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唐代诗人入幕与佐幕过程中的信息传播

试论唐代诗人入幕与佐幕过程中的信息传播

ID:9746272

大小:60.5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8-05-07

试论唐代诗人入幕与佐幕过程中的信息传播_第1页
试论唐代诗人入幕与佐幕过程中的信息传播_第2页
试论唐代诗人入幕与佐幕过程中的信息传播_第3页
试论唐代诗人入幕与佐幕过程中的信息传播_第4页
试论唐代诗人入幕与佐幕过程中的信息传播_第5页
资源描述:

《试论唐代诗人入幕与佐幕过程中的信息传播》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试论唐代诗人入幕与佐幕过程中的信息传播[论文关键词]唐代 诗人 幕府 新闻传播〔论文摘要〕在盛唐以后唐代诗人进入幕府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幕府是他们进入中央的“要津”。唐代诗人入幕促进了地方人员的流动性,加上唐人喜游历的风气,入幕诗人在入幕与佐幕过程中构成了遮布全国的信息传播网络。在唐代,诗人人幕自盛唐之后成为极为普遍的现象。幕府又被称为是“莲花府”、“莲府”。中国的幕府制度,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的养士之风,到汉朝成型。唐代设立藩镇,因此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幕府制度。唐幕府中除武职外,还有很多文职。诗人人幕后主要担任文职。虽然唐代科举制度是文人们走上仕途的主要途径,但由于多种原因,并非所有文人

2、都能从科举上人仕,而进人幕府,得到府主的推荐,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文人进人中央的“要津”。按照唐代制度,边帅可以自辟佐吏。幕府主重视文士,幕僚得到府主的推荐就有机会进入中央成为朝官。(唐音癸签》卷二十七说到“唐词人自禁林外,节镇幕府为盛。如高适之依哥舒翰,岑参之依高仙芝,杜甫之依严武,比比而是。”另外,唐人有喜好漫游的风气。人幕诗人流动性很强,许多诗人因为各种原因常常游历在不同幕府之间,前后供职多个幕府。由于唐代诗人人幕及频繁变更幕府,因此在流动过程中构成一个遍布全国的信息传播网络。他们在信息传递并不发达的时代,起着传播信息的重要作用。一、幕府诗人群体诗歌创作中的信息传播唐代幕府的幕主

3、往往爱好文学,甚至有些幕主本身就是诗人。如曾为河阳节度使、宣武军节度使的令狐楚,白居易在诗作《宣武令狐相公以诗寄赠传播昊中聊奉短草用申酬谢》中曾称赞令狐楚:“新诗传咏忽纷纷,楚老吴娃耳遍闻。尽解呼为好才子,不知官是上将军。”诗中描写了在吴楚之地,老百姓对令狐楚的诗歌纷纷传咏,却不知是上上将军。令狐楚曾与刘禹锡、李逢吉、广宣唱和甚多,分别编有《彭阳唱和集》《断金集》《广宣与令狐楚唱和集》;另外又如曾担任江西观察使、浙东观察使和宣武军节度使等职的李绅,也同样是位杰出的诗人。因此,在幕府中,由于很多幕主爱好文学,幕府内外往往有浓郁的文学创作风气。幕府中诗人间的诗歌酬唱是一种重要的诗歌创作方式。

4、幕府诗人的诗歌酬唱往往在闲时或宴席之上。在唐代,诗人间的酬唱赠诗自不必说,特别是盛唐以后,同一幕府中的诗人酬唱与不同幕府中诗人的酬唱也日趋繁盛。如荆南节度使裴均和湖南观察使杨凭这两个府主的诗歌唱和中,“搜奇抉怪,雕镂文字”,诗歌编为一集,名为《荆潭唱和诗》。这是由节度使发起的唱和,其后“两府之从事与部属之吏属而和之”。韩愈在江陵得其诗集,为其作《荆潭唱和诗序》。两个府主之间相互寄赠的诗歌将荆南和湖南观察使间的地域距离消解,并将两地的新闻相互传递,两府之从事与部属之吏的参与,更扩大了信息交流的范围。除了同一幕府中诗人的唱和、不同幕府间诗人的诗歌寄赠外,由于唐代盛行游历之风,加上幕府中和谐的

5、人文环境,佐幕诗人与游历文人也多有酬唱应和之作,并多结集。人幕诗人与非幕府诗人的诗歌唱和,既是诗人的闲情雅趣,更是士人阶层消遣的特殊方式。鲍防任浙东观察使薛兼训从事,江南士大夫纷纷投奔,相互酬唱,此次幕府的诗歌酬唱结集为《大历年浙东联唱集》。据贾晋华考证,“鲍防等人《经兰亭故池联句》多至五十七人之联唱,应作于广德元年至大历五年鲍防任浙东从事时,这种大规模联唱的盛况,正与当时江南文士‘登会稽者如鳞介之集渊致’的情况吻合”;另如段成式退居襄阳时,与山南东道节度使徐商的幕僚温庭皓、余知古、周舞、韦蟾、温庭摘等人赋诗唱和,之后诗歌结集,编为《汉上题襟集》。上述这种不同幕府间诗人唱和及佐幕诗人与府

6、外诗人的唱和,从传播类型上看,具有人际传播和群体传播的特征,客观来讲,这无疑加强了各地信息的交流,加快了文化传播的速度,促进了各地间的信息传播。二、幕府诗人公务活动中的信息传播在幕府中,几乎所有的诗人担当的都是文职,因此幕府中的公文写作非他们莫属。在幕府公文中,有两种信息传播性很强的公文,即檄文和露布。刘姆《文心雕龙·檄移》第二十卷中说“檄者,激也。宣露于外,檄然明白也;张仪檄楚,书以二尺,明白之文,或称露布。播诸视听也。从檄文自身“植义扬辞,务在刚健,插羽以示迅,不可使辞缓,露板以宣众,不可使义隐”的特点可知,檄文具有广泛的传播性,其传播受众既包括敌人的首领,又包括敌兵,更能为己军所用

7、,助长威风;而且檄文还具有一定的实效性。檄文一定在讨伐之前迅速传播,达到“使百尺之冲,摧折于咫书,万难之城,颠坠于一檄”的战斗目的。在檄文中,比较著名的是骆宾王的《代徐敬业讨武矍檄》。下边再简单说说露布。刘祝《文心雕龙》称:“露布者,盖露板布封,布诸观听也”;据唐代封演《封氏闻见记》:“‘露布’,捷书之别名也。诸军破贼,则以帛书建诸竿上,兵部谓之‘露布’。盖自汉以来有其名。所以名‘露布’者,谓不封检露而宣布,欲四方速知,亦谓之‘露板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