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设计课程设计--双横臂独立悬架

汽车设计课程设计--双横臂独立悬架

ID:9786956

大小:850.48 KB

页数:25页

时间:2018-05-09

汽车设计课程设计--双横臂独立悬架_第1页
汽车设计课程设计--双横臂独立悬架_第2页
汽车设计课程设计--双横臂独立悬架_第3页
汽车设计课程设计--双横臂独立悬架_第4页
汽车设计课程设计--双横臂独立悬架_第5页
资源描述:

《汽车设计课程设计--双横臂独立悬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汽车设计专业课程设计双横臂独立悬架——转向系统的分析与设计目录1设计任务书11.1问题描述11.2设计内容22转向梯形机构运动学分析与设计62.1转向梯形机构优化原理62.2转向梯形机构参数优化82.3转向梯形机构简图93基于ADAMS的悬架导向机构优化设计103.1双横臂悬架模型建立103.2悬架参数的优化114悬架弹簧和阻尼元件设计计算154.1结构选型154.2优化计算155悬架相关结构设计计算175.1下横臂设计计算175.2全浮式半轴计算及轮毂轴承选择195.2.1半轴直径计算195.2.2轮毂轴承的选择196装配图的绘制21心得体会22参考文献23I1设计任务书1.1问题描述图1

2、所示为汽车前轮采用的一种双横臂悬架-转向系统机构示意图,导向机构ABCD由上横臂AB、转向主销BC和下横臂CD及车架AD构成。其中A、D分别为上下横臂与车架联接的铰销中心(假定两铰销轴线均平行于车辆纵向),B、C分别为转向主销BC与上、下横臂联接的球铰中心。在车辆横向垂直平面内,上、下横臂相对水平面的摆角分别用j、y表示,转向主销内倾角用b0表示。转向传动机构采用由齿轮-齿条转向器驱动的断开式转向梯形机构GFEE¢F¢G¢(F¢与F,G¢与G对称,未画出)。其中,左轮转向梯形机构EFG由齿轮-齿条转向器输出齿条EE¢、左轮转向横拉杆EF、左轮转向节臂FG及车架构成。E、E¢分别为转向器齿条上

3、与左右转向横拉杆铰接的球铰中心,F为左轮转向横拉杆EF与左轮转向节臂FG铰接的球铰中心,G为左轮转向节臂FG与左轮转向主销BC连线的交点,且FG^BC。另外,车轮轴线KH与转向主销BC交于H,与车轮中心面交于J。图1.1双横臂悬架——转向系统机构示意图共23页第23页描述悬架ABCD导向机构运动学的机构几何参数主要有:上横臂杆长AB=h1,转向主销球铰中心距BC=h2,下横臂杆长CD=h3,上、下横臂的摆角j、y(横臂向外下倾时,取负值),转向主销内倾角b0。为简便计,不考虑主销后倾角的影响,并假设上、下横臂与车架铰接的轴线均平行于车辆纵向,则图示导向机构ABCD的上、下横臂AB、CD和转向

4、主销轴线BC将始终在过前轮轴线的汽车横向垂直平面内运动。在水平面俯视图中,描述EFG左轮转向梯形机构运动学的机构几何参数主要有:EE¢=L1,EF=L2,FG=L3,车架上齿条移动方向线EE¢与前轮轴线的偏移距Y(前轮轴线在前方时,取正值),转向节臂FG相对于汽车纵向的安装角a0。另外,左右车轮的转向角分别用a、b表示。双横臂独立悬架系统的弹性元件可采用螺旋弹簧或扭杆弹簧,阻尼元件常用筒式减振器。根据整车结构布置,弹簧和阻尼元件通常安装于下横臂与车架(车身)之间,但也有安装于上横臂与车架(车身)之间的情形。因此,导向机构各构件及各连接铰点的受力大小与方向,与弹簧元件的类型和安装位置密切相关。

5、因此,双横臂悬架—转向系统机构分析与设计要处理的问题及内容有:(1)转向梯形机构的运动学设计和机构运动简图绘制;(2)基于ADAMS的悬架导向机构前轮定位参数分析及前轮左、右转向角关系验证;(3)悬架弹性元件和阻尼元件的结构选型和设计计算;(4)悬架导向机构受力分析、零部件结构强度计算及结构方案设计;(5)绘制系统总成结构装配图和部分零部件图(制动钳安装结构从略)。1.2设计内容试按上述悬架结构型式,设计某前轮驱动的微型汽车双横臂前悬架-转向系统,其参数选择范围如下:轮距B=1200~1400mm,轴距L=2000~2500mm。满载时整车总质量为m=1000~1300kg,最高车速Vmax

6、=140km/h,最大爬坡度20%,0-100km/h加速时间不超过14秒,最小转向半径Rmin=4000~4500mm。前轮轮胎外径为2R=520mm,轮胎宽度b=145mm。导向机构几何参数:AB=150~280mm,BC=200~360mm,CD=300~400mm,JH=80~110mm,BH=90~150mm,车辆处于满载平衡位置时,前悬架导向机构位置参数约为a=-5~8°,y=-2°~10°,b0=7~10°(具体以ADAMS仿真优化结果为准)。共23页第23页转向机构几何参数:EE¢=L1=50~580mm,EF=L2=180~500mm,FG=L3=100~140mm,Y=-

7、80~80mm,BG=80~130mm,齿条左右移动行程为s=±50~70mm。转向节臂安装角a0=175~190°,转向梯形机构的最大压力角amax=45~50°。要求每个同学完成以下课程设计内容:1.导向机构和转向梯形机构的运动学分析与设计(1)在上述参数范围内,初选一组整车参数。比如,轮距B=1250mm,轴距L=2050mm,单轮簧载质量W=300kg,最高车速Vmax=140km/h,最大爬坡度20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