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文化民生背景下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研究

试论文化民生背景下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研究

ID:9752836

大小:55.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5-07

试论文化民生背景下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研究_第1页
试论文化民生背景下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研究_第2页
试论文化民生背景下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研究_第3页
试论文化民生背景下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研究_第4页
试论文化民生背景下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试论文化民生背景下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试论文化民生背景下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研究论文摘要: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本文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对淮南市发展创新公共文化建设的举措进行初步总结,对文化惠民创新经验的普适性价值等方面提出了政策建议。  论文关键词:公共文化;文化民生;政策研究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因此,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推动社会主

2、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对于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重大意义。  一、淮南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理念创新与实践创新  淮南市座落在安徽省的中北部,辖五区一县、面积2600平方公里,人口240万人;这里诞生了千古历史名篇《淮南子》;不仅有驰名中外的八公山豆腐;而且还是淮河流域非物质文化产生的富集地,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花鼓灯在这里世代相传。  (一)着力打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淮南市始终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干部群众,广泛开展

3、党员先进性教育、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创先争优和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纪念新中国成立60周年、纪念建党90周年等内涵丰富、形式多样的主题教育活动。在先进文化的正确指引下,全市上下通过开展各类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先后获得了国家园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2011中国十大最具幸福感城市(地级市)等多项殊荣,连续五届蝉联全国双拥模范城、七届蝉联全省双拥模范城,创建了一大批国家和省市级文明单位、乡镇、社区。  (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完善  通过大力实施文化民生工程,以基层文化阵地建设为重心,不断加大财政投入和资金争取力度,逐步建立起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满足人民群众基本文化

4、需求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截至2010年底,全市已有20余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建成投用,在300余个行政村设立了农家书屋,成功实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广播电视村村通”、“2131电影放映”等文化惠民工程建设。  (三)文化惠民有序发展  近五年来,先后成功举办了三届国际少儿艺术节、五届中国豆腐文化节和三届市农民文化节,圆满承办了省十二运、奥运火炬传递、全国“市长杯”乒乓球赛等重大体育赛事活动。相继组织开展了八公山旅游节、凤台花鼓灯艺术节、桃花草莓节、网民文化节等一系列特色文化活动。开展“大地欢歌”文化惠民活动,在2010年岁末市文广新局推出“百姓文化大讲堂”活动。  

5、(四)品牌文化逐步推出  2007年,淮南市充分利用现代传媒手段,由淮南广电与央视、中国传媒大学联手携作,精心打造52集动漫系列片《淮南子传奇》。被誉为“东方芭蕾”的花鼓灯艺术,不仅是淮河儿女喜闻乐见的民间艺术形式,也是沿淮城市对外交流的一张重要文化名片。淮南少儿艺术,被誉为安徽省继黄梅戏、花鼓灯之后的第三大特色文艺。2011年5月28日被文化部、财政部确认为第一批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牢笼天地、博及古今的《淮南子》,是我市最为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之一。  (五)产业文化发展迅速  2007年以来,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连续3年以超过20%的速度快速增长,每年

6、1000万元的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被列入市财政预算,11个文化产业项目进入省“861”项目库。2008年,淮南市将文化产业列入九大支柱产业,制订出台了《建设文化强市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意见》,为文化产业加速发展注入了源源不竭的动力。截至2010年底,全市各类文化产业单位达1300余家,较5年前增长近2倍。  二、淮南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一)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缺乏具体规划  虽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列入了《淮南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纳入了市“文化强市工程”,区县和乡镇政府都把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列入了本地区经

7、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目标,但是由于缺少具体规划,缺乏具体可行的推动措施,形成了已有目标、较难落实的尴尬局面。  (二)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尚不健全,削弱了公共文化服务能力  由于种种原因,目前市民对公共文化的参与度还不够高,没有较好地形成服务主体与服务对象的良性互动。部分市民情愿把时间用在牌桌上,而不愿参加一些高雅的免费的文艺演出活动。部分行政、企事业单位主动参与文化活动的热情也不高,影响了公共文化产品在数量、品种方面的丰富程度,部分公共文化设施如青少年宫、工人文化宫等设施不配套、功能定位不准确、活动开展不正常,导致其并未得到很好地利用,造成了一部分场地闲置、浪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