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阿来作品中的苯教灵魂观

浅论阿来作品中的苯教灵魂观

ID:9768017

大小:60.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5-08

浅论阿来作品中的苯教灵魂观_第1页
浅论阿来作品中的苯教灵魂观_第2页
浅论阿来作品中的苯教灵魂观_第3页
浅论阿来作品中的苯教灵魂观_第4页
浅论阿来作品中的苯教灵魂观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论阿来作品中的苯教灵魂观》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浅论阿来作品中的苯教灵魂观摘要:苯教是藏民族的原始宗教,藏族人关于灵魂可以寄于体外的观念早在原始氏族时期就存在。苯教灵魂观在阿来的文学作品中呈现出灵活多变的表现样式,产生了一个现实世界和移位灵魂交织的艺术空间。万物有灵和灵魂外寄的古老观念,和图腾崇拜相结合则衍生出动植物具有人性、甚至通人类语言的奇幻世界;和崇尚占卜的观念相融合,又拓展出一片更加富有想象力的思维空间。而灵魂观—占卜—梦境—预言等观念的结合,对阿来作品的独特叙事手法和结构、风格的形成起到了重要作用。  关键词:阿来苯教灵魂外寄    世界各民族都普遍存在着万物有灵和灵魂不灭的原始信

2、仰,泰勒认为这种观念“既构成了蒙昧人的哲学基础,同样也构成了文明民族的哲学基础”[1]。藏语中把灵魂和与灵魂有关的称为“拉”。藏族人认为灵魂可以寄于体外或者寄于体外更加安全的信仰习俗,这与原始的阳神崇拜有极其密切的关系。阳神是原始苯教的神灵系统中类似于生命象征的神,百姓称为“命灯”,并且认为命灯在男人的右肩和女人的左肩。为了使自己的生命之灯长明,藏族人不仅忌讳拍肩膀、摸头,还要预设寄存灵魂的物体。  藏族人关于灵魂可以寄于体外的观念早在原始氏族时期就存在,灵魂寄于体外是为了保护自己的生命不受外力的侵害。寄魂的同命物可以是动物和植物,也可以是一些

3、不具有生命的物件诸如山川、河流、衣物等,并且同命物的多少、贵贱和寄存灵魂的人的身份有很大关系,身份越尊贵寄魂物就越多越神圣。“生命是灵魂的存在形式,灵魂和某个躯体(人和动物等)相结合,就产生了生命。一旦灵魂离开了物体,生命也不复存在。灵魂越多,生命力越强,越不容易受到伤害,无论英雄或恶魔都是这样。”[2]史诗《格萨尔王传》岭部落的灵魂寄存系统非常完整,上有天神之子格萨尔王,下有诸多的英雄豪杰,部落和个人都将各自的灵魂寄存于灵魂寄存物中。格萨尔的寄魂物之一就是神圣的玛钦奔惹大雪山,而魔王鲁赞的寄魂物就有三件,分别是一头牛、一棵树、一尾鱼。从阿来《

4、格萨尔王》主要篇章故事情节的展开中我们不难发现,灵魂寄存的目的和作用是保护并延续寄存者的生命。在格萨尔与诸魔王的较量过程中,灵魂寄存物串联若干跌宕起伏的情节,是支撑《格萨尔王》躯体的脊骨。  灵魂寄存物丰富多样,大凡具有自然属性的实物,只要能与自身的某些特征相联系,或引申出某些象征意义,都可以用来充作灵魂寄存物。从岭部落中众多的灵魂寄存物可以看出,岭部落及格萨尔寄魂物的选定与他们生存的地域环境和早期图腾崇拜密切相关。八大藏戏之一的《诺桑王子》中讲到南方的“日登巴国”和北方的“额登巴国”两个国家各自都有同命树、同命湖,它们的荣枯关系到国家的兴衰。

5、《尸语故事》[3]中有个故事就是讲商人章玛司琼为国王找回“灵魂玉”而得到国王赏识。  诸多藏族文学作品中经常描写到的灵魂寄于体外的习俗透射出藏族先民的灵魂观念。正如弗雷泽所说:“我们可以推断灵魂外在的概念在历史早期人的思想中占重要地位。因为民间故事是原始人思想对客观世界的忠实反映,我们可以相信民间故事中普遍出现的人和思想,在我们看来无论多么荒谬可笑,一定曾经是一条普遍的信念。”[4]  苯教灵魂观在当代藏族文学中呈现出更加灵活多变的表现样式。既然人的灵魂可以四处游荡,那么植物和动物的灵魂也同样可以游离和寄存,于是就产生了一个现实世界和移位灵魂交

6、织的空间。万物有灵和灵魂外寄的古老观念,和图腾崇拜相结合则衍生出动植物具有人性、甚至通人类语言的奇幻世界;和崇尚占卜的观念相融合,又拓展出一片更加富有想象力的思维空间。而灵魂观—占卜—梦境—预言等观念的结合,对阿来作品的独特叙事手法和结构、风格的形成起到了重要作用。    一、灵魂的另类空间    在阿来的作品中关于灵魂或者魂魄的描写俯拾皆是。如《最新的和森林有关的复仇故事》中那位骑着毛驴的老太婆哈斯基对洛松旺堆和嘎说道:“不要出门,我一路看到的迹象不好。过新生沟时,那些冤鬼在叫唤哩。”[5]这也成为了两个小伙子将死的预言之一。在《尘埃落定》中

7、傻子少爷也听到寨子下面的桥头上,一位母亲正以苍凉的声音呼唤自己孩子的魂魄回家,他把魂丢在鬼魂时常出没的地方了。这种对鬼魅的认识也转移到对感觉的描写中“酒还在一圈圈传递着,那带着强烈辛辣的液体无法抵抗住随夜色一起升起来的寒意。何况这个时候还有人说起了鬼魂。鬼魂没有形体,至少人们从来没有见过鬼魂是个什么形体,但这会儿在广场上喝酒的这些男人,却分明感到了它。这东西没有形体,有的是冰凉的爪子,随着寒意一起从每个人的背上慢慢升上来”[6]。《孽缘》中也描述到“舅舅出去之前,替他煨好了茶,替他用白色牛尾掸掉身上的东西,外公把那叫做“不是身上东西的东西”“可

8、以以为它们是东西,也可以以为它们不是东西”。[7]  《空山》卷一之《随风飘散》的故事背景是上个世纪50年代,写的是“一个私生子与其母亲的故事”[8]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