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古代对皇权的制约因素

论中国古代对皇权的制约因素

ID:9846824

大小:35.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5-12

论中国古代对皇权的制约因素_第1页
论中国古代对皇权的制约因素_第2页
论中国古代对皇权的制约因素_第3页
论中国古代对皇权的制约因素_第4页
论中国古代对皇权的制约因素_第5页
资源描述:

《论中国古代对皇权的制约因素》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中国古代对皇权的制约因素]资料搜集:刘海锦张馨予白雪纯高雯资料整理:钱一如指导教师:周军2021年8月25日7中国封建社会中皇权至高无上的说法缺乏辩证分析。皇权不是孤立的存在,必须与其它因素结成对立统一、相互制约的关系,因而至高无上并非无条件地超越一切,达到无所顾忌的地步。以下是对部分朝代制约皇权因素的分析:一、秦汉时期秦汉时期是中国封建制度创建时期,为了完善和巩固统治,最高统治者创立了较系统的官僚体系,宰相制度也应运而生。秦汉宰相制度在皇权的制约下,特点鲜明。1.秦汉时期宰相出身复杂,人数有变化秦汉时期是我国古代国家组织

2、初步定型时期,自夏至战国两千年的发展,国家组织达到了初步成熟,古代官吏的选任制度也初步定型,这一时期官吏的选任制度,主要有三种类型:荫任制、征召辟除制、察举制,此外,尚有军功、纳赀等途径。选管制度的不同,使宰相出身复杂。荫任制度是先秦官制的遗留,秦朝时表现不明显,但一些职业性较强的官职较突出,如“史官”、“工官”、“乐官”等。征召制是秦汉时期由皇帝直接下诏征求士人并辟任为官的制度,征召制的特征恰恰与荫任制相反是“德举”,是皇帝选拔人才的善举。征召的对象,一般是“隐居之士”中的德高望重者7察举制度在很大程度上包括了上述两种制度

3、的某些内容,荫任制度、征召制度也不乏有才能者进入宰相系统,同时这种制度也包括了军功、推荐等方式登上宰相之位的。通过这个时期的选官制度,我们可以得出宰相出身差别非常大,是秦汉的第一个特点。宰相人数也有变化。公元前221年,秦国在统一六国后就着手建立和健全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国家机器,以巩固其对全国的统治,确立了至高无上的皇权,在皇帝之下设置一整套官僚系统,在中枢机构中主要官员是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但实际上,自秦统一后,太尉一职并未任命任何人,只是虚设其位而已,而御史大夫的地位则低于丞相,这样并未形成“三公”制度。虽在西汉初年,

4、设有太尉一职,但宰相的权力更是迅速膨胀。仅丞相可称之为宰相,“三公”制度开始形成。到汉武帝时为了加强皇权,其将宰相之职一分为三,分别设置丞相、大司马、大司空三者地位一样可称为宰相。自秦到汉宰相系统内部的人员由开始的一个发展到汉朝末期的“三公”并立。2.宰相的办事机构庞大。职责权限大秦统一六国,对战国时代的政治制度做了全面总结,废除了各国复杂官僚系统,建立了权力集中、规范统一的国家组织模式。“汉承秦制”,宰相的人数也不过为三,很难应付统一国家的众多事务。因此,办事机构产生了,汉朝设丞相府(相国府),三公并列时期,宰相办公处称“

5、三府”,丞相府、大司马府、大司空府,最后改定为太尉府、司徒府和司空府。7在秦朝时候宰相可单称为丞相,那么这时候,可谓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具有仅次于皇帝的权力,那么丞相就在很多方面干涉皇帝的决策。例如秦朝丞相李斯曾建议皇帝实行郡县制,焚书坑儒等,到后来甚至协同赵高授改诏书立胡亥为二世皇帝等。这表明在秦朝时丞相有着相当大的权力。西汉时期三公并立,宰相的职责无所不统,无所不包,几乎参与了所有国家重大事务的决策,还掌握选用官吏、总领百官朝议和奏事,执行诛罚、主管郡国上计与考课,封驳与谏详等权,还有一定的立法、司法和军事权。西汉时期

6、,宰相涉权之广,职权之重,是后代宰相无法比拟的。东汉末年一代枭雄曹操担任丞相一职,权力于皇权之上是前无古人的。相权过于强大,必须威胁到皇权的统治,在汉朝后期,作为最高统治者又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限制皇权。3.汉武帝以后相权开始被皇权削弱秦统一六国后,推行郡县制,全面建立了君主专制制度。“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皇帝拥有国家一切最高的、不受约束的权力,这是秦代开创的皇帝制度的根本特点,然而在这种制度下也存在着一个宰相集团,由于制度的弊端,这种矛盾自始至终存在。西汉初年,丞相多由功勋卓著、德高望重的大臣出任,地位非常显赫,在这种

7、政体下,皇帝通过丞相治理国家,丞相既对皇帝负责,协助皇帝处理国家大事,又是百官之长,万众翘楚,在一定意义上相权制约着君主的权利,特别是在汉初,丞相的权力都相当大7汉武帝时期,削弱宰相集团权力的措施进一步加大,他一反汉初用诸侯、功臣为相的惯例,提拔平民出身的儒生进入宰相集团,同时也吸纳一批有才华的文人学士为侍中,加强自己的谋议群体,提高决策能力,这样一来,削弱了宰相的地位,使君主专权的程度大为提高,同时也对宰相集团内部的三公制度进行改革。丞相、御史大夫被废除,改置司徒、司马、司空,然而这一改革并不是名称上的改变,实质上是在酝酿

8、一次结构的改变,在新的三公排位中,司徒排位于司马之下,并不拥有丞相的职责与行使丞相职能,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丞相不复存在。这样,在朝官中有了内朝和外朝之分,由尚书、中书、侍中等组成的内朝成为实际的决策机关,而以丞相为首的三公宰相则是外朝,逐渐成为执行的机关了,中外朝的形成,显示了统治权力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