒假,笔者带研究生赴片马调查茶山社会文化,对铓在当地社会中的流动给予了特别关注,尝试对铓这种具有多重文化意涵的器物进行深入解读。  二、铓与传统茶山社会  由于山阻水隔,片马处于中国景颇族与缅甸克钦族核心分布区的双重边缘地带,因此该地区成为外界文化难以渗入的偏土僻壤。外界对茶山人的关注历来甚少。20

7、世纪初,因中缅边境危机,中国先后有两批兼学者与政府官员身份为一身的人士进入小江流域调查,主要包括1910年李根源的调查,以及1936年尹明德的调查。  相关调查报告中留下了茶山社会文化的一些珍贵资料:“片马大小共七寨,即王克河、新寨、下片马、中寨、上寨、上片马、烧瓦片是也。共三百余户,皆茶山野人。惟言语系由茶山、汉人、傈僳三种语言混合而成,与他纯茶山语少别,称日峨昌语。各寨相距二三里或四五里不等。每寨设小头人一名,七寨共设总头人一名。山多田少,自衣自食。勤者耕食自足,惰者朝不保夕。服饰与他寨同,而文化进步。……男女

8、多信耶稣教,亦有仍信鬼者。”  李根源注意到了茶山社会中的硭:“小江之茶山人,……男女以歌跳、恋爱而成婚媾,父母不能为主。吹芦笙,打铜链为乐。信鬼,以鸡骨问卜。”这是对茶山婚恋习俗及其“铓”之用途的首次记载,敲击铜铓为婚庆之“乐”。  在尹明德的调查报告中,也有对铓的记载:“野人婚姻极自由,男女成年时即互相于晚间过往闲谈。久之,情投意合,即可报知家长聘定迎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