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与旅游开发_以敦煌莫高窟为例

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与旅游开发_以敦煌莫高窟为例

ID:9848406

大小:125.8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5-12

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与旅游开发_以敦煌莫高窟为例_第1页
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与旅游开发_以敦煌莫高窟为例_第2页
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与旅游开发_以敦煌莫高窟为例_第3页
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与旅游开发_以敦煌莫高窟为例_第4页
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与旅游开发_以敦煌莫高窟为例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与旅游开发_以敦煌莫高窟为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与旅游开发———以敦煌莫高窟为例张瑛,孔令栋(中央民族大学管理学院,北京,100081)摘要:敦煌莫高窟超负荷旅游承载力出现危机,洞窟内“环境疲劳”、“体质恶化”,景区内部的“城市化”和景区外围的“孤岛化”,使遗产资源的保护受到威胁。为此,中美两国专家采用高科技手段,通过壁画数字化拍摄以及洞窟虚拟漫游,技术不但为永久性、高精度保存石窟艺术找到了可靠途径,创造了机遇。关键词:世界文化遗产;敦煌莫高窟;生命周期理论;建立了敦煌石窟文物电子档案,这一而且为其他濒危古遗址的贮存和再现平衡发展中图分类号:F59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778X(2006)02-0123

2、-06具有科研、教育、游览、启智和创作体验等功能。自然文化遗产一旦入选“世界遗产地”就会极大地加快旅游业的发展。从世界遗产地所处城市的旅游业发展状况来看,我国31个世界遗产地所分布的24个城市(包括直辖市、澳门特别行政区、副省级市、自治州、地级市以及县级市)中,有20个是全国优秀旅游城市,占所分布城市总数的87%。从世界遗产地本身来看,目前我国31个世界遗产地中有22个是全国首批4A级景区,占遗产地总数的78.6%。举世闻名的敦煌莫高窟,位于古丝绸之路历史文化名城敦煌市东南。始建于前秦建元二年(公元366年),至今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现仍保存着十六国后期到北魏、北周、隋、唐、五代、宋、西

3、夏、元等时代的洞窟490多个,内有壁画45000多平方米,彩塑2000余身。是当今世界上现存规模宏大、内容丰富、保存完好、艺术精湛的佛教艺术宝库,在中国文化史和世界文研究背景世界遗产(worldheritage)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世界遗产委员会确认的具有突出重要价值的、人类罕见的、目前无法替代的财富。这一概念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72年《保护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公约》正式提出,包括自然遗产(naturalheritage)、文化遗产(culturalherit2age)、自然文化双重遗产、文化景观(culturallandscapes)、口头及非物质文化遗产(Proclama2tiono

4、fMasterpiecesoftheOralandIntangibleHerit2ageofHumanity)等。文化遗产包括文物、建筑群、遗址等,是人类优秀文化的具体凝结体现。到2005年7月为止,我国31处世界自然遗产和文化遗产中,有22处是世界文化遗产、4处世界自然遗产和5处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西班牙、意大利之后,名列世界第三位。“世界遗产地”除主要具有教育功能外,居还收稿日期:2005-06-02作者简介::张瑛(1971-),女,福建泉州人,中央民族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旅游开发与规划、民族文化与旅游资源开发等研究;孔令栋(1982-),男,甘肃永靖人,中央民族大学

5、管理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学生,主要从事民族文化与旅游资源开发研究。123化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中国首批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世界遗产的旅游开发与保护之间的矛盾在敦煌莫高窟身上体现的尤为突出,一方面濒危的壁画、塑像需要加大保护力度;另一方面世界遗产却被当作地方经济发展加速器,众多游客的涌入给莫高窟带来了致命的打击。如何在满足当代人对莫高窟经典艺术审美欲望的同时,维护子孙后窟后仍然留在洞窟内,人体在洞内所发出的“三气”(热气、湿气、废气)会严重破坏洞窟内的小环境,导致崖体及壁画底部产生氯化钠聚积,催化壁画发泡、起甲、酥碱等,从而使洞窟陷于“环境疲劳”状态,导致洞窟“体质恶

6、化”。(三)景区内部“城市化”和外围“孤岛化”由于世界遗产的特殊性,在对其面向市场实现经济效益的过程中,政府主导的旅游规划和宏观调控是必需的。但是在旅游开发观念冲击下,敦煌莫高窟被开发为旅游产品,被当作纯经济对象而遭到破坏性开发。由于政府控制不力,风景区内部部门经济迅速蔓延。旅游业及相配套的餐饮、住宿和交通业在景区内的过度发展,破坏了遗产本身的审美价值和资源品位,对景区原有的历史风貌及其周围生态环境造成了极大破坏。景区内的“城市化”和人口大量涌入对遗产地的包围和蚕食,造成景区外围的“孤岛化”,终将可能造成景观的不协调和遗产地可能被现代文明所取代。“中国遗产地管理部门往往具有事业单位和企业单位

7、双重属性,这使得遗产管理部门在处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方面,往往会选择后者”[3](P199)。“遗产利用的性质主要是精神文化与科教功能,而不是经济开发功能。用经济开发区的概念、政策去开发利用保护性的社会公益性遗产地,必然导致风景区遗产地的错位开发和超载开发,造成自然文化遗产地的人工化、商业化和城市化,使风景区遗产地遭到严重破坏”[4]。(四)“申遗”后期管理滞后敦煌莫高窟遗产景区是现存遗产资源中的精华,在作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