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认知自我调节发展年龄特点

儿童认知自我调节发展年龄特点

ID:9830458

大小:68.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5-11

儿童认知自我调节发展年龄特点_第1页
儿童认知自我调节发展年龄特点_第2页
儿童认知自我调节发展年龄特点_第3页
儿童认知自我调节发展年龄特点_第4页
儿童认知自我调节发展年龄特点_第5页
资源描述:

《儿童认知自我调节发展年龄特点》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儿童认知自我调节发展年龄特点研究小组:庄鑫,孙晓菲,谷月姣,王鑫,赵丹丹导师:杨丽珠系别年级:06级心理班-5-一、研究目的(一)研究问题的定义认知自我调节是自我调节在认知方向上的研究。自我调节(self-regulation)是指个体应用认知及行为策略,系统的引导自身的思维、情绪、行为,使之指向目标实现的一种过程。(二)研究意义自我调节对于人们的学习、生活、毕生发展等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能够有意识地对自身的思想、动机和行为等进行调节和控制是人类一个显著的特征。可以说,自我调节是个体健康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一种复杂的心理和行为现象,近年来,这种心理与行为在人格心理学、

2、社会心理学、临床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健康心理学和教育等领域中都受到广泛的重视。自我调节理论将儿童视为能动的和灵活的个体,能主动地运用一些调控策略来达到一个合适的目标,最终实现与环境的协调、自我的稳定。自我调节的能力是逐渐发展起来的,需要很多调节策略,而调节策略是可培养和训练的。有学者较系统地阐述了儿童早期的自我控制发展,提出学习如何处理人际冲突、调控行为冲动是儿童早期发展的一项关键任务。研究发现自我调节功能失调会导致焦虑、抑郁、攻击等多种情绪和行为问题。了解儿童自我调节能力的发展特点,对早期培养自我调节能力、促进心理行为的发展至关重要。(三)文献综述关键词:▪自我调节▪认

3、知▪认知策略归因▪社会认知理论自我效能感▪元认知我组从文献中未找到认知自我调节的直接相关内容,因此在总结文献理论后将提出认知自我调节的理论建构及操作定义。从文献研究中发现,研究者们将自我控制(self-control)、自我调节(self-regulation)和自我管理(self-management)三个词经常换用,但是这三个词的含义并不完全相同。实际上Bandura最初提出自我调节的概念时使用的也是self-regulation这个词组。后来文献中逐渐出现self-management并往往与self-regulation在类似的意义上通用。Self-control

4、、self-regulation和self-management三个词的混用,可能的原因之一是自我调节本身含义的变化,其研究焦点的定位从被动地应对或控制转变到主动地调节和管理。但这不可否认其研究的相似性,尤其是在认知方面。自我调节(self-regulation)是指个体应用认知及行为策略,系统的引导自身的思维、情绪、行为,使之指向目标实现的一种过程。认知(Gognition),从广义上讲,指人的认识活动,包括知觉、记忆、思维、想象、学习、对语言理解和言语产生等心理现象。认知过程是一种信息加工过程,可以分为对刺激的接收、编码、存储、提取和利用等一系列阶段。从狭义上讲,认知

5、有时等同于记忆或思维。1班杜拉的社会认知理论认为自我调节是个体、行为和环境三种因素的交互作用。-5-从自我调节的过程来分析,班杜拉认为,自我调节过程包括三个阶段:自我观察(自我监控)、自我评价(自我判断)和自我反应(自我激励)。自我调节还依赖于自我信念和情感反应。与之相关的自我过程,如自我效能感,尤其适合于解释当个体自我调节其操作时动机的变化。自我效能感指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进行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它意味着人是否确信自己能够成功地进行带来某一结果的行为。当人确信自己有能力进行某一活动,他就会产生高度的“自我效能感”,并会去进行那一活动。例如,学生不仅知道注意听课可

6、以带来理想的成绩,而且还感到自己有能力听懂教师所讲的内容时,才会认真听课。人们在获得了相应的知识、技能后,自我效能感就成为了行为的决定因素。因此,自我效能感是影响自我调节的重要因素。2江伟、黄希庭等总结的自我调节行为认知取向的研究。2.1从自我调节的侧重点来分析,Garcia提出侧重两种自我调节类型:强调“自我”(self)的自我调节和强调“调节”(regulation)的自我调节。前者强调自我在行为调节中的作用,尤其是个体调节行为的策略,一个人能够自主地选择且能够有效运用已有的技能、工具和其他资源,可以认为他(她)能够进行自我调节,这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临床心理学、发展

7、心理学和人格心理学领域:后者强调个人目标的设置和实现目标的行动及策略。Byrnes强调自我调节控制,认为自我调节是人们为了达到所期望的目标,产生、建立并维持对自身心理和行为的控制感。Baumeister强调自我调节能力,认为自我调节是一个人控制或改变反应的能力,它是产生适应性行为和社会期望行为的重要机制。不过,多数研究者都强调目标在自我调节中的作用。Carver等人提出的作为监督过程的测验—操作—测验—退出(TOTE)模型。在第一个“测验”阶段,人们对当前状态和最后的理想状态进行比较:“操作”阶段,采取措施使当前状态向目标状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