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老年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及胰岛素抵抗的关系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老年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及胰岛素抵抗的关系

ID:9780757

大小:51.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5-08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老年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及胰岛素抵抗的关系_第1页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老年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及胰岛素抵抗的关系_第2页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老年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及胰岛素抵抗的关系_第3页
资源描述: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老年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及胰岛素抵抗的关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老年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及胰岛素抵抗的关系【摘要】目的探讨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老年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及胰岛素抵抗(IR)的关系。方法ELISA法检测62例老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及30例健康对照者血浆总同型半胱氨酸(Hcy)浓度:依据Hcy水平将糖尿病患者再分为高Hcy组和正常Hcy组,比较两组的临床资料。结果高Hcy组较正常Hcy组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均明显升高(P<0.05)。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示:FBG、HbA1c、HOMAIR均为有统计意义与Hcy密切相关;Logistic回归分析示,D

2、R的发生与Hcy有关。结论高Hcy水平是老年DR发生发展的危险因子,与IR相关。【关键词】同型半胱氨酸;2型糖尿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胰岛素抵抗;老年人同型半胱氨酸(Hcy)是一种含硫氨基酸,被认为是一种反应性血管损伤性氨基酸,高Hcy血症是心、脑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糖尿病肾病患者存在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cy与尿蛋白排泄率相关〔1〕。虽然糖尿病肾病与视网膜病变有共同的病理生理基础,但现有关于Hcy与视网膜病变的研究结果并不一致。胰岛素抵抗是2型糖尿病(T2DM)主要发病机制之一,其与Hcy相关性研究较少,较新的研究发现,代谢综合征患者血浆Hcy明显升高〔2〕。本研究旨在观察老年T

3、2DM血浆Hcy水平与视网膜病变及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T2DM组:按1999年62例,男30例,女32例,年龄60~78(平均68)岁。经眼底荧光造影或眼底照相,并参照1985年中华医学会眼科学会全国统一的分期标准分期。其中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组36例,分为两个亚组:背景型视网膜病变(BDR)组20例,增殖型视网膜病变(PDR)组16例。糖尿病非视网膜病变(NDR)组26例。血清尿素氮、肌酐、尿酸及左室射血分数均在正常范围。正常对照组,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30例,男16例,女14例,年龄48~59(平均52)岁,口服75g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

4、排除糖尿病、糖耐量低减(IGT)和空腹葡萄糖受损(IFG)。所有研究对象在近3个月内均未服用叶酸、维生素B12和维生素B6。近两个月使用二甲双胍每日250mg以上为二甲双胍使用阳性。大血管病变如冠心病、脑血管病变等的发生情况如下:正常对照组3例,NDR组2例,DR组5例,其发生率在各组间的分布相似。  1.2测定方法  所有受试对象均过夜禁食12h,次晨空腹采取肘静脉血6ml,其中2ml立即加入预冷的EDTA抗凝管中,至冰水浴中保存。为避免红细胞代谢释放Hcy,使血浆Hcy假性升高,在1h内于4℃分离血浆,置于-70℃冰箱中保存待测。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用酶标仪测定结

5、果,以Hcy水平超过正常对照组均值加2倍标准差(16.51μmol/L)定为高Hcy血症(Hhcy)。余4ml血送检验科应用Hitach75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化学发光法测定空腹胰岛素(FINS)、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空腹血糖(FPG),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BioRad微柱法测定糖化血红蛋白(HbA1c)。留取24h尿采用免疫放射比浊法测定尿微量白蛋白,计算24h尿蛋白排泄率(UAER)。测量入院时卧位血压,体检者体检当日血压。  1.3统计学处理  糖尿病病程用中位数和四

6、分位间距表示,组间差异用AIR显著低于T2DM各组;性别、年龄在各组间差异无显著性。家族史在T2DM两组之间没有显著差异。T2DM各组血浆总Hcy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DR组总Hcy水平又高于NDR组。三组Hhcy发病率逐渐升高,差异显著(P<0.05)。DR与NDR组间,年龄、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TG、TC、FPG、HOMAIR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DR组Hcy水平高于BDR组〔(16.64±2.30)μmol/L,(14.76±3.54)μmol/L,P<0.01〕。Hhcy发生情况:在PDR亚组中有9例,BDR亚组3例。表1各组一般情况和各生化指标的比较(略)  2.2

7、Hhcy组与正常Hcy组临床指标及DR发生率比较  见表2,与正常Hcy组比较,Hhcy组FPG、HbA1c、HOMAIR均显著升高(P<0.05)。DR发生率两组间无显著差异。表2Hhcy组与正常Hcy组临床及生化资料的比较(略)  2.3逐步回归分析结果  见表3,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FPG、HbA1c、HOMAIR均为有统计意义的Hcy的决定因素。表3以Hcy为应变量逐步分析结果(略)  2.4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