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人格障碍与音乐风格的形成

论人格障碍与音乐风格的形成

ID:9764890

大小:55.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5-08

论人格障碍与音乐风格的形成_第1页
论人格障碍与音乐风格的形成_第2页
论人格障碍与音乐风格的形成_第3页
论人格障碍与音乐风格的形成_第4页
论人格障碍与音乐风格的形成_第5页
资源描述:

《论人格障碍与音乐风格的形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论人格障碍与音乐风格的形成论人格障碍与音乐风格的形成《乐记》说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黑格尔也认为音乐的基本任务不在于反映出客观事物而在于反映出最内在的自我,这里所谓心和最内在的自我是指作曲家们灵魂最深处的、最本性、最稳定的东西,跟他们的人格有关。也就是说音乐家的人格特质跟他们的音乐作品风格有着密切的关系。莫扎特、贝多芬、肖邦、柴可夫斯基四位音乐家留下了诸多传世之作,同样也拥有个性鲜明的性格特征,让我们去探求两者之间存在的联系。  一、贵族情结、长不大意愿、消极厌世、自卑等行为模式伴随着这四位音乐家痛苦的人生经历,他们这些相同或相近的行为模式从人格心理学角度分析,具备了相应的人格障碍的明显

2、特征  1.贵族情结。他们均在年幼时接受了良好的贵族式音乐教育并获成功,是当时幼儿音乐教育的典范,受到来自家庭的百般呵护和社会的高度关注。成功的童年酿下了他们不醒的贵族梦,当贝多芬的名字被人们念错某个字母,导致被模糊为贵族时,他沉默不与解释,当他的平民身份在法庭被澄清后,他两天不能进食,指着自己的头说:这里是贵族!你在出生的时候就成了贵族,这样的人还有很多,但是,贝多芬只有一个!  2.长不大意愿。成年后的莫扎特一直保持着天真的的口无遮拦,秽语连篇;莫扎特、柴柯夫斯基均会像孩子般不断地询问身边的人是否还爱自己;柴可夫斯基多次因与家人和女教师的各种分别痛不欲生;莫扎特与男爵夫人妮冯舍费尔、

3、贝多芬与约瑟芬尼的有夫之妇、肖邦与女作家乔治桑、柴可夫斯基与梅克夫人14年的柏拉图式的恋情等,这些女人均比音乐家们年长6-15岁,她们无一例外在较长时间里,给音乐家们家的温暖和母亲般的关怀,以及强有力的经济和事业资助。  3.消极厌世。贝多芬22岁时因听力失聪写过遗书;肖邦的文字里充满着对死亡的渴望:然后又是死亡的要求,一种甜蜜的安详,一种呆痴,心不在焉柴可夫斯基有典型同性恋倾向,三个月的失败婚姻,曾让他两天不省人事;莫扎特晚年生活糜烂,婚姻形同虚设,以致他去逝后家人没能及时找到他的安葬地。  4.自卑。莫扎特在法国得不到好评时,他说法国人是蠢驴!;贝多芬非贵族身份被披露后的过激言行;柴

4、可夫斯基为向世人否认同性恋冒死结婚,惧怕分离是柴可夫斯基的心理常态,他一生都处在对分离的恐惧中;肖邦过度渴望秩序和稳定,所有的宴会、晚会、音乐会、舞会使我烦,使我感到忧伤、沉闷、忧郁,我诅咒我的启程。过度自傲、偏执和回避、懦弱,实为内心自卑的表现。  以上四位音乐家相同或相近的行为模式符合以下人格障碍的部分特征:一是孤单、内向、缺乏愉快感,明显无视公认的社会常规和习俗,冷淡、沉默、不与人争,往往投入较大精力于非人类的兴趣方面(音乐创作);二是受到轻微刺激就会导致抑郁,不稳定的自尊,关注周围人的看法,不断追求被人接受和受到欢迎,也因浅薄、自卑和微不足道而烦恼;三是让他人(大龄女人)为自己的

5、生活的重要方面承担责任,将自己的需要附属于他人,过分地服从他人意志,否则感到无助无能,不断要求别人保证自己不被遗忘,害怕被抛弃,没有人帮助自己无法做出日常决定,容易出现分离焦虑等;四是社交抑制、自感能力不足,对负性评价敏感、紧张,产生不安全感和自卑;五是固执、敏感、过分警觉,对他人不信任从而与社会隔绝,心胸狭隘、嫉妒、自我评价过高,拒绝接受批评,对侮辱和伤害不宽容等;六是不稳定的人际关系、自毁自杀行为、自我认知甚至身份障碍、长期的空虚感、不合适的强烈愤怒。人格障碍会导致压抑、忧郁、焦虑、恐惧和悲伤,通常开始于童年和青少年,并一直持续到成年或终身,他们必须时时面对。  二、人格发生障碍会导

6、致产生心理防御机制,来抵御、减轻或消除人格障碍对身体和心灵带来的痛苦,重要的是他们都采用了升华作为有效防御  弗洛伊德认为,防御机制是一种自我的防卫功能,是自我处理超我和本我之间的冲突,使得超我的监督可以接受,本我的欲望可以满足,缓解焦虑,是减少痛苦的一种方式。音乐家们超我和本我之间的主体矛盾可以归纳为:莫扎特长大的现状与不想长大的愿望之间的矛盾,贝多芬平民出身的现状与贵族情结之间的矛盾,肖邦对流亡法国、被动社交的生存现状的厌恶与渴望宁静、回归故里之间的矛盾,柴可夫斯基同性恋倾向、不时的亲人分离的现状、与期盼如常人一样(比如结婚)与勇敢面对离别的愿景之间的矛盾等等。人格有如人体,有本能地

7、向常性,身体病了常常会用发烧抵御病毒和细菌的侵袭,人格发生障碍就会导致产生内驱力,用心理防御机制,抵御、减轻或消除人格障碍对身体和心灵的伤害。常见的心理防御机制有压抑、替代、否认、反向生成、合理化、投射、退行、升华等。  压抑是整个精神分析理论结构的基石,是主动将超我不能接受的意识排除在外,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它同时需要自我不断的消耗能量,没有强大的自我,人格就不能稳定,他们所有的人格故事,都是压抑的故事。替代是将冲动转向一个没有危险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