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教师教育课程改革

促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教师教育课程改革

ID:9785144

大小:34.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5-09

促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教师教育课程改革_第1页
促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教师教育课程改革_第2页
促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教师教育课程改革_第3页
促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教师教育课程改革_第4页
促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教师教育课程改革_第5页
资源描述:

《促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促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教师教育课程改革郝文武摘 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教师教育改革提出强烈要求,教师教育课程改革要适应、引领和促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课程改革首先是哲学、教育和课程教学理念的变革,然后是课程标准或教学大纲、课程教学内容、课程教学方式和课程教学评价等的变革,教师教育课程改革必须从上述几个层面适应、引领和促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关键词:基础教育;教师教育;课程改革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教师教育课程改革提出强烈要求,通过教师教育课程改革提高教师教育质量是教师教育适应、引领和促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措施。适应、引领和促进基础教

2、育课程改革的教师教育课程改革必须加快课程理念的变革与课程教学内容、过程和方式的改革。一、加快课程教学理念的变革哲学是教育的一般理论,教育是哲学的实验室。课程改革有根本理念、方式的变革和具体内容、方法的改革等不同层面,但首先是理念变革。历史上所有重大教育和课程改革都是在不同的人的本质观、价值观、生成观和教育的本质观、价值观、生成观引领下的改革,都是它们在课程领域的具体化、普遍化、大众化。哲学是系统的世界观和对世界的整体和根本看法,是时代精神的精华。一个社会是否普遍形成一种新理念,一种新理念是否成为一个社会普遍理念的关键是看它是否成

3、为这个社会占主导或者统治地位的理念。一种理念只要成为一个社会占主导或者统治地位的理念就成为这个社会的文化。文化是人的价值追求和活动特征在社会物质和精神过程及其产品中的体现。课程文化是在课程的价值追求、内容设置、过程特点、方式选择和评价标准等中体现的人的价值追求和活动特征。课程既然是文化的反映,那它必然广泛地渗透在社会文化和课程文化之中。一种课程理念只要成为一个社会占主导或者统治地位的普遍课程理念就成为这个社会的课程文化。每个人甚至每个社会的实践都是具体的,但他们面对的文化则是整体的,是古往今来价值观念、思维和行为方式、习惯的集合

4、。文化时时刻刻、不知不觉地影响着每一个人和社会。文化是海洋,个人和社会是泳者。文化首先是先验的,然后是创造的,个人认识社会甚至自然首先是认识文化。“单一个体只是在非常有限的意义上独自创造了我们所归之于他的语言和思维方式。他所说的是他的群体的语言;他以他的群体的思维方式来思维。”[1]“课程不是自然的事物而是文化性的”,是对文化的选择和创造。“我们的文化就是我们的自然。”[2]884,885文化自然是通过自觉、自为的非自然的实践形成的。而新课程理念是否形成的最有效衡量标准是看它是否成为自然而然的社会文化、课程文化和课程行为,如果它

5、在严格控制下推行甚至强制推行就不能说它已经真正形成。文化的自然性既包括文化主体的确没有意识到的无意识文化,也包括文化主体虽然有明确自我意识,但又把某种价值观念、思维、行为、生活方式和习惯当作毫无怀疑、不言自明、理所当然、别无选择、不可改变的“绝对命令”式的价值观念、行为方式、思维习惯的无反思的文化的无意识。与文化的无意识相对的是意识文化。意识文化也可称自觉文化和文化的自觉,是指人们对文化的民族、地域、阶层等特点、文化发展的文明程度、方向、改善、普及、提高等有明确自我意识和反思的文化特点。无意识文化是整个文化发展的最初状态,文化无

6、意识既是意识文化发展的最初状态,也是意识文化发展的最高状态。文化无意识具有自然性、自负性、封闭性、静态或超稳定性等特点。意识文化则具有自觉性、自主性、开放性、动态或发展性等特点。文化改进既是增进文化的自觉和自主性的过程,又是增进文化的自然性和自负性的过程,是从一种自然达到另一种自然,改造、变革甚至否定原有自然,创造新的自然的过程。文化的形成和变革特点在课程教学改革中都有明显反映,课程教学改革既在原有课程文化自然的基础上进行,又要通过形成新理念、新内容和新方式改造、变革甚至否定原有课程文化自然,形成新的课程文化自然。我国目前还没有

7、真正形成这种课程文化自然。理念是否真正形成的关键看是否落实到实践行动。从目前的教师教育、学科教学、基础教育甚至整个社会和教育实践看,新课程理念并没有真正完全形成。新课程观把教育的本质和师生的关系看作是主体间的指导学习,强调师生平等、互动和研究性教学,但目前很多人依然把教育看作是以教师为主体的培养人的活动,把师生关系看作是主客体关系,课程教学也还存在严重的满堂灌和死记硬背的应试教育现象。新课程观重视全面评价、能力发展、知识的主观性、情景性、体验性、创造性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但目前的课程教学及其评价还是重知识轻能力,重智育轻德育,重

8、视知识的客观性而轻视知识的主观性、情景性、体验性、创造性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新课程改革需要教育和学校管理制度改革和社会文化、制度、经济等改革和发展的有力支持和推动,但目前的教育和学校制度改革、社会各方面的改革和发展还没有深入到它们对教育和课程教学改革给予足够的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