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农村社会养老保险问题的相关原因的论文

关于农村社会养老保险问题的相关原因的论文

ID:9748037

大小:56.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5-07

关于农村社会养老保险问题的相关原因的论文_第1页
关于农村社会养老保险问题的相关原因的论文_第2页
关于农村社会养老保险问题的相关原因的论文_第3页
关于农村社会养老保险问题的相关原因的论文_第4页
关于农村社会养老保险问题的相关原因的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关于农村社会养老保险问题的相关原因的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关于农村社会养老保险问题的相关原因的论文【论文摘要】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是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中国应对人口老龄化的一项紧迫任务。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口的迁移流动,农村人口老龄化速度已经超过城市,原有的以家庭保险为主的农村养老保障己不适应农民的要求。而长期以来,农民被排斥于社会养老保险体系之外,老有所养问题一直是广大农民梦寐以求的愿望,也是当前我国政府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分析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存在问题及其根源。  【论文关键词】农村;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自1999年以来,我国

2、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事业发展基本处于停滞状态。为何经过很长时间的探索与试点,一个真正意义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却没有建立起来?  影响农村社会保障模式的因素,有非经济影响因素和经济影响因素。经济发展水平对社会保障的范围、程度和给付标准具有根本的制约作用,但是非经济因素对于社会保障体制的建立同样有着重大影响,在某些特殊条件下甚至是决定性的影响,社会保障制度并不是完全与经济的发展水平完全机械吻合,在一定限度内配合当时政治和文化等非经济因素达到动态平衡才能达到社会各方利益的真正均衡。  1政治因素  “社会保障制度和政策是社会财富和资源的再次分配。在现代社会,财富和资源的分配始

3、终受到政治和市场双重力量的支配。如果说社会财富和资源的初次分配主要由市场力量决定的话,那么社会财富和资源的再次分配就主要取决于政治体系的运作了。.”“社会保障制度并不必然和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它与政府的政策取向以及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政治及文化因素密切相关。”这种从政治学角度把社会保障看作是一项牵涉社会力量博弈的公共政策的观点,有助于理解农村社会保障缺失的体制原因。  社会保障的建设水平从来也不是简单地与一国的经济实力直接对应的,“考察社会结构的状况(这里包括政权集中的程度,社会力量的分布、社会各阶层之间的流通交往情况、工人阶级的规模及其组织的性质、军队在

4、社会中的地位等等)是考察社会保障的成因的一条捷径。德国之所以最早实行现代意义上的社会保障,并不是因为当时的德国经济是世界上最发达的.而是因为德国的工人阶级由于受马克思主义的影响较多.在左翼政党的领导下比较成熟和强大,所以在当时的政治斗争中显示出自己的力量。  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建设由城镇逐渐扩展到农村,社会原因也是不容忽略的,毕竟一个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发展和完善与一个国家的社会背景,政治力量结构是分不开的。城镇养老保险最早建立时间及发展、农会组织的力量、相关的立法、政府的作用以及国际影响等都会对农村养老保险的建立产生非常深远的影响。  农村问题的本质是国家与农民的关

5、系问题.而这种关系的本质是社会强势集团与弱势集团的关系。政治上的不平等,导致一系列制度的不平等,而制度的不平等,则导致经济上合法的不平等。二元保障制度的根源在于此,农民受到歧视的根源也在于此。而这种政治上的不平等在于市民与农民的权益冲突。在社会主义国家中,所有公民都是国家主人,都具有平等的政治、社会地位。因此,从本质上说,城乡公民的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是完全平等的,不存在地位的高低问题。然而,社会主义政治平等也是一个历史过程,而当下所表现出来的城乡居民同为公民,政治地位却不平等,其重要体现是选举权的不平等。1953年2月,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

6、代表大会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规定了城乡人民代表可以代表不同的选民人数。在选举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时,农村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是城市每一代表所代表人口数的8倍,这一一规定一直持续到1995年才有所变化。1995年2月2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修改选举法,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及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名额,均按照农村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4倍于城市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的原则分配。那么为什么在城镇人口不足5亿,而农民达8亿多,即城乡居民为5:8的情况下,而在城乡居民的政治权力分配仍是4:1,而不是2:1呢?这种制度改革的滞后,本身说明农民力量的弱化.及政府对农民权益

7、的漠视。我国素以公正平等为标志的法律在这上面也深深打上了城乡二元制度的烙印。1996年8月29日通过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是我国第一部以法律形式保障老年人权益的法律.就将农村养老保障责任推给了家庭。该法第10条规定:“老年人养老主要依靠家庭,家庭成员应当关心和照料老年人。”这确立了家庭养老的法律地位,但这样的规定对于城乡居民却有不同的意义。该法第21条规定:“老年人依法享有的养老金和其他待遇应当得到保障。有关组织必须按时足额支付养老金,不得无故拖欠,不得挪用。国家根据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和职工工资增长的情况增加养老金。”这表明法律保护已经享有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