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晓玲法制渗透课题结题报告

徐晓玲法制渗透课题结题报告

ID:9806417

大小:93.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5-10

徐晓玲法制渗透课题结题报告_第1页
徐晓玲法制渗透课题结题报告_第2页
徐晓玲法制渗透课题结题报告_第3页
徐晓玲法制渗透课题结题报告_第4页
徐晓玲法制渗透课题结题报告_第5页
资源描述:

《徐晓玲法制渗透课题结题报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课题研究结题报告呼图壁县第五中学中小学地方课程渗透法制教育研究结题报告---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法制教育实验班级:七(3)班二0一二年八月—二0一四年八月8目录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2二、课题研究的目标和内容………………………………………3三、课题研究渗透法制教育的原则………………………………3四、渗透法制教育课题研究的价值………………………………4五、课题研究具体的实施过程及方法……………………………4六、课题研究取得的初步成效……………………………………7七、主要参考文献……………

2、……………………………………88课题研究结题报告课题名称:中小学地方课程渗透法制教育研究-----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法制教育课题负责人:叶玉燕课题组成员:李今、何玉娟、郭丽欣、吴静、吴茜、徐晓玲等。执笔:徐晓玲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1、课题的提出国家《中小学法制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提出将学科教育渗透法制教育作为对学生实施法制教育的主要途径,要求“中小学法制教育要以有机渗透在学校教育的各部门、各学科、各环节、各个方面为主”,“将法制教育与学科教育相结合,渗透到相关学科中”。因此,加强小学生法制教育,必须充分发挥课堂教

3、学主渠道的作用。2、课题研究的背景如今的社会是法制的社会,我们每一个人都生活在这个社会里,必须懂法、知法、守法、用法。在学校教育中渗透法制教育是个人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进步的要求,更是人类文明的需要。根据中宣部、教育部、司法部、全国普法办制定的《中初中法制教育指导纲要》“将法制教育与学科教学相结合,渗透到相关学科教学中”的精神,组织开展了“中初中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课题研究”我们初中语文教研组从2012年8月下旬参加了学校培训后就启动了“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课题研究”工作,以此培养中学生法律意识,进行法律素质培养教育

4、,预防和减少学生违法犯罪,促使他们养成依法办事,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3、初中语文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的意义 在法制教育中形成学科渗透,它的教育优势是法制教育其它途经无可比拟的。在目前客观存在的初中8教育体系中,学科课程总是居于中心地位、起着主导作用。学科课程及其课堂教学是学校实现教育目标的基本形式和主要途径。实施初中法制教育同样不可能逾越学科课程和课堂教学。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法制教育的学科渗透是进行初中法制教育的一条主要途经,也是实施法制教育的必由之路。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和内容(一)目标:1.课题通过

5、“渗透”,将法制教育的内容、知识点乃至法律意识、法律素养,通过多种有效形式,潜移默化式地有机结合于各门学科的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最终对师生共同提高法制观念起到积极影响。2.通过研究,要转变当前学生法制教育的导向,变单纯的守法教育为公民法律意识的培养,把引导和强化学生对国家制度、法律制度的合理性、合法性认同,作为重中之重,进而塑造公民积极的守法精神。3.通过问卷调查分析,了解和掌握学生的法律素养的状况,发现现成法制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寻求相应对策。4、相应的法制教育的课件。5、渗透式法制教育课堂教学实录。(二)主要内容:

6、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收集相关资料的搜集,让学生在课堂教学和生活中学会自我保护,提高法律意识,懂得爱法、守法、用法。法制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初中阶段语文教师应当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凭借学科特点,开动脑筋,积极想办法,通过多种途径渗透法制教育,提高学生的法制素质,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三、课题研究渗透法制教育的原则1.目的性原则语文8教学始终是一项带有明确方向性和目的性的活动,小学法制教育在学科中渗透是一项有目的、有计划的教学活动,它要求教师将法制教育列入教学目标之列,在备课和各学科教学中要善

7、于开发教材所包含的法制教育因素,并在开展学科教研活动时作为研究项目之一。2.有机性原则在语文学科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必须将语文教学内容与法制有机地结合起来。既不能把语文教学上成法制课,也不能漠视教学内容中蕴涵的法制教育因素。要根据学科的特点和凭借学科教材,在教学中恰当地把握尺寸,潜移默化地进行渗透。3.情感性原则语文学科教学的法制教育渗透,必须富有情感性,必须讲究氛围,必须在教学过程中动以真情。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不仅要有知识的交流,还要有思想情感的交流。这种交流对进行法制教育的渗透十分有利,可以使学生触景生情,知

8、理明情,达到“内化”的实效。4.导向性原则:先进的教学理论导向,新课程理念导向,操作模式导向,课题研究目标导向,真正认识理解有效教学的重要性和现实性。5.可操作性原则:探索出新的语文教学模式,便于教师尝试,让教师在操作过程中修正、创新、探索教育规律和教学方法。四、渗透法制教育课题研究的价值 1、从理论上探索学校普法教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