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性污染控制》教学大纲

《物理性污染控制》教学大纲

ID:9827447

大小:80.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5-11

《物理性污染控制》教学大纲_第1页
《物理性污染控制》教学大纲_第2页
《物理性污染控制》教学大纲_第3页
《物理性污染控制》教学大纲_第4页
《物理性污染控制》教学大纲_第5页
资源描述:

《《物理性污染控制》教学大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物理性污染控制》教学大纲一、基本信息课程名称物理性污染控制课程编号ENSE4142英文名称Physicalpollutioncontrol课程类型本专业推荐选修课总学时36理论学时36实验学时实践学时学分2预修课程大学物理、环境监测等适用对象环境工程本科课程简介(200字左右)《物理性污染控制》主要讨论有关噪声、振动、电磁、放射性污染、热污染和光污染等物理性污染的基本概念、危害、度量及控制技术的一门专业课程。主要内容包括:噪声的评价方法、吸声降噪、隔声技术、消声的基本理论、设计原理和方法;振动污染的评价及隔振技术基本理论和方

2、法;电磁辐射污染控制、放射性污染控制、热污染控制和光污染控制的基本方法及其原理等。二、教学目标及任务《物理性污染控制》是高等学校环境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选修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物理性污染的基本知识,掌握噪声、振动、电磁、放射性污染、热污染和光污染等物理性污染的基本概念、理论及控制原理,使学生具有常见噪声源噪声控制的设计能力,能进行简单的吸声降噪、隔声、隔振和消声设计。课程学习结束后,学生应达到以下要求:①掌握噪声和振动污染的表征和控制方法;②熟悉吸收降噪、隔声、隔振和消声设计的原理与步骤,能进行简单的吸声、隔声、隔振和

3、消声设计;③熟悉电磁、放射性污染、热污染和光污染表征和控制原理,了解电磁、放射性污染、热污染和光污染的控制设计方法。本课程支撑环境工程专业毕业要求1、2、3、4、5、6、7和11。三、学时分配教学课时分配章节章节内容讲课实验实践合计第一章绪论1第二章噪声污染及其控制21第三章振动污染及其控制4第四章电磁辐射污染及其防治3第五章放射性污染及其控制3第六章热污染及其控制2第七章光污染及其控制2合计36四、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物理环境与环境物理学第二节物理性污染及其研究内容第二章噪声污染及其控制第一节噪声及其危害第二

4、节环境声学基础1.声波的形成2.声波的基本类型3.声波的叠加4.声波的反射、投射、折射和衍射5.级的概念6.声波在传播中的衰减7.声源的指向性习题要点:声压级、声功率级的计算;声压级的叠加;声压级的衰减计算。第三节噪声的评价与标准1.噪声的评价量2.环境噪声评价标准和法规习题要点:响度级、等效连续A声级、噪声暴露率和噪声评价数的计算第四节噪声控制技术概述1.噪声控制基本原理和原则2.噪声源分析3.城市环境噪声控制第五节吸声与室内声场1.材料的声学分类和吸收特性2.多孔性吸声材料3.共振吸声结构4.室内声场和吸声降噪5.吸声降噪

5、设计实例习题要点:吸声系数、混响时间和吸声量计算;吸声降噪设计计算第六节隔声技术(4学时)1.隔声的评价2.单层均质密实墙的隔声3.双层隔声结构4.隔声间5.隔声罩6.隔声屏7.隔声设计实例习题要点:平均隔声量、临界吻合频率和插入损失的计算;隔声间、隔声罩和隔声屏的设计计算。第七节消声器1.消声器的分类、评价和设计程序2.阻性消声器3.抗性消声器4.阻抗复合式消声器5.微穿孔板消声器6.扩散消声器7.消声器设计实例习题要点:消声量的计算;阻性消声器、抗性消声器的设计计算。本章重点、难点:噪声的评价量;噪声的衰减;吸声、隔声和消

6、声器的降噪原理及降噪量的计算本章教学要求:了解噪声的来源与危害;理解噪声的传播规律;掌握声压级、A声级、等效连续A声级、噪声评价数等噪声评价量的含义;掌握噪声级在传播过程中的衰减规律;理解噪声的控制方法和策略;掌握噪声在室内传播规律以及吸声降噪的降噪原理及其适用范围;掌握隔声间、隔声屏、隔声罩的隔声原理及隔声计算;掌握阻性消声器、抗性消声器、阻抗复合型消声器的消声原理及消声计算;了解吸声材料的种类和特性。第三章振动污染及其控制第一节振动及其危害1.振动的基本概念2.振动的危害第二节振动的评价与标准1.振动的评价量2.振动标准习

7、题要点:加速度级和振动级的计算第三节振动控制的基本方法1.振动的传播规律2.振动控制的基本方法第四节隔振原理1.振动的传递与隔离2.隔振的力传递率第五节隔振元件1.金属弹簧减振器2.橡胶减振器3.橡胶隔振垫4.其他隔振元件5.隔振设计实例习题要点:金属弹簧减振器和橡胶隔振垫的设计计算第六节阻尼减振1.阻尼减振原理2.阻尼材料3.阻尼减振措施本章重点、难点:振动的评价;振动的传递;隔振原理及计算本章教学要求:了解振动的危害;熟悉振动的传播规律和控制方法;掌握隔振的基本原理,会进行常见金属弹簧减振器、橡胶隔振垫等隔振元件的设计;熟

8、悉阻尼减振的措施。第四章电磁辐射污染及其防治第一节电磁辐射及其危害1.电磁场与电磁辐射2.电磁辐射的量度单位3.电磁辐射污染源及危害第二节电磁辐射的测量及标准1.电磁辐射的测量2.电磁辐射评价标准第三节电磁辐射污染防治技术1.电磁辐射防护基本原则2.电磁辐射污染防治的基本方法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