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工程学科建设总结

环境工程学科建设总结

ID:9758730

大小:90.5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8-05-08

环境工程学科建设总结_第1页
环境工程学科建设总结_第2页
环境工程学科建设总结_第3页
环境工程学科建设总结_第4页
环境工程学科建设总结_第5页
资源描述:

《环境工程学科建设总结》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环境工程学科建设总结总结摘要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2011年工作总结一、学院“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发展定位:国内一流----近期目标:学院综合实力进入国内本学科前15名----发展举措:加强重点,突出特色,提高质量,扩大影响二、完成的主要工作(一)标志性成果----给水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顺利通过教育部、住建部专业评估。----徐新华同志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刘冬启同志入选湖北省“楚天学者计划”(楚天学子);崔玉虹同志获华中科技大学“学术新人奖”。----刘真同志获湖北省高校“十佳”辅导员和湖北省“五一”劳动奖章称号。----胡辉、于靖华同

2、志获教育部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杨家宽同志获湖北省杰出青年基金。----“构建环境类专业实践教学创新体系的研究”项目列入2011年湖北省省级教学研究项目。----《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获2011年湖北省省级精品课程。----1名教师获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二等奖;8名教师获华中科技大学2010~2011学年度校级教学质量优秀奖二等奖。----2011年全院科研经费收入达到1634.4万元,其中纵向经费为429万元,均创历史新高。(二)主要工作成效1.学科建设工作----2011年12月10日,学院在汉阳召开了“十二五”学科建设研讨会,与会教师对学院建设与发展

3、积极建言献策。----在多次研讨的基础上,编制出台了《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十二五”学科建设和发展规划》。----开展了我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的评估自查工作。----“985工程”三期--化学与环境学科创新平台的建设工作按计划实施,并按学校要求全面完成了120万元经费使用任务。同时,申报了“985工程”三期2012年建设计划。----2011年5月19日,学院承办了首届环境感知物联网博士生交叉学科创新论坛。----2011年在SCI、EI上发表论文共30篇,其中A类论文14篇(市政工程系3篇,环境工程系8篇,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系1篇,环境科学所2篇)。----获湖北省

4、第八批优秀硕士学位论文2篇,其中环境科学1篇,环境工程1篇。获2011年(首届)《李圭白专项基金》市政工程学科优秀博士论文1篇。----聘请了3名国内外高水平大学的知名教授为我院客座教授或兼职教授,促进了学术交流和研究工作的深入开展。----先后邀请美国、英国、澳大利亚、以色列等国家和国内的有关专家学者来我院进行学术交流活动共7批次,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共7次,对提升我院学术声誉起到了重要作用。----积极筹备申报湖泊、河涌、水体修复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2.人才培养工作(1)本科教学----2011年5月,给水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顺利通过教育部、住建部专业评估

5、。----2011年3月26日-27日,学院在梦天湖酒店召开了本科教学研讨会。会议对学院本科教学“十二五”规划进行了详细地讨论,并且对学院2011年本科教学工作重点进行了部署。----按照环境学院“十二五”本科教学改革与发展规划的目标,明确了“构建环境学科的实践教学的创新体系”为主题进行教学成果的提炼和推广。学院成功获批省级教改项目1项和校级教改项目1项。2011年度环境学院获批教改项目清单----《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获2011年湖北省省级精品课程,这是学院首次获得省级精品课程。----组织开展了教学基层组织建设,各课程组对课程大纲、课程的重点、难点进行了示范性的讲解。1名教师

6、获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二等奖;8名教师获华中科技大学2010~2011学年度校级教学质量优秀奖二等奖。----积极倡导大学生创新活动。2011年9月,环境学院g">.环境工程学科名人及其工作介绍4.1陈俊一(JeffreyChen)毕业于台湾成功大学土木系,1969年取得美国宾州州立大学环境工程博士学位。曾任美国DRAVO工程公司研发部经理,兼任匹兹堡大学博士生导师、美国铝业公司(ALCOA)LANCY环境公司研发部主任。现任水环纯(STS)泛亚销售部技术经理。目前研究重点在“深床生物膜应用于水处理及脱氮的科技”,在此领域内有多项著作专利,现为美国环境工程院院

7、士。4.2郝吉明(1946.8.25-)出生于山东省梁山县。1984年毕业于美国辛辛那提大学,获博士学位。现任清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环境科学与工程研究院院长。经过20年的系统研究,在酸雨控制规划方面取得的成果,为确定我国酸雨防治对策起了主导作用。建立了城市机动车污染控制规划方法,促成我国轻型车排放标准与欧洲标准的接轨。针对我国城市大气污染的特点,在大气复合污染的形成及控制策略方面有深入研究。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二项,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一项。代表性箸作有:《大气污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