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现代文学诞生期“文学革命”的两歧性

论现代文学诞生期“文学革命”的两歧性

ID:9780966

大小:67.5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05-08

论现代文学诞生期“文学革命”的两歧性_第1页
论现代文学诞生期“文学革命”的两歧性_第2页
论现代文学诞生期“文学革命”的两歧性_第3页
论现代文学诞生期“文学革命”的两歧性_第4页
论现代文学诞生期“文学革命”的两歧性_第5页
资源描述:

《论现代文学诞生期“文学革命”的两歧性》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论现代文学诞生期“文学革命”的两歧性论现代文学诞生期文学革命的两歧性 内容提要:作为一个特殊称谓,文学革命的出现,标志着现代中国文学的诞生。与此同时,文学革命作为一个独特的阶段,从酝酿到发生、发展又一直是一个历史过程,并具体在涉及文学和革命的前提下,充满两歧的特征。有鉴于此,本文通过具体解析4方面内容,探讨围绕文学革命的两歧性。在采用历史和逻辑相统一的方法下,本文期待以立体地方式揭示文学革命内在元素之间的复杂关系,进而在揭示两歧性的过程中,找寻现代文学发展的轨迹。  关键词:文学革命 两歧性 文学 革命  [中图分类号

2、]I206.6  [代的情感与思想。工具僵化了,必须另换新的,活的,这就是文学革命所以我们可以说:历史上的文学革命全是文学工具的革命。胡适这种颇具历史进化论倾向的主张,必然使其坚持语言工具的优先地位。不过,如果从另一方面去审视,则是胡适有别于他者对于革命的认识。按照美国汉学家格里德的说法,尽管他(即胡适)总是十分轻松地谈到革命,但在内心,他是怀疑种种革命运动的,而且对其结果也是悲观的。只有在把革命看做是进化变革发展中的一个阶段时,他才能接受革命这个概念。在他的文学革命与中国文学形式的进化史之间存在的那种关系,为我们提供

3、了一个显然的例证。事实上,对于革命,胡适一直将其作为进化途径的另一侧面并抵触其激烈、紧张的倾向。在写于1916年1月31日一篇致H.s.维廉斯教授的信中,胡适曾以英文的形式表达自己对革命的议论,吾并非指责革命,因为,吾相信,这也是人类进化之.L.一必经阶段。可是,吾不赞成早熟之革命,因为,它通常是徒劳的,因而是一事无成的。基于此理由,吾对当前正在进行的中国之革命,不抱太多的希望。诚然,吾对这些革命者则深表同情。作为个人来说,吾倒宁愿从基础建设起。这是一个极其缓慢之过程,十分必需之过程以愚所见,这个缓慢之过程是唯一必需的

4、:它既是革命之必需,又是人类进化之必需。胡适强调从基础作起的革命主张,与其深受实验主义哲学的影响有关,而其外在表现则是进行语言工具的变革和尝试白话诗的试验。胡适在给陈独秀的信中本以文学革命为名,提出新文学的八事,但在具体发表时,胡适却将平素常常提到的文学革命,变为文学改良并加上刍议二字,而且,对于原本的八事顺序也进行了调整。对此,胡适曾在不同文章中解释为我用这个题目,说明是改良而非革命;胆子变小了,态度变谦虚了,全篇不敢提起文学革命的旗子。  但是,对于当时《新青年》编辑们的激进情绪来说,胡适的审慎态度显然太过温和了。

5、在1917年2月出版的《新青年》中,陈独秀抛开了胡适温和的改良主张,直接宣布文学革命的开始余甘冒全国学究之敌,高张文学革命军大旗,以为吾友之声援。旗上大书特书吾革命军三大主义:日,推倒雕琢的阿谀的贵族文学,建设平易的抒情的国民文学;日,推倒陈腐的铺张的古典文学,建设新鲜的立诚的写实文学;曰,推倒迂晦的艰涩的山林文学,建设明了的通俗的社会文学。显然,陈独秀书写的三大主义虽也包括了胡适主张的白话文体,但主要针对的却是文学的内容。他从思想启蒙的高度认识文学革命的任务,把文学革命作为反封建文化和革新政治的一个组成部分,强调新文

6、学内容上的社会化和大众化。这种将不同层面的革命话语统摄为一体,即把文体关怀意义上的革命纳入到政治革命和思想革命的论述,在当时普遍感受危机和社会处于激烈变动的形势下,自然是具有极强的宣传力度。  与陈独秀的主张相比,胡适在一年后发表的《建设的文学革命论》,力陈国语的文学文学的国语,则是再次印证了文学革命中文学与革命之间的两歧性。但事实上,作为古语有之的革命一词,比如《易经》中的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无论怎样变化或是取道外来翻译,都极易在与本土语言和传统结合过程中产生激烈、正义性暴力的倾向。这一点,不但可以在前辈学人

7、梁启超的亲身实践中得到证明,同时,也在以后的历史发展中产生重大影响。革命总是与这样一种观念息息相关,这种观念认为,历史进程突然重新开始了,一个全新的故事,一个之前从不为人所知、为人所道的故事将要展开。革命的想象与创造,自然使其进程区别进化式的亦步亦趋。这或然预示着文学革命最终的走向和蜕变,也同样使胡适的思想具有永久性的理性和气质特征。只是在此之前,文学与革命的关系及其内部阵营的认知态度,已然构成了文学革命的两歧关系。    二、革命与审美    在文学革命中,对文学的关注还包含着自身的两歧性,这使文学在具体认识和实践上

8、一度徘徊于革命与审美之间。对于晚清以来的文学,梁启超三界革命所代表的政治现代性,和王国维通过介绍西方哲学、美学而返回文学自身的审美现代性,一直构成五四文学革命的重要理论资源。但较之前辈而言,文学革命时代对所谓革命与审美的界限区别得并不十分明显,它们常常包容在一个理论家或是一个作家的主张与创作之中。  为文学革命张目的陈独秀,在这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