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谈-2015.12.19--2016.2.16

今日谈-2015.12.19--2016.2.16

ID:9819675

大小:293.13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8-05-10

今日谈-2015.12.19--2016.2.16_第1页
今日谈-2015.12.19--2016.2.16_第2页
今日谈-2015.12.19--2016.2.16_第3页
今日谈-2015.12.19--2016.2.16_第4页
今日谈-2015.12.19--2016.2.16_第5页
资源描述:

《今日谈-2015.12.19--2016.2.16》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今日谈:以友善驱散冬日的寒意2015年12月19日08:20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陕西咸阳一快递小哥蹭伤路边轿车,主动留下联系方式得到谅解;浙江乐清一儿童开门碰到相邻车辆,家长留纸条致歉收获点赞……近日,两起关于“剐蹭”的新闻引发热议。不小心剐坏路边停放的车辆,勇于担责而非一走了之,这种选择无疑是诚信、负责的体现。也正因涉事者诚恳的态度、守信的行为,受损车主均未要求赔偿。冬日里温暖人心的互动,传递出满满正能量,诠释了什么叫“善人者,人亦善之”。有网友评论,“这世上还有很多让人温暖的人和事”。车辆有剐蹭,人心也有剐蹭。置身陌生人社会,信任的空气似乎变得稀薄,而善

2、意正是抹平心灵剐蹭的灵药。“良言一句三冬暖”,人与人相处,谁不渴望真诚相待?面对彼此的心结、矛盾,很多时候只需一张纸条、一次微笑,就能化干戈为玉帛,阻止事态“变坏”。从我做起,拒绝宣泄负面情绪,争做传递温暖的“善人者”,人心就能少几许戾气、多一缕温馨,社会就能少几许雾霾、多一缕阳光。今日谈:慰问也得有“准星”2015年12月20日09:00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临近元旦,各种形式的送温暖活动逐渐增多。然而,少数单位和部门在慰问时,不问群众需求,仅将统一采购的米面油等物品送出去就万事大吉,大有走过场之嫌。节日期间对困难群众嘘寒问暖,既能体现党和政府的关怀,也是领

3、导干部深入群众、了解基层、体察民情的有效方式,群众真心欢迎。然而,如果送温暖形式大于内容,群众未必买账。现实中,生活困难的群众情况各不相同,有重病患者的家庭,渴望送医送药、减轻医疗负担;有脱贫愿望的群众,则盼致富信息、技术和项目。对他们而言,“标配”的一袋面、两桶油或若干慰问金,虽能改善生活,却不是最亟须、最期待的。1在慰问前做足功课,多在“精准度”上下功夫,了解群众缺什么、急什么,进而做到“点对点”式慰问,送温暖活动才能收获更多成效,群众也才会有更真切的“获得感”。今日谈:安全意识不能“滑坡”2015年12月21日07:28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深圳光明新区

4、一家工业园发生山体滑坡,造成多人受伤、失联,多栋民宅、厂房被埋,灾情牵动人心。灾害发生后,习近平总书记立即作出重要指示,要求第一时间抢救被困人员,尽最大努力减少人员伤亡。再没有什么,比生命遭受伤害更令人痛惜;再没有什么,比争分夺秒全力搜救更加关键;再没有什么,比科学施救、防止次生灾害更为紧迫。当地党委政府正全力动员一切可动员的力量施救,更多的人则在网上自发为受伤者、失联者祈祷,为救援者加油。山体滑坡的原因是什么,有待最终调查。不过,因山体滑坡引发的灾害,此前在其他地方发生过,而其他安全问题,也在各地时有出现。这提醒我们,年底到来,安全之弦尤其不能松。正如中央有

5、关部门要求的,各个地方都需加强各类灾害和安全生产隐患排查。现代社会意味着“风险社会”,现实中存在着各种风险与隐患,需要加强预警、做好预案。事实上,就算天灾难免、灾害无情,如果我们能对地质条件多一些了解,对技术风险多一些防范,日常管理更加严格,隐患排查更加自觉,仍然可以把灾难损失降到最低,为生命筑牢安全防线。今日谈:别当“水分”二传手2015年12月28日07:26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听某单位干部介绍部门工作成绩,说了半天,总觉得有些细节对不上。仔细追问,对方拿出了20多个版本的材料,看上去内容丰富,仔细瞧大同小异,很多数据一认真核算,竟对不上号。据说是从不同

6、场合抄来的,已无法一一核实。总结一项工作,因汇报对象不同,各有侧重很正常。引用的数据因为口径不同而略有差别,也无可厚非。但关键的量化指标、数字统计,决不能互相打架、彼此矛盾。都说数据最有说服力,但前提是数据真实可信。如果数据有明显错漏,2或者随意增减,不是“水分”多多,就是一副“差不多”态度。从小里看,是材料总结时不认真,往重里说,就是工作作风存在问题。做任何事情,就怕认真二字。介绍经验,怎能“以其昏昏使人昭昭”?且不说把“问题数据”当作经验的一部分传播出去不妥,更重要的是,这样的“水分”细节,不仅损害自己的形象,更是作风“不严不实”的突出体现。今日谈:莫以字

7、数论英雄2015年12月29日08:38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如今,写论文、投稿、出书,常有一个字数的下限要求。比如,出版社要求投稿必须多少字以上,毕业论文要求不少于多少字,甚至于,对嘉宾的发言也有字数要求。设“下限”,有一定合理性:没有一定的文字容量,怎能保证必要的阐述?但另一方面,也是一种奇怪心理在作祟。仿佛字数多了才显得有学问,篇幅长了才能体现思考的深度,长篇大论才会把问题分析透彻。其实,文章字数的多少,根本不能代表理论修为和学识储备。洋洋洒洒10万字,如果缺乏独创性的理论贡献,就只是文字的堆砌和知识的罗列。事实上,许多有影响力的著作,就很短小精悍、简明

8、扼要。《共产党宣言》仅仅一万多字,比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