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告诉你 强肾不衰的秘密

中医告诉你 强肾不衰的秘密

ID:9784319

大小:40.0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8-05-09

中医告诉你 强肾不衰的秘密_第1页
中医告诉你 强肾不衰的秘密_第2页
中医告诉你 强肾不衰的秘密_第3页
中医告诉你 强肾不衰的秘密_第4页
中医告诉你 强肾不衰的秘密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医告诉你 强肾不衰的秘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中医告诉你强肾不衰的秘密祖国医学则认为肾为“先天之本”,具有藏精(肾阴、肾阳),主水,纳气,以及主骨、生髓、养脑的生理功能,肾开窍于耳及二阴,其华在发。它不是单纯的解剖学的肾脏概念,而是包括了西医的生殖、内分泌,以及呼吸、神经、免疫、造血、运动等系统的部分功能。  中医认为肾与人体的生长、衰老有着密切的关系。资料显示,补肾已成为医药保健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时下,补肾药品的广告塞满了人们的耳目,广播、电视、报纸上随处可见,于是乎许多人都有了这样的疑惑:“我肾虚吗?”,“选哪种补肾药都是看到广告后去购买的。

2、反正是补药,想必没有大害处。”现实生活中持这种观点的人为数不少。这种观点是否正确呢?面对琳琅满目的各种补肾药,该如何选择呢?请听听专家的看法。  补肾里面有名堂——江苏省中医院全国中医肾病医疗中心周恩超博士/王钢教授  肾脏为人体的重要脏器,位于腹膜后脊柱两侧,左右各一,形似蚕豆,长10~12厘米,宽5~6厘米,厚3~4厘米;单个肾脏重约130~140克。肾脏具有排泄体内代谢产物;通过尿的生成与排出,维持水的平衡;维持体内电解质和酸碱平衡;调节血压;促进红细胞生成;促进维生素D活化等多种功能。  祖国医

3、学则认为肾为“先天之本”,具有藏精(肾阴、肾阳),主水,纳气,以及主骨、生髓、养脑的生理功能,肾开窍于耳及二阴,其华在发。它不是单纯的解剖学的肾脏概念,而是包括了西医的生殖、内分泌,以及呼吸、神经、免疫、造血、运动等系统的部分功能。  中医认为,由于饮食不当、劳倦过度、心理和精神压力过大、性压抑或房劳过度、久病失养,均可导致肾亏(或称肾虚)。根据肾中精气阴阳的偏盛偏衰,肾虚可以有肾阴亏虚、肾阳亏虚、肾气不固、肾不纳气、肾阴阳两虚、阴虚火旺等证。一般简要分为阴虚、阳虚两大类。通常肾虚可以见到以下症状:腰背

4、酸痛、胫软跟痛、耳鸣耳聋、发脱枯悴、齿摇稀疏、尺脉弱、性机能失常(梦遗、阳痿、滑精等)。而肾阴虚证还可见如下症状:五心烦热、失眠、盗汗、口干咽燥、头晕目眩、梦遗、午后颧红、舌红少苔或有裂纹、脉细数。肾阳虚证则在肾虚证基础上还可见到:畏寒肢冷、小便清长、下利清谷或五更泄泻、男子阳痿、女子带下清稀、宫寒不孕、面色苍白、舌淡苔白润、脉微弱迟。  对于肾虚,要补肾,除了饮食调理或药膳滋补外,最主要也最常用的方法是服用补肾中药。  但在应用时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必须辨清虚实的真假。所谓“大实之病,反有羸状;

5、至虚之病,反有盛势”,前者即指真实假虚,若误用补益剂则实者更实;后者指真虚假实,若误用攻伐剂则虚者更虚。因此,在用补肾剂之前,最重要的一点是要明确肾虚存在(而无实证存在)。肾脏病证,以虚证居绝大多数,故有“肾无实证”之说,但并非绝对没有肾实证,临床上也是存在不少表现为肾实无虚的病证,故不能认为一见肾病就是肾虚证。  二是细辨适应证。如果服用中成药,更须注意适应证,因为,中成药多为丸药或胶囊,作用缓和,须较长时间服用才能起到良好效果,尤其是肾虚这种慢性病证,更要长期治疗才行。因此,必须细辨证候方能对症下药

6、,具有针对性。如肾阴不足要补益肾阴,其经典的代表方为六味地黄丸。但如果症状略有改变,或以适应证中的某一症状最为突出,则用药亦有变化,在六味地黄丸的基础上稍加一、二味药,则能派生多个方药。六味地黄丸加知母、黄柏,则成知柏地黄丸,功能滋阴降火,适用于阴虚火旺而致骨蒸潮热、虚烦盗汗、腰背酸痛、遗精等症。六味地黄丸加五味子则成都气丸,功能滋肾纳气,主治肾虚气喘、呃逆之证。六味地黄丸加麦冬、五味子即成麦味地黄丸,功能滋补肺肾,用于肺肾两证。六味地黄丸加枸杞子、菊花则成杞菊地黄丸,功能滋肾养肝,主治肝肾阴虚而致两眼

7、昏花、视物不明、或眼睛干涩等。六味地黄丸加附子、肉桂则回复成“医圣”张仲景的金匮肾气丸,成为具有温补肾阳,治疗肾阳虚弱的代表方。  对于广告中的各种补肾中成药,同样要分析清楚其中的成份、配伍、含量,这样才能了解其功效、适应证、禁忌证及不良反应。不能偏信广告上所说,因为广告不同于药物说明书,其往往采用比较概念化、口号式、最高级(最好、最佳、最权威等)词汇,常常使人产生过高的期望值,而趋之若骛。  而且,如果不注意适应证,只知肾亏就补肾,而不问是肾阴虚或肾阳虚,往往会造成药不对证,适得其反的结果。如汇仁肾宝

8、,由多味补肾中药组成,补肾之气血阴阳,而以温壮肾阳为主,其适应证以肾阳不足为主,如腰膝酸冷、夜尿频多或清长、妇女白带清稀、男子阴冷阳痿不举,脉微弱迟、舌淡胖嫩苔润。如见五心烦热、升火烘热、舌红干剥,或咽燥口干、便秘溺赤、失眠或脉弦细数,则不适合应用,如误用反会伤阴助火。  三是部分虚不受补者,不宜直接用补肾剂,可以先调理脾胃。《黄帝内经》指出“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即在服用补肾剂之前先将消化功能调好,以便有能力消化吸收;或者在服补肾剂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