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我国高校图书馆学科化服务的实践与思考的论文

浅析我国高校图书馆学科化服务的实践与思考的论文

ID:9771051

大小:56.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5-08

浅析我国高校图书馆学科化服务的实践与思考的论文_第1页
浅析我国高校图书馆学科化服务的实践与思考的论文_第2页
浅析我国高校图书馆学科化服务的实践与思考的论文_第3页
浅析我国高校图书馆学科化服务的实践与思考的论文_第4页
浅析我国高校图书馆学科化服务的实践与思考的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析我国高校图书馆学科化服务的实践与思考的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析我国高校图书馆学科化服务的实践与思考的论文论文关键词:学科化服务 高校图书馆 学科馆员  论文摘要:学科化服务自清华大学图书馆从1998年引进以来,我国高校图书馆的学科化服务实践已经历了第一代学科馆员和第二代学科馆员学科化服务的过程,文章在分析这两代学科化实践服务的基础上,重点思考了在实践过程中存在的以图书馆和文献为中心、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不广泛、学科馆员、机制制约着我国高校图书馆学科化服务的进一步发展等问题,并在分析思考问题的同时提出一些对策。  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及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

2、及信息数字化、网络化的不断增加,网络搜索引擎的功能不断强大,多样化的网络信息使用户足不出户就可以获取自己所需的文献信息。这些变化一方面使得高校读者信息环境发生前所未有的变化,高校图书馆不再是高校读者获取信息的惟一机构,另一方面也使得用户对信息服务和知识服务的期望提高,简单的文献获取已经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用户需要更个性化、深层次的服务。在这种形势下,高校图书馆开展以学科馆员为核心,面向某一特定学科,通过学科信息存取和学科情报分析来满足用户在学科活动中的信息需求,并帮助用户提升信息获取和利用能力的

3、学科化服务便成为必然,以实现文献信息服务的创新与转型。  1学科化服务概述  学科化服务最早发端于美国和加拿大的研究级大学图书馆,是图书馆为适应新的信息环境,以用户需求为中心而推出的一种贴近用户的新的服务模式,它打破了传统的按照文献工作流程组织科技信息的方式,按照科学研究的学科、专业、项目、课题等来获取、组织、检索、存储、传递与提供利用信息资源,从而使信息服务学科化,服务内容知识化。.[1]其学科馆员(subjectlibrarian)通常由具有某一学科背景的参考咨询馆员(referenceli

4、brarian)担任。这种以大学科为对象而建立的学科馆员高级专门服务人员对口服务模式,于1998年由清华大学在国内率先实行,随后北京大学、西安交大、南开大学、武汉大学图书馆等也相继开展了该项工作,再后来,国内大多数高校图书馆都陆续开展了学科化服务工作。  2我国高校图书馆学科化服务的实践  从1998年清华大学在国内首次开展学科化服务到现在众多的图书馆开展学科化服务,我国高校图书馆在学科化服务实践工作中进行了不断的探索、变革和创新,但总的来看,学科化服务工作大体分为两个阶段,即第一代学科馆员的学

5、科化服务和第二代学科馆员的学科化服务。  2.1第一代学科馆员的学科化服务  20世纪90年代末期,国内高校掀起一股创建一流大学的高潮,一些重点高校,都把学科建设作为创一流大学的突破口。这些高校的图书馆千方百计地调整、改进、创新学科化服务的方向及内涵,以促进学校创一流大学的发展进程。其中最为突出的改革和创新有三个方面,一是建立学科馆员制度;二是建设各高校特色学科导航数据库;三是搭建高校之间的学科建设平台。通过这三方面的实践和改革,这些高校图书馆在学科化服务的效率、层次、范围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6、,也为后来开展学科化服务的高校图书馆趟出了一条有效的路子。[2]  到目前,我国高校图书馆已形成学科馆员模式、学科分馆服务模式等服务模式,在实际运行中,图书馆往往选用其中的一种或几种模式组合运行。学科馆员模式是图书馆以学科为对象而建立的专业人员对口服务模式,是图书馆实施学科化服务的基本形式。诸种模式都要结合学科馆员制度或以学科馆员为基础来实现。学科化服务的实质就是学科馆员在一定条件下开展的信息服务,学科馆员是学科化服务的主要承担者。现阶段,绝大多数高校图书馆的学科馆员主要承担学科联系人的角色,学

7、科馆员负责与院系或学科专业的读者建立对口联系,在院系、学科专业与图书馆之间架起一座桥梁,相互沟通,为读者主动地有针对性地收集、提供文献信息服务,起信息联络、资源组织、传递、导航的作用。也就是说,传统的学科馆员即第一代学科馆员以联络人为主要特征,其主要职责是与用户的联络与沟通、用户培训、参考咨询、参与学科资源建设等。  国内大多数高校图书馆实行的是学科馆员模式。清华大学图书馆学科馆员制度的建立和实施从一定程度上引领了我国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制度的形成和发展。其服务模式应是第一代学科馆员较为成功与成熟

8、的模式。[3]清华大学图书馆于1998年率先引进学科馆员制度,选择参考部14位具有学科专业背景的馆员联系对口院系。2002年又将分散在各个服务小组的学科馆员集中,成立了专门的学科馆员组,从人力、资源、技术等方面对学科馆员的工作给予了充分保证。2005年学科馆员组更名为学科服务组。学科馆员服务内容主要包括:进行院系联络,了解需求,提供有针对性的信息服务;开展多种形式的参考咨询服务;参与相关学科电子资源建设与服务;开展多层次用户教育;整合学科资源、制作并发布学科服务网页等。  北京大学图书馆、厦门大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