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重要传染病诊断和防控关键技术和应用

猪重要传染病诊断和防控关键技术和应用

ID:9844249

大小:56.5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05-12

猪重要传染病诊断和防控关键技术和应用_第1页
猪重要传染病诊断和防控关键技术和应用_第2页
猪重要传染病诊断和防控关键技术和应用_第3页
猪重要传染病诊断和防控关键技术和应用_第4页
猪重要传染病诊断和防控关键技术和应用_第5页
资源描述:

《猪重要传染病诊断和防控关键技术和应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猪重要传染病诊断与防控关键技术及应用一、提名意见提名者山东省科学技术厅通讯地址济南市高新区舜华路607号邮政编码250101联系人朱亮联系电话0531-66777089电子邮箱jian8552@163.com传真0531-66777089提名意见:“猪重要传染病诊断与防控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系统开展了全国猪重要传染病流行病学调查监测,揭示了猪重要传染病的流行规律及流行趋势;分离鉴定猪重要传染病病原菌(毒)株,形成了毒种库和基因库,并进行了病原种质特性研究,创建了兽医病原微生物种质资源库;建立了针对猪重要传染病的6种检测方法,解决了临床诊断中的4项技术难题;率先开展脾转

2、移因子的研究,创制猪脾转移因子口服溶液及猪脾转移因子注射液;攻克了耐热冻干保护、病毒繁殖等多项疫苗研制及产业化关键技术;针对防治猪感染性疾病的中兽药—紫锥菊,开展了药效学、药理学、毒理学及药学、临床试验等系统研究,获得了3个国家一类新兽药证书。创制了防治猪蓝耳病的颗粒和口服液,创建了新型防控技术体系。该成果获国家发明专利24项,新兽药注册证书8项,分离鉴定保存菌毒种1621株,发表论文158篇,出版专著6部,培养研究生146人,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项目在山东、四川、河南、湖南等省市推广应用,经济效益达185.22亿元,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提名该项目为国家科学

3、技术进步奖壹等奖。二、项目简介本项目针对猪重要传染病防控中存在的病原基础研究薄弱、诊断与疫苗产品缺乏等重大科技需求,以提升猪重要传染病综合防控能力为目标,开展了猪重要传染病的病原学、流行病学、生物制品和中兽药的研究。1.系统开展了猪瘟等重要传染病流行病学调查监测,揭示了流行病学规律根据对我国CSFV、PRRSV、PCV2、PEDV等重要传染病分子流行病学监测结果,分析了其流行毒株与疫苗株、野毒株之间的相关性,发现我国猪群疫病以PED、PRRS、HPS、PCV2等4种疫病为主,PRRSV、PCV2、PRV、CSFV之间的多重感染较为严重。2.筛选获得了猪重要传染病病原微

4、生物优质种质资源分离鉴定了1621株重要传染病病原菌(毒)株,形成了毒种库和基因库,获得微生物种质资源平台编号;广泛筛选效价高、抗原性好的菌毒株作为种毒,获得猪细小病毒YBF01株、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等抗原性优异的种毒毒株。3.建立了猪重要传染病的6种检测方法,解决了临床诊断中的4项技术难题建立了PEDV和TGEV双重RT-PCR检测方法、非洲猪瘟PCR检测方法、鉴别检测猪瘟疫苗株和野毒株的RT-PCR-RFLP方法、猪流感病毒核酸探针检测方法等6种检测方法,创制了猪伪狂犬病抗体免疫金标试纸卡并获得新兽药证书,解决了临床诊断中的疫苗毒野毒鉴别诊断、快速诊断、现场诊断、外

5、来病诊断技术储备等4项技术难题。4.突破了猪重要传染病防制制剂研制关键技术,创制了疫病防控新疫苗、猪脾转移因子新产品以及紫锥菊等新兽药攻克了耐热冻干保护、病毒繁殖等疫苗研制及产业化关键技术,研制了2种疫苗;率先开展脾转移因子的研究,创制猪脾转移因子口服溶液及注射液,获得了2个新兽药证书;创建了紫锥菊制剂生产工艺的关键技术,建立了紫锥菊药材及制剂国家质量标准,研发出国内首个天然植物新兽药,确定了2项国家质量标准,获得国家一类新兽药证书3个;创制了防治猪蓝耳病的颗粒和口服液。该成果获国家发明专利24项,新兽药注册证书8项,分离鉴定保存菌毒种1621株,发表论文158篇,出

6、版专著6部,培养研究生146人,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经济效益达185.22亿元。三、客观评价1.2012年11月30日,山东省科技厅主持了“紫锥菊药材及制剂的腌制和产业化”科技成果鉴定会。鉴定委员会认为该项目在国内首次对紫锥菊药材进行了资源调查、基源鉴定等全面系统的研究,建立了紫锥菊药材药用质量标准,成功注册为新药材,建立紫锥菊末和紫锥菊口服液制剂生产工艺质量标准,确定其免疫增强的药效学,成功注册了新兽药制剂。该项目整体研究达到国内领先水平。2.2009年12月,山东省科技厅组织对“猪流感病毒诊断试剂及疫苗的研究与应用”进行成果鉴定,以夏咸柱院士为主任的专家鉴定

7、委员会一致认为该课题研究成果总体达到同类研究的国际先进水平,建立的猪流感病毒H1/H3特异性核酸检测方法达到国际领先水平。3.2009年12月,山东省科技厅组织对“兽医病原微生物种质资源鉴定与应用”进行了成果鉴定,以夏咸柱院士为主任委员的鉴定委员会认为:本项目通过分离、收集和整理前期保藏等多种方式采集菌毒种,完成了相应菌毒种种资源数据信息(包括个性信息和共性信息)的采集、录入,完成菌毒种相应图像信息和序列信息的采集、整理,对采集、鉴定的菌毒种实物资源备份保藏和实物共享储备,实现了兽医微生物菌毒种资源的信息及实物共享。制定了相关菌毒种资源标准化整理的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