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区域循环经济发展

潍坊区域循环经济发展

ID:9841080

大小:218.50 KB

页数:43页

时间:2018-05-12

潍坊区域循环经济发展_第1页
潍坊区域循环经济发展_第2页
潍坊区域循环经济发展_第3页
潍坊区域循环经济发展_第4页
潍坊区域循环经济发展_第5页
资源描述:

《潍坊区域循环经济发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潍坊市循环经济发展“十三五”规划潍坊市循环经济发展“十三五”规划39潍坊市循环经济发展“十三五”规划目录第一章循环经济发展现状1一、基础工作扎实推进1二、模式构建成效明显2三、机制建设日趋完善3四、试点示范取得突破4五、发展理念不断强化5第二章循环经济发展形势6第三章循环经济发展方向和目标8一、指导思想8二、基本原则9三、发展目标9四、总体思路11第四章建设三大体系循环经济11一、深化生产体系循环经济发展12(一)提高工业循环水平12(二)发展循环生态农业14(三)推动服务业循环改造15二、提升流通体系循环经济发展17(一)建设循环物流体系17(二)构建低碳运输体系18(三

2、)发展集约仓储体系18三、推动社会体系循环经济发展19(一)推进城市低值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19(二)强化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20(三)推动城市基础设施绿色低碳21(四)健全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2239潍坊市循环经济发展“十三五”规划(五)倡导绿色消费23第五章构建五大新型循环经济模式23一、推进产业间复合型循环经济发展23二、推进社会共享型循环经济发展24三、推进增值型循环经济发展。25四、推进生产生活系统融合的循环经济发展25五、推进海洋循环经济发展26第六章抓好六项循环经济重点工作26一、大力开展节能降碳行动27二、持续推进清洁生产27三、深化园区循环化改造28四、发展壮

3、大资源循环利用产业29五、着力推进绿色制造29六、建设循环经济信息平台系统30第七章实施八大循环经济工程31一、区域原材料集约供应示范工程31二、北部沿海“淡水工厂”建设工程32三、城市污水处理厂中水、污泥资源化利用工程32四、城市低值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工程33五、余热暖民工程34六、水生态(蓄水)工程34七、农村种养废弃物多联产增值利用工程35八、复合型循环经济示范基地建设工程36第八章落实七项保障措施36一、加强组织领导和统筹规划36二、坚持试点带动和示范引领37三、落实财政资金和税收扶持37四、强化创新驱动和对外交流38五、加大执法监察和追责处罚3839潍坊市循环经济发

4、展“十三五”规划六、严格绩效评价和责任考核38七、开展宣传引导和教育培训3939潍坊市循环经济发展“十三五”规划为贯彻落实《山东省循环经济“十三五”发展规划》,推动我市经济社会循环、绿色、低碳、转型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山东省循环经济条例》、《潍坊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2016-2020)》及国家、省一系列政策文件精神,特制定本规划。第一章循环经济发展现状“十二五”期间,我市认真贯彻国家、省循环经济工作的总体部署,紧紧围绕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和经信工作大局,开拓创新,积极进取,全面完成了“十二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与“十一五”末相比

5、,万元GDP能耗下降了23.7%;能源产出率提高31.1%,达到1.52万元/吨标煤;水资源产出率提高100.16%,达到386.04元/吨;农业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0.0403,达到0.6618;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提高0.84个百分点,达到92.61%;农业秸秆综合利用率提高5个百分点,达到90%。一、基础工作扎实推进节能降耗深入开展。制定并实施《潍坊市“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不断强化措施,狠抓工作落实,全市纳入考核范围的15个县市区、市属开发区全部完成“十二五”节能责任目标任务。全市110户重点用能企业实现节能量400.74万吨标准煤,完成计划的17

6、6.5%。组织实施了39潍坊市循环经济发展“十三五”规划电机系统改造、太阳能集热工业系统应用、短流程铸造、合同能源管理、高效照明产品推广应用等“五大节能工程”,共实施项目34个,总投资2.6亿元,实现节能量1.8万吨标煤/年。清洁生产审核全面推行。“十二五”期间,以工业企业为重点,先后对585家单位进行了清洁生产审核验收,共实施清洁生产中/高费方案1698个,实现节能量35.94万吨标煤/年,减排CO286.26吨/年、COD2383.19吨/年、氮氧化物416吨/年,年实现综合效益19.16亿元。连续三年清洁生产自愿审核家数位居全省首位。节能环保产业加快发展。市政府印发了

7、《推进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实施方案》,助推产业快速发展。目前,全市已基本形成了以低排放燃气发动机及再制造柴油机、LED照明产品、水污染及空气污染治理设备为主导,以城乡生活垃圾生态化资源化利用等技术为引领,以资源综合利用和节能环保服务快速发展为支撑的节能环保产业体系。2015年,全市规模以上节能环保产业企业达到233家,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15亿元。二、模式构建成效明显生产体系循环逐步完善。农业方面,在提升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农工贸一体化、农村及农业沼气等传统模式的基础上,立足农村土地加快流转、规模化经营和设施农业蓬勃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