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古典美学“游”范畴的审美意蕴

论中国古典美学“游”范畴的审美意蕴

ID:9762234

大小:61.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5-08

论中国古典美学“游”范畴的审美意蕴_第1页
论中国古典美学“游”范畴的审美意蕴_第2页
论中国古典美学“游”范畴的审美意蕴_第3页
论中国古典美学“游”范畴的审美意蕴_第4页
论中国古典美学“游”范畴的审美意蕴_第5页
资源描述:

《论中国古典美学“游”范畴的审美意蕴》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论中国古典美学“游”范畴的审美意蕴论中国古典美学游范畴的审美意蕴范畴研究是中国古典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西方重逻辑、思辨的哲学美学相比,中国古典美学就是以一些基本的美学范畴.L.或命题的形式存在和呈现的,一部美学史,主要就是美学范畴、美学命题的产生、发展、转化的历史。对古典美学范畴的研究有助于揭示中国美学的独特旨趣,是我们建立既有民族文化特点而又不隔绝于世界潮流的新美学的必经之路。  游范畴是中国古典美学的重要范畴,儒、释、道三家都有关于游的重要表述,历代诗文中都有游的体现和言说,文论中有神与物游、天游、游道、善游等诸多重要命题,并体现出身体、视角、心灵等丰富的层次。游在理论指向和诠释

2、方面具有多功能性。具有较广的内容涵盖面和阐释界域。游本义是旗帜的飘带,因为旗帜在人类社会早期的神圣地位而打上神性的烙印,儒、释、道三家分别从自己的角度对其进行了哲学奠基,最终,经由魏晋玄学,游范畴完成了神性到诗性,由实而虚的演变历程,成为代表生命最高境界,具有自由与超越的品格的重要范畴。我们认为,中国哲学重生命的特质使得游这样一个重要的哲学范畴和审美境界相通,这样游就必然在文化领域有着丰富的表现,起到重要的作用。对于游范畴审美内涵与层次的揭示不但有助于对游范畴的挖掘与阐释,也必然对深刻认识中国古典美学的特质起到积极的作用。  一、行游:有为而作与自我转化  游首先是一种朴素的身体之游。

3、指一种由于主观或客观原因、主动或被动的物理转移的过程。古代氏族迁居和游移是常见的现象。到春秋战国则表现为古代士人为寻求理想与追求刍身价值而自觉从事的行游活动。如游学、游政、游览。  论中国古典美学“游”范畴的审美意蕴论中国古典美学游范畴的审美意蕴范畴研究是中国古典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西方重逻辑、思辨的哲学美学相比,中国古典美学就是以一些基本的美学范畴.L.或命题的形式存在和呈现的,一部美学史,主要就是美学范畴、美学命题的产生、发展、转化的历史。对古典美学范畴的研究有助于揭示中国美学的独特旨趣,是我们建立既有民族文化特点而又不隔绝于世界潮流的新美学的必经之路。  游范畴是中国古典美学的

4、重要范畴,儒、释、道三家都有关于游的重要表述,历代诗文中都有游的体现和言说,文论中有神与物游、天游、游道、善游等诸多重要命题,并体现出身体、视角、心灵等丰富的层次。游在理论指向和诠释方面具有多功能性。具有较广的内容涵盖面和阐释界域。游本义是旗帜的飘带,因为旗帜在人类社会早期的神圣地位而打上神性的烙印,儒、释、道三家分别从自己的角度对其进行了哲学奠基,最终,经由魏晋玄学,游范畴完成了神性到诗性,由实而虚的演变历程,成为代表生命最高境界,具有自由与超越的品格的重要范畴。我们认为,中国哲学重生命的特质使得游这样一个重要的哲学范畴和审美境界相通,这样游就必然在文化领域有着丰富的表现,起到重要的

5、作用。对于游范畴审美内涵与层次的揭示不但有助于对游范畴的挖掘与阐释,也必然对深刻认识中国古典美学的特质起到积极的作用。  一、行游:有为而作与自我转化  游首先是一种朴素的身体之游。指一种由于主观或客观原因、主动或被动的物理转移的过程。古代氏族迁居和游移是常见的现象。到春秋战国则表现为古代士人为寻求理想与追求刍身价值而自觉从事的行游活动。如游学、游政、游览。  春秋时期,礼崩乐坏,西周的政治道德体系瓦解,一些掌握知识的贵族没落,以传授知识为生,于是私学大兴。这些以教授学生为生的人,处在国家的各个角落,学习者要想就学必须得经过长途跋涉。从孔子时代到封建社会结束这种远游就学一直存在。以春秋

6、战国为例,诸子百家无一例外的都以某个思想家为核心吸引了一大批学生。《孟子尽心上》:故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学而无友,必孤陋寡闻。所以学习过程也是交友过程。公都子日:匡章,通国皆称不考焉。夫子与之游,又从而礼貌之,敢问何也?就是通过游来阐发圣人之心。所谓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嘲在就学或者游历的过程中,交友也扮演着很重要的地位,《荀子劝学》: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僻而近中正也。古代文学研究往往从一个人的交游情况和交游观入手来分析其思想成因。汤显祖的至情理论是与李贽、达观等人的交往影响分不开的。历史上流传着大量文人的知音佳话,这在一个朋友居五伦之末的国度再正常不过了。游

7、还是一种积学储宝的手段,司马迁年轻的时候就广为游历,过大梁之墟,问夷门之所,观屈原所自沉渊。另外,游愈广而诗愈肆,在游历的过程中观赏自然风光,体验风土人情,这些都是作为一个诗人或文人的必要条件。王夫之说:深之所历,目之所见,是铁门限。诗歌创作不是闭门造车,人秉七情,应物斯感,主体的情感需要客观的景来传达,客观的景又触发主观的情。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真正的诗人永远不能脱离社会实践。  以乐为目的,就有旅游和游猎。他们在广义上都指一切离开固定场所以乐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