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经济对幸福的效应与影响

论经济对幸福的效应与影响

ID:9780590

大小:54.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5-08

论经济对幸福的效应与影响_第1页
论经济对幸福的效应与影响_第2页
论经济对幸福的效应与影响_第3页
论经济对幸福的效应与影响_第4页
资源描述:

《论经济对幸福的效应与影响》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论经济对幸福的效应与影响  [摘要]《幸福与经济学》是第一本通过实证研究在幸福与经济之间建立联系的书,在这本书中,瑞士两位学者深刻揭示了收入、就业和通货膨胀等宏观经济条件与微观经济条件对幸福的影响。本文运用这本书中的研究成果来分析我国现行经济政策(主要是收入政策),并提出一些个人的见解。  [关键词]幸福;收入;经济    传统经济学理论认为,幸福是个“非科学的”概念,它仅是人们的一种主观感受。近几年来,情形有所改变,一些经济学家开始意识到,衡量个人所表达出来的主观福祉还是有一定意义的,从而逐渐形成一门新的学问,我们可以称之为幸福经济学或福利经济学。两位瑞士学者—布伦诺·S·

2、弗雷和阿洛伊斯·斯塔特勒是这方面研究的先驱,他们的著作《幸福与经济学》是第一本通过实证研究在幸福与经济之间建立联系的书,在这本书中,他们深刻揭示了收入、就业和通货膨胀等宏观经济条件与微观经济条件对幸福的影响。    一、幸福在经济学中的定义    “幸福是什么?”“何谓幸福?”这个问题与人类一样古老,无论是社会学、心理学还是政治学,甚或是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定义,因此幸福是一个捉摸不定的概念。但是布伦诺从怎样获得幸福,即从幸福这个定义的不同区分法来讨论两个关于幸福的极性概念:主观幸福和客观幸福。主观性幸福可以通过问卷来获得,即在一个问题(单项)或多个问题(多项)所组成的全球自我

3、报告的帮助下,我们可以获得关于个人对其生活满意度和幸福度的指数,在每个人所显示的指数背后是一个认知性过程,就是他或她在其他人、过去经验和对将来的期待进行比较后而对幸福所作的评判。  具体做法是从不幸福到幸福分成多个区间,如1分为不幸福,然后逐渐递增,10分为最幸福,用坐标进行衡量,看各分值的分布情况,从而对人们的幸福水平作出评判。如图1所示:   (图11995年美国生活满意度,数据信息来自entReport1997)  以上是不同国家收入对幸福的影响,在同一国家同一时间中具有不同收入水平的人们的幸福指数也是不同的。图3显示了1994年美国人口在7个收入水平的幸福分布情况,那

4、些收入低于1万美元且自称“非常幸福”的人的比例为16%,而那些收入高于7.5万美元的人的比例却高达44%。相反,那些自称“不是很幸福”的人的比例却从1万美元的23%锐减到7.5万美元的6%。“平均幸福”的比例从1万美元的1.8%升到7.5万美元的2.8%。   (图3美国1994年各收入水平之间的人口幸福分配情况,数据信息来自国家民意调研中心,载于Easterlin,2000a)  来自欧洲民意调研系列(Euro-BarometerSurver)(1975-1991年)的有关欧洲相关数据也显示了类似的结论:在幸福与收入之间存在着相关性。例如,那些处于高收入的四分位的人们中有8

5、8%的人认为自己“相当满意”或“非常满意”,而那些处于低收入四分位的人们中只有66%的人如此反应。  经济发展能够提升人们的幸福感,这种感觉来自充足的食品、清洁的用水、快捷的交通、便利的通信、多彩的生活等等。一般来说,经济发展比不发展带给人们的幸福感要更强一些。另外,布伦诺·S·弗雷和阿洛伊斯·斯塔特勒也发现,那些生活在贫穷国家的人们会因收入的增加而变得更加幸福,但是在超过门限值(1万美元左右)之后,人均收入的增加则不再对主观福祉产生效应与影响。例如,从1946年到1991年,美国人均收入从1.1万美元增加到2.7万美元(以1996年美元价值为准),生活必需品的档次大幅度提高

6、,室内卫浴、彩电、洗衣机、汽车等迅速普及。然而,这种物质财富的极大增加却伴随着平均幸福水平的略微降低。如果以3分为满分,那么,1946年的幸福水平为2.4,1991年反而降到了2.2。  再例如,在我国改革开放初期,人们能够拥有一台黑白电视机、看到简单的电视节目,就会觉得很幸福。然而,现在即使家家都有了彩电,甚至有的家庭还不止一台,但人们的幸福感也不会增加多少,人们对电视节目的抱怨反而更多了。再如,在经过长期“大锅饭”之后的改革开放初期,奖金给人们带来了强烈的幸福感;但在20多年以后的今天,人们对奖金习以为常,奖金带给人们的幸福感已经大大地减弱了。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7、布伦诺·S·弗雷和阿洛伊斯·斯塔特勒认为,一个至为重要的原因是人们会自动适应新的经济发展状况,并在此基础上形成新的欲望和期待,在物质财富得到满足的时候,人们追求的是实现自我价值、获得社会声誉、提升社会地位等非物质目标。此外,对人们幸福感影响最大的不是绝对收入水平和地位,而是一个人与别人,特别是与熟人朋友相比的相对收入水平和地位。也就是说,即使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但由于提高的幅度不一样,提高幅度较小的人也会感到不公平、不幸福。过去大家住的都是茅草房,现在我虽然住上了瓦房,但你住的是高楼,我的幸福感可能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