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民俗遗存与中国古传说

河南民俗遗存与中国古传说

ID:9837344

大小:287.00 KB

页数:70页

时间:2018-05-11

河南民俗遗存与中国古传说_第1页
河南民俗遗存与中国古传说_第2页
河南民俗遗存与中国古传说_第3页
河南民俗遗存与中国古传说_第4页
河南民俗遗存与中国古传说_第5页
资源描述:

《河南民俗遗存与中国古传说》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河南民俗遗存与中国古传说He’nanfolkways’remainsandancientChineselegends□范明三(上海博物馆中国少数民族工艺馆,上海200000)[摘要]大量文献资料与社会调查资料的相互印证,说明包括淮阳泥玩具在内的河南民俗遗存反映了我国早期各民族古民俗文化的生成、流变及融合,也体现了西部黄土高原炎黄系统部族文化对中原文化的影响。淮阳“泥泥狗”中的“人祖猴”应是东方部族始祖神的肖像原型所化,其诸多造型反映了原始民俗中交合、怀孕、生育的过程;而河南民俗中的“桑园古风”不仅是远古生殖崇拜遗风的表现,更与关涉部落繁衍和桑

2、间濮上之音的高禖之祭有关;从对人祖伏羲的民俗溯源中可知,“龙凤呈祥”一词反映了中国远古西羌部族(龙图腾)向东发展而东夷部族(凤图腾)向西扩张,两大部族斗争、融合、统一而成为华夏民族的过程;河南民俗美术中常见的“三足蟾”因其祈寿、祈子、祈福而备受欢迎,追溯其源,实乃由川西北古羌族高禖神和水神信仰演化而来,它既是原始生殖崇拜的遗物,又是后世月中蟾蜍观念的演义。通过对淮阳乃至河南各地民俗遗存的研究,可从中发现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几乎全部典型事物的遗影,它们是古史研究中民俗美术的精彩物证。[关键词]河南民俗遗存;人祖猴;高禖神;人祖伏羲;三足蟾[中图分

3、类号]J18[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9-3729(2011)06-0001-12河南民俗遗存甚多,从中可获得对中国古史不少问题的物证与启示。以淮阳泥玩具“泥狗狗”为例,它虽有各种形象,最典型的莫过于“人祖猴”(见图1):躯体长、两腿短,浑身有毛、面目黑瘦,既像人,又像猴。据泥塑老艺人讲:“人祖猴”同奇鸟怪兽一样,都是人祖爷(伏羲氏)和人祖姑娘(女娲氏)造的。此说虽道出了“人祖猴”民间美术传说的历史渊源,却未能说明何以要将其捏成半人半猴之形象。与河南民俗美术相关的“桑园古风”、人祖伏羲及河南民俗中的“三足蟾”传说等,都存在类似的问题。

4、就研究现状来看,学界已有的关于河南民俗美术的研究多集中于民俗传说、宗教神话、文化审美、风格造型等方面[1-7],而对于河南民俗美术的物象分析及其物证的历史溯源却较少涉及。本文将主要通过对河南民俗美术发展过程的梳理来探寻其历史渊源,进而考察中国民俗传统中各图1人祖猴民族的文化交流与融合,从物证分析中窥寻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典型事物的遗影。一、“人祖猴”造型溯源王国维撰《观堂集林》卷九《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一文曰:“夒、羞、柔三字,古音同部,故互相通借。此称‘高祖夒’……则夒必为殷先祖之最显赫者。以声类求之,盖即帝喾也。帝喾之名……诸书作喾或俈

5、者,与夒字声相近。其或作夋者,则又夒字之讹也。”[8]郭沫若《先秦天道观之进展》云:“夒字本来是动物的名称,《说文》说:‘夒,贪兽也,一曰母猴,似人。’母猴一称猕猴,又一称沐猴,大约就是猩猩(Orangutan)。殷人称这种动物为他们的‘高祖’,可见得这种动物在初一定是殷人的图腾。”[9]喾其实是后人捧出来的尊神。据《古代公谱》载,起初喾是黄帝曾孙,“名夋,年十五,佐颛顼,受封于辛”,后代颛顼王天下,“号高辛氏,都亳”(指“西亳”,在今河南省偃师县境内)。喾实是替代北方大神颛顼而起的地方神祇。但是,我国历史初期种族是复杂的。春秋末期至战国时

6、学术氛围相当自由,各学派互相驳斥,在他们各自称引古史以申述自己政治理想时,也往往给后人保留了不同体系的部落始祖神话传说,反映出当时在较大王国旁边还有很多古代氏族的事实。至战国后期酝酿大统一时代,许多学者搜集各方传说拼缀已消亡的古代“一统”理想谱系,此事到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时才告完成。《汉书律历志》所载《世经》已按刘歆诸人观念重编古史谱系。例如古代俊、喾、高辛、舜四个氏族被揉和为一,而东方太暤(太昊)亦与西南方传来的伏羲合并成了一个神。原来各自独立发展的姜嫄氏(周族始祖)、有娀氏(商祖简狄之母)、陈锋氏(帝尧之母)、娵訾氏(月神常羲之

7、母)都被编成帝喾的四位夫人,帝喾则被尊崇为至高的皇天上帝。按《华阳国志》卷三所说:“……黄帝为其子昌意娶蜀山氏之女,生子高阳,是为帝喾。”但《史记·五帝本纪》说:“昌意娶蜀山氏女曰昌仆,生高阳……是为帝颛顼。”《皇览》曰:“帝喾冢在东郡濮阳顿邱城南台阴野中者,又北径白祀山、东历广阳里,径颛顼冢西。”《帝王世纪》曰:“颛顼冢葬东郡顿邱城南广阳里大冢者是也。”《左传·昭公十七年》曰:“卫,颛顼之虚也。”“颛顼之虚”为帝丘,在今濮阳县,史无疑义。同段又说:“陈,太暤之虚。”不论太暤、颛顼、高辛等古神如何混淆不清,他们大体是源自西方向东迁到河南并发展

8、起来的古氏族首领,其发达之地就在淮阳与濮阳之间的黄淮地带。[10]淮阳的“人祖猴”可断为帝喾(太暤、太昊)的原始图腾形象。舜、俊、喾、太暤(昊)本为同一天神之分化,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