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修身知生命 一片丹心播杏林——读熊春锦先生《道医学》有感

道德修身知生命 一片丹心播杏林——读熊春锦先生《道医学》有感

ID:9804980

大小:37.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5-10

道德修身知生命 一片丹心播杏林——读熊春锦先生《道医学》有感_第1页
道德修身知生命 一片丹心播杏林——读熊春锦先生《道医学》有感_第2页
道德修身知生命 一片丹心播杏林——读熊春锦先生《道医学》有感_第3页
道德修身知生命 一片丹心播杏林——读熊春锦先生《道医学》有感_第4页
资源描述:

《道德修身知生命 一片丹心播杏林——读熊春锦先生《道医学》有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道德修身知生命一片丹心播杏林——读熊春锦先生《道医学》有感 “岐黄源于道”,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一句话,在汉代道教成立之前的漫长历史时期,华夏先民就有着崇敬与修养道德的传统,翻开中医的典籍《黄帝内经》就可以看得很清楚。中医从理论框架、经脉的发现与功用到临床医技都是历代先哲在道德修身的过程中,内求于己,外验于自然的产物,是道德修身的结果在治病临床的验证,道家的学术成果是中医的奠基石,可以说中医与道家是母子的关系。历史上有的道家人物或有道家思想的医家,如像东汉的魏伯阳;晋代的许逊、卫夫人、葛洪、皇甫谧;南北朝

2、的陶弘景;隋代的杨上善;唐代的孙思邈,王冰;宋代的陈抟、庞安时、琼瑶真人、张伯端、刘温舒;金代的马丹阳、刘完素;明代的张景岳;清代的傅山、云川道人、紫霞洞道士以及众多的隐修在民间的道家和佛家的老师们,更是对中医的成长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翻看熊春锦先生这本论述中医与道德的《道医学》,使我们对道德修身与中医的这种脉络联系更加明确和清晰。一、三元(源)之论构医理,三因之理明病因道德修身者遵循整体研究认识方法论,也就是居于道○,运用德一,以“像、数、理、炁论万物,隐显一体述阴阳”,我们称之为一元四素全息论,一就

3、是德,元就是道、佛,玄元,是万物的根本。由心(核)而化生万物生成万象,“道者,万物之注也”。熊先生道家根据哲学“一炁涵三”而化生万物的思想,提出质元(源)、物元(源)和体元(源)的三元(源)学说。三元(源)性物质中各具阴阳特性,分为隐态三元物质和显态三源物质。显态三源物质是有形有质的后天类物质,隐态三元物质就是有质无形的先天类物质,他把人体所蕴含的组织器官集体液、气、魂魄、意识,全部纳入此框架之中,居高临下把西医、中医和道医的所有内容整合成一体,以此种医理验之临床,就是“上工”的必由之路。道家医学对疾

4、病的认识与中医不同之处,在病因上除了内因和外因,更重视一个本因,这个本因是一点灵光在久远的历史时空中所携带而来的疾病因素,它与内、外因紧密协同,在体内逐步释放,从而产生疾病因素。道医对病因的这种整体研究是“上工治未病”的真正内涵。西医治肉身,中医调气机,道医可治神。中医之学介乎神气与形质之间,其言气是理,可解知而不可即知也;道医可用气重在能调动,可解知而更可即知也。中医之治是:形、态、经脉、气血、五味、器质;而道医之治是:神、气、心念、信息、炁场。道德持身的前辈们常说:“知精者可为常医,识炁者可为良医

5、,达神者则为神医”。此论可谓中恳矣。二、阐明人体各层次之神及真像现在的中医也承认人体的精气神,但对望诊中的望神,却只能通过病人的眼神、言语对答、思维的敏捷、动作的协调等方面来判断(见中医教材的相关论述),这明显地只借重于西医的大脑中心论,阉割了“脑为元神之府,心为元神之藏”的中医论述,而人体的“心”不仅有西医说的,还有道医的描述:在身体中央还有无形有质的七窍玲珑心,每一窍还有主宰和名号,此心在不同层次上还可以显现朱雀和童子貌,对这些内容更是难得见闻了。而中医界的有识之士也就有了“王清任的《医林改错》越

6、改越错”的调侃之声,虽然他的几个逐瘀汤效果还不错。三、名号立纲纪,显形知根柢黄帝内经上说:肝者,罴极之本,魂之居也。但对魂没有更进一步的描述。三魂七魄是道家在长期内修之中发现的人体之秘,对修养道德和保健延生都有着巨大的意义,可惜在现今的中医教科书上全被当作封建迷信内容而横遭删除。熊春锦先生论医学与道德的这本《道医学》书中不仅载明三魂七魄的名号、形象,还通过医案的形式揭示了在临床治疗的作用,其过程读之令人拍案叫绝。笔者想起几年前,也曾用道医之法足踏五斗为一位五十几岁女性救治的经历,她为父母上坟后即失眠半

7、个多月,虽然笔者内修不足不能眼观,但是整个过程却由此位女性描述得栩栩如生,事后她的失眠也霍然而愈。我想对她的这种失眠,使用中医的手段可能会用:黄连鸡子黄汤合酸枣仁汤或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之属常用的方剂,但是其效果却不会像这样明显。河北威县的民间中医张大昌先生,曾在1974年中向中国中医研究院献出家藏的得自敦煌藏经洞的陶弘景所撰之《辅行诀五脏用药法要》,在他的《张大昌医论医案集》(学苑出版社2008年出版)一书中,就记载了他的几个医案和治疗过程,颇有道医的韵味,如《张大昌先生医疗经验记略》(P290页)一文

8、中——高改玲母亲,患癌痛不止,师踏罡步,吸日光三口,诵咒书符,剑指触其疼痛部位,患者疼痛消失,呻吟立止。这是张师妙用《素问》移精变气之古法,取得良效。……《随时学医》(P286页)一文中——1974年8月,巨鹿白伏张某某,女,十三岁,因作一噩梦后精神不安,稍惊之即失魂落魄,抱头痛哭。师诊后,以慈祥之目光与之对视一时,而后闭目双手合掌默默地念道几句什么,以左手中指轻点患者百会穴,并安慰了患者。随手提笔画了一仰首雄鸡,令贴于卧室,让其时时观之,并处一汤剂: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