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素养与生命关怀——护理与人文整合课程之规划与实施

人文素养与生命关怀——护理与人文整合课程之规划与实施

ID:9796275

大小:48.50 KB

页数:24页

时间:2018-05-10

人文素养与生命关怀——护理与人文整合课程之规划与实施_第1页
人文素养与生命关怀——护理与人文整合课程之规划与实施_第2页
人文素养与生命关怀——护理与人文整合课程之规划与实施_第3页
人文素养与生命关怀——护理与人文整合课程之规划与实施_第4页
人文素养与生命关怀——护理与人文整合课程之规划与实施_第5页
资源描述:

《人文素养与生命关怀——护理与人文整合课程之规划与实施》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人文素养与生命关怀——护理与人文整合课程之规划与实施简光明*张碧容**辅英技术学院人文教育中心辅英技术学院护理系摘要本论文共分为八章,第一章主要是说明写作的动机,第二章论课程规划的理念,第三章至第六章分别以台湾医护文学、护理与人文、生死学、中国思想与管理课程说明人文与护理整合课程之规划与实施,第七章对于上述课程之实施做一检讨,第八章总结上文,指出将人文素养与生命关怀融入护理与人文整合课程中,可以建立护理人文的传统。关键词:人文素养、生命关怀、医护文学、生死学一、绪论技术学院的课程由于共同必修科目的解禁,提供给各校及学系相当大的发展空间,各校可以依照特色做规划共同核心课程与专门

2、课程。辅英技术学院护理系在成立之初,即在此一背景之下多次邀请校内人文社会科学的教师与护理教师召开课程规划会议,由不同学术领域教师的对话,常能够激发教师去了解学生的需求及欣赏不同学术专业所产生的创见,以便于共同规划课程,希望开设具有专业人文特色的课程。本论文尝试以护理与人文整合的课程如「护理与人文」、「台湾医护文学」、「生死学」、「中国思想与管理」等科目为例,说明通识教育如何与学校教育理念结合,辅英技术学院的教育理念为「专业、关怀、宏观、气质」,若能将人文素养与生命关怀融入课程之中,从人文的角度思考医护专业的问题,增进专业的素养,从而有更宏观的视野,也能更有关怀的情操,就能形成

3、通识教育的特色。二、课程规划的理念(一)人文学课程的规划理念1.综合大学人文学的规划黄俊杰教授曾提出人文学核心课程规划草案,认为通识教育课程之设计应以经典的阅读、分析、讨论为其中心的精义论,与站在对世界各种文化平等对待之立场设计课程以开拓学生之视野的多元文化论作为通识教育理论基础。他所规划的人文课程分成二部分:一是「自我」的建构,规划的课程有七种:生命伦理探索、逻辑推理与哲学思考、历史知识与历史思考、美感经验与文学欣赏、音乐欣赏与理论、中国(西方)艺术史、世界宗教与文化。二是「自我」的开展:规划的核心课程有十种:中国文化的发展、台湾历史(文学)与文化、现代世界的形成、东亚文明

4、的发展、儒家经典名著选读、佛教经典名著选读、道家经典名著选读、西方文学经典名著选读、西方史学经典名著选读、西方哲学经典名著选读。(黄俊杰,1999)这样的做法在综合大学实施起来由于师资教为齐全,学生素质较高,困难度较小;在技职校院,其实可以考虑将经典阅读纳入非正式课程,而课程规划虽然仍应扣紧学生「自我」的全体性之建构与开展,惟亦可以思考其它可能的方向。2.技职校院人文学的规划在技职校院普遍存在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对立的现象,以往分为共同必修科目与专业科目,通识教育的目标既在于培养具有人文关怀的专业之士,因此课程以人文学为主,造成一般教师以「人文」为通识而视「科技」为「专业」的观

5、念。对立的观念进一步的发展,导致专业教师认为通识课程是共同科或通识教育中心教师的事情,既然有「通识教育中心」这个教学单位,更是顺理成章的认为,只有通识教育中心的老师才能开通识课程。所谓「专业的教师」往往钻研专攻的领域,不愿跨出来开设通识课程,缺少专业教师的加入,使专业教育与人文教育依旧无法交流沟通,更难达到将通识精神溶入专业教育,使学生成为具有人文关怀的专业之士的目标。(张一蕃,1998a)为避免这种专业与通识对立的似是而非的观念的发展,在教学策略上,首先定位通识教育为一种基本精神,则不论人文专业的教师还是技职专业的教师都是通识教师,亦即全校的教师都是通识教师,而不论是技职专

6、业还是人文专业,都必须溶入通识精神,如此一来,就可以打破专业与通识的二分。其次,采用以专业向外发散,建立与其它领域的交流沟通的方式。技职校院的教育在培养专业之士,因此其核心是专业,这与一般综合大学的性质不同。专业既为核心,则不论在理论上或是具体作法上,都应以专业向外发散,建立与其它领域的交流沟通。以辅英技术学院为例,其特色主要在于医事护理,由此向外发散,医护与文学的融合,可以发展医护文学;医护与哲学的融合,可以医护伦理;医护与法律的融合,可以发展医护法规,都能促进专业与其它领域的交流。(张一蕃,1998b)3.人文素养与生命关怀目前人文课程最大的问题在于教师在课程中传授的内容

7、多为人文知识,而较少讨论人文关怀或人文素养。其实,人文课程若要发挥教育的成效,必须从对人的关怀着眼。龙应台曾说:「毛泽东会写迷人的诗词,纳粹头子很多会弹钢琴、有哲学博士学位。……知识是外在于你的东西,是材料、是工具、是可以量化的知道;必须让知识进入人的认知本体,渗透他的生活与行为,才能称之为素养。人文素养,是在涉猎了文、史、哲学之后,认识到:人最后都有一个终极的关怀,对『人』的关怀。脱离了对『人』的关怀,你只能有人文知识,不能有人文素养。」(龙应台,1999)因此,必须将人文素养与生命关怀融入课程之中,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