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藏书印章的內容及价值

古籍藏书印章的內容及价值

ID:9768944

大小:202.76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5-08

古籍藏书印章的內容及价值_第1页
古籍藏书印章的內容及价值_第2页
古籍藏书印章的內容及价值_第3页
古籍藏书印章的內容及价值_第4页
古籍藏书印章的內容及价值_第5页
资源描述:

《古籍藏书印章的內容及价值》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古籍藏书印章的內容及价值杨艳燕(山西师范大学图书馆,山西临汾041000)摘要:对山西师范大学图书馆入藏善本古籍所钤印章进行分类,探究古籍藏书印在史传补遗、藏书史研究、古籍版本鉴定、艺术鉴赏等方面的价值和意义。关键词:古籍;藏书印;内容价值中图分类号:G29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1680(2011)03-0057-04藏书印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图书的主人用以表示图书所有权或表达自己个性爱好而钤于书上的一种印签标记,一般钤在书前或书后。在自己收藏的书籍上盖上一枚古雅别致的印章,其渊源可以追溯到西汉时期。今天能够见到的最早的藏书印是北京图书馆

2、所藏的南北朝写本《杂阿毗昙心论》卷中所钤“永兴郡印”朱文方形官印,距今已有1500多年。至唐太宗李世民使用自己写的“贞观”两字的连珠印藏书印章,到宋太宗时,“秘阁图书”成为当时的专门收藏印鉴,藏书印的刻制和使用已蔚然成风。明清时期,私人藏书大盛,藏书印的使用亦更为普遍。藏书印成为中国藏书文化的独特风景,具有极其深蕴的文化内涵。就藏书印的形状而言,可谓千姿百态、种类繁多,有方印、圆印、亚字印、六面印、狮印、瓦印、钟印、鼻印、钱印、葫芦印、琵琶印、鼎印、瓶印等,但以方印为多。就藏书印的文字而言,有大篆、小篆、隶书、楷书,但以小篆为多。印“天禄琳琅”、“天禄继鉴”、“稽古右文之章

3、”,意以政府以万民表率,崇尚文化。清代皇帝藏书有专用玺印,如雍正的“雍正宸翰”、“朝乾夕惕”,乾隆的“乾隆御览之宝”、“古稀天子之宝”、“五福五代堂宝”、“八征耄念之宝”和“万机余暇”。有些是地方藏书机构的藏书印章,如“磁县之印”。有些是书院藏书印,如“两峰书院图书”、“两湖书院北书库藏”,有些则是近现代各类图书馆的藏书印章,如“北京师范学院藏书之章”、“广东省立图藏”、“太行区公立长治图书馆图记”。属于私人藏书家的印章,一般反映藏书家的基本信息,标明其书所有权,又可分为以下几种:(1)反映藏书家的姓名,如“白耀洲印”、“曹大铁图书记”、“陈濂”、“程学銮印”、“戴金私印”

4、、“丁瑞丰印”、“高世异印”、“傅岳棻印”。(2)反映藏书家的别号、字号,如“董醇字饮之号醖卿行一”、“独山莫绳孙字仲武印”、“康观涛字用于号海槎”、“康纶钧字鹏书号伊山”、“李得润字霖溥”、“淩淦字丽生一字砺生”、“字益之号方州”。(3)反映藏书家的室斋或藏书楼,如:“巴陵方氏碧琳琅馆藏书”、“长洲汪世昭万卷山庄藏”、“带经堂陈氏藏书印”、“笃素堂张晓渔校藏图籍之章”、“范氏棲芬室所用图书”。这些以室斋名称刻成的藏书印具有浓郁的书香气息,反映了藏主的志趣、爱好,耐人寻味。(4)反映藏书家的籍贯或族氏里居,如:“古北平大定人”、“古蓉城陈氏收藏金石书画记”、“广阳赵继宗氏书

5、画记”、“海宁陈氏珍藏书画金石之印”、古籍藏书印的内容笔者在整理、著录馆藏善本古籍的过程中,有幸见到各种藏书印,林林总总,古雅別致,寄托了藏书者的种种思想、意愿、志趣和修养,读来意趣盎然,阅后回味无穷,观其内容,大致有如下几种:1.1藏家名章印名章是钤在古籍上的最重要的印章,因为它表示古籍的归属,可区分为公章和私印。官方藏书机构的藏书印称公章。有些是宫廷印章,如明内府“钦文之玺”、“广运之宝”,清宫廷藏书1基金项目:山西师范大学哲学社会科学基金课题“山西师范大学图书馆古籍善本书目研究”(YS09004)。“杭州谭仪仲仪印”、“洪洞董氏”。(5)反映藏书家的官职及仕途履历,如

6、“大司马之章”、“翰林供奉”、“国子祭酒”、“堂院学士护库统领”、“乙酉优元壬辰翰林甲午散馆一等改吏部文选司”。(6)反映藏书家的家世门弟,有的是炫耀家族的高贵,如:“周大夫方叔后”、“周方叔第九十三世孙”、“招勇将军之孙”、“郑国龙山后裔”、“龙眠文端公裔孙之印”、“泰伯一百世孙”、“田伟后裔”、“文正曾孙”、“宗室盛昱私印”;有的是自诩书香,如“东汉传经之家”、“宾王后裔”。有的是显示世家读书的清高,如“清白吏子孙”。这些藏书印反映了藏书家以读书和家族为荣的心态,清高而略带矜持。(7)反映藏书家的行第,如:“张氏国伟字杰生行三”、“楚生第三”、“董醇字饮之号醖卿行一”、

7、“独山莫祁宋叔第二”。心未尝损万物,好书应捲留儿读,天生不肖书鬻人,付与贤才心亦足。吕生汪槐记”,把卖书提高到违反封建道德大不孝的高度。有些襟怀豁达的藏书家所制印文则留有余地,如“曾不吝情去留”、“曾藏丁福保家”、“曾在归安严迪庄处”、“曾在张祝三处”,表现出洒脱的情绪,书于我如过眼云烟,聚散皆有缘。有些训诫印是对借书人的忠告,要求借书人珍惜爱护书籍,如“借人书籍先须爱护,此士大夫百行之首”。1.4鉴赏藏书印反映收藏的藏书印。如“白润之所藏金石书画”、“抱经堂藏”、“曾藏丁福保家”、“慈谿畊余楼藏”。反映入藏时间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