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教育公平视阈下之“高考移民”现象的论文

浅谈教育公平视阈下之“高考移民”现象的论文

ID:9765806

大小:56.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5-08

浅谈教育公平视阈下之“高考移民”现象的论文_第1页
浅谈教育公平视阈下之“高考移民”现象的论文_第2页
浅谈教育公平视阈下之“高考移民”现象的论文_第3页
浅谈教育公平视阈下之“高考移民”现象的论文_第4页
浅谈教育公平视阈下之“高考移民”现象的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教育公平视阈下之“高考移民”现象的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教育公平视阈下之“高考移民”现象的论文 摘要:高考移民现象经历了缘起、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快速发展与近年来的政策调控三个重要发展阶段,这不仅显示了一种否定之否定的辩证过程,同时也展示了平等与差异、公平的补偿机制等多种理念的纠结与合力,从而从三个不同层面为探究教育公平提供了新的坐标与观测点。  关键词:高等教育;教育公平;高考移民    “高考移民”作为一个特指名词,一种特殊现象,近年已渐成为学界研究的热点。  如果从共性的教育公平视阈出发,将“高考移民”现象从产生、发展到新的政策调控视为一个整体,则犹如一方多棱镜,不仅展

2、示出了一种否定之否定的螺旋式上升渐变过程,同时也显示了教育公平的三个不同层面、三种相异形态,从而为进一步丰富、探讨教育公平课题提供了良好的坐标与观测点。  一、平等与差异:“高考移民”现象之缘起  美国学者科尔曼和瑞典学者胡森在现代教育公平理论中提出,教育公平有三个标准:一是起点公平,二是过程公平,三是结果公平,其核心是国家教育资源的分配和享用的公平。鉴于“高考移民”现象的发生阶段,其研究定位处于教育机会的公平,即起点公平。在我国,受教育是每个公民的基本权利,但当社会教育资源的供给与需求不相平衡、适应时,教育机会公平的需求就格

3、外凸显。  始于宋,剧于明清的“冒籍跨考”之说,有研究人员将其列为“高考移民”之渊薮。目前对“高考移民”的最权威定义参见教育部、公安部联合发文:“近年来,部分考生在普通高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报名前利用省际间录取分数线差异,通过办理非正常户口迁移手续,在分数线较低的省份获得报考资格和较多的录取机会,这些考生绝大多数未在户口迁入地实际居住和接受高中教育”。.cOm概而论之,其表象为跨省考试,实质在于利用不同省份的分数线差异获取更加有利的入学机会。  从高考移民流向可以清晰诠释省际录取分数线的差异。目前高考移民流向主要有三:一是向新疆

4、、西藏、宁夏、青海、贵州、云南、海南等教育欠发达的照顾省区;二是北京、上海等高校集中地区;三是省内分数差额区域的移动。2003年,万鄂湘教授在“两会”提案中提出,“除个别实验省市以外,全国的高考考生考的是同一套题,可是中部省份,如湖南、湖北、江苏等省的分数线要高出经济发达省市(包括北京)近180分,中部高等院校同一个班的学生,高考分数之差有的竟达200分以上”。由于自2004年始,高考实施各省自主命题,故撷取可比性较强的2001年~2003年录取分数,以观差异(表1)。  通过表1数据,迁出省区与迁入省区相较,2001年录取分

5、数线文科一批最高580分,最低440分,相差140分;二批最高535分,最低350分,相差185分;理科一批最高607分,最低400分,相差207分;二批最高559分,最低300分,相差259分。2002、2003年这四项数据差异分别达到123分、222分、211分、229分、149分、177分、237分和256分。这就是不少研究人员所指出的,在甲地连普通本科都考不上的学生,到乙地却能上重点大学。利之所在,无怪乎“高考移民”之风甚嚣尘上,不同地域分数线的差异和录取率高低是推动“高考移民”现象产生的直接动因。  根据教育部《20

6、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工作规定》,招生计划的制定由以下几个环节组成:即国家核定招生规模;高等学校报送本校招生来源计划;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审核、汇总;教育部备案后,由各省级招办依据教育部分送的招生来源计划向社会公布。招生计划的制定对录取工作发生着直接的影响。现行高考录取制度打着历史与现实的深深烙印。从历史上来看,这是计划经济的遗留物,从宏观上调整教育资源在全国的配置,促成整体共同发展,必须对经济发展迫切需要的地区和教育发展相对落后的地区适当倾斜。从现实因素来说,由于高等教育资源分布的不均衡,各地人口强度的差异,学生平均成绩的高

7、低,共同对录取率与分数线的划定形成了制约合力。  美国学者罗尔斯在对正义、公平的阐释中,提出两个原则:一是平等原则,二是差异原则,平等原则居于优先地位。以平等视之,高考可以说是目前相对最公平的选拔制度,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分数面前人人平等”;以差异视之,地域差异的客观存在,考试公平与地域公平的矛盾也必将长期存在。由是,一提供了“高考”基础,一提供了“移民”条件,“高考移民”之缘起是平等原则与差异原则共同作用的结果,相辅相成,亦为观照教育公平提供了一层审视角度。  二、公平与利益补偿:“高考移民”现象之发展  1.高等教育的大众化

8、进程。根据卢卡斯的不平等有效维持理论,当一方需求达到饱和状态时,其优势比才会下降,否则不平等将继续维持和扩大。20世纪90年代以来,虽然开始了高校扩招,但现有的教育资源依然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供给与需求的矛盾依然存在。  马丁·特罗的高等教育发展三阶段理论提出,精英、大众、普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