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刺梨种植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金刺梨种植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ID:9789558

大小:86.00 KB

页数:31页

时间:2018-05-09

金刺梨种植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1页
金刺梨种植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2页
金刺梨种植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3页
金刺梨种植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4页
金刺梨种植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5页
资源描述:

《金刺梨种植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金刺梨种植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金刺梨种植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30金刺梨种植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一、项目区概要1.自然概况1.1地理位置某县东邻西秀区,南接镇宁县,西靠六枝特区,北抵织金县,东西长51.4公里,南北宽40公里。地理位置为北纬26°09′32″,东经105°27′-106°59′之间。总面积109160公顷。1.2气候条件某县属于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全年气候温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降雨量1378.2、年均气温15.1℃、年日照1164.9、年积温5511.5℃、最低

2、温-11.1℃、最高温34.7℃、无霜期301天。1.3地形地貌全县地处云贵高原东侧斜坡地带,乌江南源的三岔河自西向东横贯县境中部,将全县分为为南北两大部分。境内岩溶发育强烈,占全县总面积的84﹪以上,地形地貌多样,有切割剧烈的崇山峻岭与峡谷,也有起伏平缓的丘陵,还有面积不大的山间盆地。属典型的喀斯特地形地貌。全县地势东、南、西三面高,南部次之,中部最低,海拔1042-1846M,一般1100-1400M。2、社会经济状况2.1、行政设置与人口全县辖11个乡(镇)317个行政村,1924个村民小组。总

3、人口44.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0.3万人,占总人口数的93.07%。是少数民族聚居经济欠发达、欠开发的内陆地区。30金刺梨种植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2.2、国民经济发展某县经济通过“十五”计划的实施,经济总量持续快速增长,生产总值(GDP)达到14.92亿元,比“九五”期末的2000年同比增长76%,年均增长12%,人均生产总值达2584元/年,比2000年的1904元增长了71.6%,年均增长11.4%。2005年全县财政总收入达到2.02亿元,比“九五”期末增长124.9%,年均增长17.6

4、%。“十五”之后至今,县经济持续不断发展,2007年全县生产总值増达20.3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完成3.92亿元,第二产业完成11.14亿元,第三产业完成5.24亿元,第一、二、三产业的比例为19.3:54.9:25.8,人均总产值4816元。当年实现的财政总收入增至2.95亿元。2007年农民人均收入有重大增长,达2085元,比2006年净増340元。2007年某县完成工业产值22.56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2.26亿元,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8.75亿元。2008年全县生产总值増达22.

5、6685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完成5.0958亿元,第二产业完成11.4887亿元,第三产业完成6.0813亿元,人均总产值5716元。二、项目名称某农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金刺梨”种植与加工项目。三、建设地点某县龙场乡、马场镇。四、项目可行性30金刺梨种植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1、近几年来,农户种植积极性逐渐增高,个别地方已有小规模经营,且已产生很好的经济效益,农户已积累一定的经营管理经验,为大面积种植打下坚实基础。如2011年西秀区七眼桥镇雷家村的伍金无籽刺梨园,30亩刺梨采摘了将近5千斤无籽刺梨,

6、除去人工、水电这些成本,差不多赚了10万。无籽刺梨是珍贵的营养保健果品,可直接食用、药用、制酒、刺梨干制品等,具有广阔的开发和利用前景。无籽刺梨是“有利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发展特色产业、促进农民增收;推进石漠化治理和有害生物替代种植、促进生态环境改善的优选植物;进行公路沿线绿化、美化,提高土地利用率的首选经济作物。”无籽刺梨花期长达40余天,可在公路沿线大面积种植,形成刺梨景观长廊及观光带,有助于我县观光休闲农业和旅游业加快发展。大面积种植水土保持能力大、生长期长的无籽刺梨,可极大改善我县石漠化和半石

7、漠化地区生态环境,促进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无籽刺梨仅某独有,易形成“你有我也有,我有你没有”的特色,占有竞争的绝对优势。目前,我公司正按照“特色化、规模化、商品化”的发展方式,以期将产品推向市场,最大限度实现价值,同时,抓住品牌创建、品牌营销、品牌整合、品牌保护等环节,加大品牌建设力度,做好品牌延伸。相信,通过我们的努力,“某金刺梨”这一产业能在我县大展宏图,真正变成老百姓的致富树、摇钱树,为富民兴普奠定坚实基础。30金刺梨种植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2、技术能力。我县是国家林业局退耕还林还草科技

8、试验县暨李育才副局长喀斯特地貌植树造林种草科技试验点,有中国林科院、南京林业大学、贵州大学、省林科院等作为科技支撑,有石山、吴象、方升左、杜润生等在京专家作顾问。通过实施3146项目、长防工程、生态重建、天然林保护工程、退耕还林等林业生态工程,培养了一批林业管理人才,提高了大批林业生产建设第一线技术员的素质,建立起一支长期从事林业工作的技术骨干。县内现有高级工程师2人,工程师9人,助工25人,技术员42人,为本项目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技撑体系。3、社会条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