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文学常识部分

中国近现代文学常识部分

ID:9819885

大小:471.07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8-05-10

中国近现代文学常识部分_第1页
中国近现代文学常识部分_第2页
中国近现代文学常识部分_第3页
中国近现代文学常识部分_第4页
中国近现代文学常识部分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近现代文学常识部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2014海风语文-寒假班补充资料中国近现代文学常识补充讲义(附重要流派)1、新青年:中国近现代文学史、文学思想史上最重要的刊物,1915年创作于上海,原名《青年杂志》,陈独秀主编。“五四”前后以《新青年》为主要阵地,同时进行了新文化运动和文学改革运动。创刊号发表为《警告青年》提出了民主、科学的反封建思想的革命主张,1917年初发表了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正式掀起文学革命。1918年5月,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发表于其上。2、“人的文学”:1918年,《新青

2、年》刊登了周作人的《人的文学》,对当时文学革命的影响很大。周作人从个性解放的要求出发,充分肯定人道主义,强调一种“利己又利他,利他即利己”的“理想生活”,提出以“人道主义为本,对于人生诸问题,加以记录研究的文字,便谓之人的文学”。认为新文学即人的文学,应充分的表现“灵肉一致”的人性。这深深影响了五四时期表现个性解放主题的创作。在另一篇文章《平民文学》中,周作人进一步阐述了“人的文学”的主张,强调文学必须应用在人生上,并申明“以真为主,美即在其中”的文学观念,这对五四时期尤其是对人生派的影响很大。3

3、、文学研究会:是中国新文化运动中第一个纯文学团体,成立于1921年1月,发起人有沈雁冰等人,以《小说月报》为阵地,积极倡导文学革命。其主要理论家沈雁冰提出文学要老老实实表现人生,尤其应描绘被压迫的人民,在创作方法上,他主要提倡现实主义,反对唯美主义。文学研究会作家的成就,主要表现在小说创作上,如沈雁冰的《烛》三部曲、叶圣陶的《倪焕之》、许地山的《缀网劳蛛》、冰心的《超人》等均以对现实的细密描绘、深入剖析,显示出最现实主义特色,而成为文学研究会这个现实主义流派的力作。4、创造社:创造社成立于1927

4、年7月,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文学团体之一。主要成员有郭沫若、郁达夫等,主要出版刊物有《创造季刊》、《创造周刊》等创造社的主要创作方法是浪漫主义的,重在抒发个人的感情,表现自己的个性。如郭沫若的诗集《前茅》、郁达夫的《茑萝行》、《春风沉醉的晚上》等都以浓重的主观抒情、鲜明的浪漫主义倾向而成为创造社的代表作品。5、新月社:新月社于1923年成立于北京,主要成员有胡适、徐志摩、闻一多、梁实秋等。他们把《晨报副刊》作为阵地,后又创办《诗刊》周刊、《新月》月刊。新月社是一个涉及政治、思想、

5、学术、文艺各国领域的派别,在思想上和组织上都表现了资产阶级自由主义特点。它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贡献主要在于新诗,闻一多、徐志摩等人针对自由体诗体现的散文化倾向,提出新格律诗的主张。徐志摩的《再别康桥》、闻一多的《死水》等是新月派的佳作。6、语丝社:语丝社得名于《语丝》周刊。《语丝》创作于1924年11月,1930年3月停刊,语丝社随之消失。《语丝》主要撰稿人有孙伏园、周作人、鲁迅、林语堂等。它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早以散文创作为主的刊物,主要发表杂感、短评、小品等。语丝社作家的散文创作形成了独具风格

6、的“语丝”文体,这种文体在思想内容上任意而谈,斥旧促新,在艺术上以文艺性短论和随笔为主要形式,泼辣幽默,讽刺强烈。以鲁迅为代表的尖锐泼辣的杂文和12014海风语文-寒假班补充资料以周作人、林语堂为代表的优雅的小品形成了该社散文创作两大类,对散文发展有重要影响。7、学衡派:学衡派得名于1922年1月在南京创办的《学衡》月刊,主要成员东南大学的梅光迪、胡先骕、吴宓等,他们既是欧美留学生,又是大学教授。他们以《学衡》为阵地打着“学贯中西”旗号,提倡尊孔读经、复古倒退,攻击新文化运动、文学革命和在中国传播

7、的马列主义。1933年,《学衡》停刊。8、甲寅派:甲寅派得名于《甲寅》杂志,是一本反对白话的刊物。9、文协:“文协”的会刊《抗战文艺》是贯通整个抗日战争时期惟一的文艺刊物,它对推进抗战文艺运动促进抗战文艺创作的繁荣,发挥了突出的作用。10、七月诗派:它是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国统区的重要诗歌流派,得名于胡风主编的《七月》杂志。主要诗人有艾青、田间和鲁藜、绿原、牛汉等。他们以《七月》、《希望》、《泥土》等杂志为主要阵地,强调诗歌中主观与客观的统一,历史与个人的融合,多写自由诗,其中尤以政治抒情为主。

8、他们出版过《七月诗丛》、《七月文丛》(包括诗集)等。11、孤岛文学:指1937年上海沦陷后至1941年底(珍珠港事变)上海租界的文学,孤岛文学中杂文写作和戏剧活动较活跃。杂文界发生过“鲁迅风”的争论。在戏剧界于伶和阿英分别创作了很有影响的现实剧和南明史剧。12、战国策派:活动于抗战中期,因《战国策》刊物而得名。主要成员有陈荃、林同济等,文艺上主张以“恐怖。狂欢。虐恪”为创作的“三岛母题”,代表作有陈荃的《野玫瑰》,把国民党间谍作为民族英雄歌颂。13、《呐喊》:鲁迅的第一部小说集,1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