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新潮小说研究

新时期新潮小说研究

ID:9806792

大小:341.00 KB

页数:116页

时间:2018-05-10

新时期新潮小说研究_第1页
新时期新潮小说研究_第2页
新时期新潮小说研究_第3页
新时期新潮小说研究_第4页
新时期新潮小说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新时期新潮小说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新时期新潮小说研究新潮小说是新时期文学中一种相当复杂的文学现象,它既受新时期改革开放的时代潮流影响,又受到西方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的世界观、艺术观和艺术技巧的左右。它是在种种复杂因素影响下,形成的一种反传统、反主流、反现成秩序、反规范的艺术本体观念。在内容上,以对人和人性的探询和追问,作为艺术的本体内容;在形式上,以对文体的实验和话语的制作,作为艺术的本体形式。反传统、反主流、反现成秩序、反规范的艺术倾向,和这样的艺术本体观念,可以说是新潮小说的审美内涵性标志。它曲折地体现着新时期文学发展的一些因素,又明显地显现着现代主义艺术的烙印。它在某些方面可以显现新时期文学在艺术上的探索,又在另一些地方

2、处于同新时期文学主流、甚至同改革开放的社会现实相对立、相隔绝的地位,走向偏隘、片面、迷茫和失误。对于新潮小说,需要认真细致和准确的评析。文学新潮的潮涌开始于诗歌领域中的朦胧诗派的“崛起”。在朦胧诗引起争议之时,具有上述审美内涵的新潮小说已经开始崭露头角。新潮小说的演化,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978和1979年开始,到1984年止,为新潮小说的发端和发展初期;第二阶段从1985年前后起,新潮小说的总特征三个阶段:开端:1978-1984高潮:1985-1988衰落:1988--116-到1988年止,为新潮小说的繁盛期;第三阶段在1988年以后,新潮小说渐次低落,转型为“新写实”、“

3、新状态”等,为新潮小说的落潮期。第一章新潮小说的发端[教学目的]认识新潮小说产生的背景、特征及最初的形态。[教学重点]哲理反思小说、意识流小说[教学难点]新潮小说的特征[教学方法]讲析法[教学时间]8课时[教学步骤]一、新潮小说与主流现实主义文学的区别下面我们首先来看看新潮小说在第一阶段的特征。中国文学经历了十年“文革”浩劫的磨难,在粉碎“四人帮”以后,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打破了长期的沉默,积蓄在艺术家和人民心中的悲哀、痛苦、渴望、追求的意象和情感,像火山爆发一样喷涌而出,开始了文学复兴和繁荣的新时期。正所谓“血沃中原肥劲草,寒凝大地发春华。”(鲁迅1932年作的《无题》诗的前两句。

4、后两句是“英雄多故谋夫病,泪洒崇陵噪暮鸦。”)在那个时候,小说以其叙事的功能,成了揭示“文革”伤痕、反思“文革”悲剧的重要艺术形式。刘心武的《班主任》和卢新华的《伤痕》“伤痕文学”和“反思文学”贴近现实;而新潮小说则背离现实主义。-116-被视为伤痕小说的开山之作。在这些作品和相关评论的引导下,控诉着林彪、“四人帮”在文革中给千家万户不同阶层的人民造成的深重灾难。恢复现实主义的真实性品格,成为文学的时尚,这也使以伤痕文学为代表的新时期文学,在当时的社会变革中,找到了复兴与繁荣的历史契机。文学与人民和社会的接轨,推动着伤痕文学自身的蝉变。社会不仅实施着各个领域的拨乱反正,而且还进一步呼吁思想解放

5、,摆脱了极左思维定势的束缚,变换脑筋,而人民也不满足于伤痕鲜血淋漓的单纯展示,要求作品有更深刻的思考和意蕴,于是反思文学就应运而生。在这方面,可以列举出高晓声(1928-1999)的《李顺大造屋》、古华的《芙蓉镇》、茹志娟的《剪辑错了的故事》、张一弓的《犯人李铜钟的故事》、李国文的《月食》、王蒙的《洗礼》等一大批作品,它们对历史描绘和反思的深度,对现实的总体把握的高度,在新中国文学的历史上,都是空前的。它们标志着新时期文学的真正繁荣和成就。它们所代表的,应当是新时期的主潮文学。新潮文学则是从伤痕文学、反思文学的主潮中衍生出来的。如果说伤痕文学的主流是冲破瞒和骗的网络,恢复现实主义的传统,关怀人

6、的不幸处境,那么反思文学的主流则是致力于现实主义在现象与本质、感性与理性、人性和历史方面的深层次的结合与统一,实现现实主义在当代的深化,走向历史-116-深度和人性深度的艺术统一。新潮小说在初始阶段,还没有真正旁逸斜出,而仅仅属于伤痕文学、反思文学的大潮,但它却不去作主流派的现实主义深化的努力,而表现出与现实主义深化的主流派的疏离、间隔,甚至脱离和反叛。在这方面,初始的新潮小说与反思文学中的现实主义深化主流的悖向、疏离,主要表现在两个问题上。首先,在控诉践踏人性和呼唤人道主义重建时,新潮小说一反传统、规范、主流的观念,把人的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对立起来,忽略了社会历史对人的影响。新潮小说在开始时

7、,就把对人性的张扬置于对历史的把握之上,渐次发展,就完全抛弃了历史,变为对人和人性的单纯的本体追寻。宋耀良曾经如此归纳新潮文学的人本主义性质:文学自然是隶属于人类主体的主观方面价值创造的一部分,而1976至1986年文学新思潮的发展,基本上是沿着李泽厚主体性理论主观创造部分的设想而进行的:“主体性也包括社会意识亦即文化心理结构的主观方面。”……如果说从“伤痕文学”确立了以“人”为表现的中心,那么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