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和田玉玉文化三大文化基因论_杨伯达

中国和田玉玉文化三大文化基因论_杨伯达

ID:9819390

大小:370.98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05-10

中国和田玉玉文化三大文化基因论_杨伯达_第1页
中国和田玉玉文化三大文化基因论_杨伯达_第2页
中国和田玉玉文化三大文化基因论_杨伯达_第3页
中国和田玉玉文化三大文化基因论_杨伯达_第4页
中国和田玉玉文化三大文化基因论_杨伯达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和田玉玉文化三大文化基因论_杨伯达》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09本刊特稿/Benkantegao中国和田玉玉文化三大文化基因论杨伯达(故宫博物院)摘要:和田玉在我国历史上的百余种玉石中以及在世界范围内的著名大玉矿所出玉石中,是品质最为优越的玉石,堪称为玉石之精英。和田玉为古人发现、利用的历史已不下5000—6000年,在最初的第一个千年内,其性之坚韧、质之优美,已为远古的土著民所理解并加以利用。在殷王室玉中已成为主要玉材,被朝廷厘定为“真玉”。作为一种玉材来说,它的主导的、垄断的地位在文明时代的四千年间从未中断过,也从未被动摇过。这种崇高的、光荣的历史地位迄今仍为我国平民百姓所津津乐道、赞不绝口。和田玉玉

2、文化的玉美学、玉神学以及玉德学的三大文化基因决定了它在中国玉文化史上有着极其显赫的重要地位。关键词:和田玉玉美学玉神学玉德学历史地位和田玉在我国历史上的百余种玉石中以及在世界和田玉的矿物学分析和定论是1842年由法国地质范围内的著名大玉矿所出玉石中,是品质最为优越的矿物学者德穆尔作出的,大约在20世纪初传入我国。玉石,堪称为玉石之精英,尤其白玉河所出之羊脂白我国地质矿物界经过30年的地质调查和科学研究,由玉名扬四海、蜚声寰宇。见诸《山海经》等先秦文新疆地矿所总工程师唐延龄和驻和田第十地质大队的献,古称“月氏之玉”、“隅氏之玉”,秦称“昆山陈葆章、

3、蒋壬华等三位专家合著的《中国和田玉》,之玉”,汉称“于阗玉”,清称“和田玉”并沿袭至从历史学、文化学、玉器史与矿物学等广角度对和田图1西汉螭虎凤纹谷纹玉剑首图2西汉龙凤纹韘形佩今。在文明时代,玉为帝王所专用,亦称其为“帝王玉的矿藏利用分布、地质条件、矿物的物理特征、化玉”。清代皇室所用玉料中,其精美的白玉均来自和学成分、显微结构、美学特点以及被发现利用、玉器田白玉河,其山料玉多来自叶尔羌。儒家所阐述的工艺及艺术并与全球主要玉矿进行比较、凸显其各方“君子比德于玉”,进而提出“玉有十一德”之玉德面优势等等方面做了精辟的论述。毫无疑问,此著是也是专指和

4、田玉而言的,至东汉许慎又说“玉,石之我国第一部有关和田玉的富有创见的科学专著,也是美,有五德”,首次将和田玉的属性从矿物学和玉德学习和研究和田玉的优秀教材。学两个侧面作了精辟的概括。至此士大夫均承认玉有和田玉为古人发现、利用的历史已不下5000—五德的说法,以引导其行动和实践。6000年,在最初的第一个千年内,其性之坚韧、质之WENBOWENBO03优美,已为远古的土著民所理解并加以利用。经历了的组合排列以毛毡状结构最普遍,正是这种结构,使大约一二千年的利用、筛选,其上述优势已被肯定和[2]得和田玉非常致密细腻。”又如:“软玉的构造系认同。随着民

5、族迁徙,和田玉也被带到外地,与北方指组成软玉的矿物集合体的形状、大小和空间的相互之鬼玉、东方之珣玗琪发生碰撞,为非同一地区的多[3]关系及配合方式。”对于和田玉的构造,古代以种玉石互为比较、反复筛选提供了可能和条件。这种[4]“缜密以栗”称之,与现代的“致密块状”是一致的。比较和筛选在距今4500年—4000年的500余年间的考和田玉的结构和构造给人以缜密以栗的感觉,这古学上的龙山时代,又在夷玉文化亚板块、华夏玉文种致密细腻的感觉不难捕捉,只要认真观察,便可得化亚板块、鬼玉文化亚板块、羌玉文化亚板块以及荆到这种感觉,可是温润莹泽则不易掌握。温有性

6、纯蛮玉文化亚板块之间反复进行。到了夏代,和田玉器粹、温和、温柔之意,而不是冰冷;润是湿润、滋润在中部京畿地区出现频率日趋升高。商代王室大量使而不干燥;泽是莹泽、光泽、灵透、有一定的透明用和田玉碾琢王玉的事实已被妇好墓所出755件玉器度。上述“温润而泽”已超出通过观察所获得的直观所证实,其中和田玉的王室玉确有不少,有人估计大印象,而有着感情色彩和理性认识。以上是和田玉质约有200—300件之多,这标志和田玉在殷王室玉中已之美,也就是玉德。还有颜色也引起人们的注意。成为主要玉材,被朝廷厘定为“真玉”。所以和田玉古人重视玉质,并视其为“德”,将色称之为

7、作为一种玉材来说,它的主导的、垄断的地位在文明“符”。大致到汉代,文人、士夫便重视玉色之美。时代的四千年间从未中断过,也从未被动摇过,也可[5]如汉人刘向提出“玉有六美,君子贵之”;王逸以说和田玉持续不断、昂首挺胸地走过了4000余春《玉部》提出“玉有四色:赤如鸡冠,黄如蒸栗,白秋。这种崇高的、光荣的历史地位迄今仍为我国平民[6]如脂肪,墨如纯漆”玉色如此艳美,足以令人倾百姓所津津乐道、赞不绝口。倒。明人高濂又主张于阗玉有五色,如“白玉色如酥由于和田玉在温润莹泽上胜过一切其他各地所产者最贵,冷色、油色及重花者皆次之;黄色如栗者为玉石,在实用与欣赏

8、的两点上独占鳌头、寰宇无双,贵,谓之甘黄玉,焦黄者次之;碧玉其色如蓝靛者为孔子论十一德条条均与美有关联,有的直接阐述玉之贵,或有佃墨者,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