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遥的诗意+郭小聪

路遥的诗意+郭小聪

ID:9803990

大小:35.00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8-05-10

路遥的诗意+郭小聪_第1页
路遥的诗意+郭小聪_第2页
路遥的诗意+郭小聪_第3页
路遥的诗意+郭小聪_第4页
路遥的诗意+郭小聪_第5页
资源描述:

《路遥的诗意+郭小聪》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路遥的诗意(摘要) 讲演者:郭小聪 讲演时间:2003年7月27日  路遥的诗意   ——著名学者郭小聪教授在中国现代文学馆的演讲  7月27日,进入中伏的天气有些湿闷,但并没有减弱几百位文学爱好者的听讲兴趣。9点30分,主持人傅光明研究员开场说:今天在这里,我们将以演讲的方式纪念一位已经离开我们的当代作家。十一年前,他以42岁英年早逝,给文坛带来了太大的震撼和太多的遗憾。他获得过国内最高的文学奖项“茅盾文学奖”。难得的是在文学炒作风盛行的今天,他仍然拥有大量的读者。他的艺术生命并没有随着他肉体生命而消失。相反,他的作品在延伸着他的青春和创作

2、生命。他就是写出了《平凡的世界》和《人生》的路遥。今天的《在文学馆听讲座》我为大家请来了对路遥情有独衷,并深有研究的国际关系学院教授郭小聪先生。欢迎郭教授为我们演讲《路遥的诗意》。  感谢文学馆的邀请,感谢这么多的热心听众,对于作家路遥来说,我也是一名读者,我想以“一个读者心中的路遥”谈谈我的看法,与大家交流。路遥去世十一年了,我惊奇地发现,许多人,特别是许多青年仍然在默默地读路遥的书。一提起路遥,就会发现他们眼睛一亮,微微一笑,相互有了默契。路遥正是一位少有的既让人尊敬又让人感到亲切的中国作家。他的书是那种第一次读了并不让人震惊,但读过之后

3、就难以让人忘怀,心头总有一种热乎乎的感觉的作品。身后十余年了,厚重的岁月墙对纯文学似乎格外冷峻,时尚潮流似乎能够荡涤一切,但是作家路遥不断拥有新的读者和愿意走近他的热心人。    (一)  我们对路遥的身世所知不多,他从小生长在陕北农村,受过很多苦。他也适时地受到教育,最终完成大学。作为一个有灵性的作家肯定是早慧的。一个七,八岁的孩子为了能够上学,忍受离别父母之亲情,到经济较为宽余的大伯家,但生活依然艰辛。在几近饥饿的生存线上路遥仅仅要能活下来,就好像小草一样为自己争得每一滴水,一点阳光。他的确是走一步看一步,不是他不够努力,而是他生存条件太

4、恶劣了,上小学是这样,上中学也是这样。当伯父再没有能力供他继续读书时,路遥以自己的毅力和成绩考入县里中学的尖子班,为以后进入延安大学文学系创造了条件。  在贫困中成长起来的路遥,他最终表现出的知识面,思考能力和创作成就,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但路遥作品常常引人深思的地方在于:是否因为生活过于悲哀,美就会消失?他让我们看到了他经历过的困苦生活,同时也让我们看到了高居其上的诗意。  我在网上看到有人质疑贫穷对路遥创作的不利影响,因为生活的贫困会导致人的心理、性格和思想见解的扭曲,造成偏狭、自卑、软弱、封闭等弱点,它最终还会伤害我们与人为善的心境。但

5、贫穷与心灵的关系并不是被动的,大而化之的,它只能围绕每个人的不同生活态度发生作用,这就是为什么同样的处境,它使一个人沉沦,却让另一个人奋起的根由。  通过路遥的人生和他的作品,我认为把生活的苦难、残酷描写出来并不是路遥的特色,而能够把年轻人的贫穷、窘迫写得如此无辜、纯洁甚至可爱、可敬,才是路遥的不同凡响之处。贫穷不是罪过,寒酸不是低贱,落魄依然纯真,这正是路遥作品主人公心灵的诗意,也包含着生活的真理。(二)  生活毕竟不是只供人观察的,也是需要人认真去过的。贫困固然不容易压垮一个年青人的求知欲和上进心,但是“上进”这个词除了个人精神追求的含义

6、外,也还有要求得到社会承认的一面。世间人群熙来攘往,境遇各有不同,在复杂、变幻的社会上,你凭什么改变自己的生活境遇,别人又凭什么对你高看一眼,欣赏你、尊敬你、器重你?人生需要不断证明自己以获得自信。所以,即使在最纯洁的自尊心里面,必定包含着为自己奋斗的行动和打算。  路遥笔下的主人公,如《人生》中的高加林,《平凡的世界》中的孙少平,都出身在农村,家境贫寒,出路很少。对知识的占有,开阔了这些农村青年的心胸,而占有知识的高傲,也改变了他们的思维和心态。越是聪慧有为者,这种改变的痕迹就越明显。  路遥笔下人物最独特,最令人惊异的特点是,他们备感压抑

7、和伤痛,但依然保持着年轻人的天真和纯洁,面对现实,甚至采取了一种令人难以置信的理想主义的人生态度。这就是,他们高傲地只想以自己的才华学识和高洁品格证明自己,吸引别人,打破社会阶层间的迷障。他们必须有求于人,却仅仅想以自身具有的东西让别人(通常是更高阶层的人)心悦诚服,拱手相送,从而最终承认和接纳他们,他们真诚这样认为也坚持这样做。他们不会低声下气,不会走旁门左道,不会发泄报复,身上甚至也没有农民式的狡黠。在他们价值的天秤上,不是人的身份、地位、财富权势,而是人的内在品行和真才实学才是最值得追求的,美的,高贵的,正像哲学家叔本华说的,这样的人犹

8、如一个贵族,应当得到尊重。(三)  走这样一条人生之路,不可能不是一条朝圣之路,因为这太艰难了,太纯洁了,这样浪漫的处世方式,在世俗生活中几乎可以说行不通。不过,它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