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设计报告-51单片机数字时钟

课程设计报告-51单片机数字时钟

ID:9861127

大小:416.00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8-05-12

课程设计报告-51单片机数字时钟_第1页
课程设计报告-51单片机数字时钟_第2页
课程设计报告-51单片机数字时钟_第3页
课程设计报告-51单片机数字时钟_第4页
课程设计报告-51单片机数字时钟_第5页
资源描述:

《课程设计报告-51单片机数字时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HarbinInstituteofTechnology课程设计说明书(论文)课程名称:课程设计1设计题目:数字日历钟表的设计院系:电信学院通信工程专业班级:设计者:学号:指导教师:任广辉设计时间:2012.5.12至2012.6.10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课程设计任务书姓名:院(系):电信学院专业:通信工程班号:任务起至日期:2012年5月12日至2012年6月10日课程设计题目:数字日历钟的设计已知技术参数和设计要求:1.数码管显示:秒、分、时(可同时显示,也可轮换显示)2.能够设置时间,“设置按键”数量不限

2、,以简单合理易用为好。3.误差:1秒/天(报告中要论述分析是否满足要求)扩展(优秀必作)1.设置校准键:当数字钟显示在“整点±30秒”范围时,按动“校准键”,数字钟即刻被调整到整点,消除了±30秒的误差。2.加上“星期”显示(可以预置),并可以对其进行设置。其他要求:1.按动员老师的要求、课程设计报告规范进行设计2.不允许使用时数字钟表、日历专用IC电路。3.可以使用通用器件:模拟、数字、单片机、EPLD、模块电路等。4.设计方法不限。工作量:工作计划安排:1.查阅资料:2.方案论证3.设计、分析、计算、模拟调试、仿

3、真、设计原理4.撰写报告:课程设计要求、方案论证、原理论述(原理框图、原理图)、分析、计算、仿真,PCB图的设计,误差分析、总结,参考文献等5.上交课程设计论文2012-6-11前同组设计者及分工:指导教师签字___________________年月日教研室主任意见:教研室主任签字___________________年月日*注:此任务书由课程设计指导教师填写哈尔滨工业大学课程设计说明书(论文)数字日历钟的设计1.课程设计要求1.数码管显示:秒、分、时(可同时显示,也可轮换显示)2.能够设置时间,“设置按键”数量不

4、限,以简单合理易用为好。3.误差:1秒/天(报告中要论述分析是否满足要求)4.设置校准键:当数字钟显示在“整点±30秒”范围时,按动“校准键”,数字钟即刻被调整到整点,消除了±30秒的误差。5.加上“星期”显示(可以预置),并可以对其进行设置。2.方案论证1.通过单片机内部的计数/定时器,采用软件编程来实现时钟计数,一般称为软时钟,这种方法的硬件线路简单,系统的功能一般与软件设计相关,通常用在对时间精度要求不高的场合。2.采用时钟芯片,它的功能强大,功能部件集成在芯片内部,具有自动产生时钟等相关功能,硬件成本相对较高

5、;软件编程简单,通常用在对时钟精度要求较高的场合。3.原理论述这里采用应用广泛的80C51单片机作为时钟控制芯片,利用单片机内部的定时/计数器T0实现软时钟的目的。首先将T0设定工作于定时方式1,对机器周期计数形成基准时间(50ms),然后使用循环的程序结构使基准时间计数20次从而形成秒,秒计60次形成分,分计60形成小时,小时计到24形成一天,天计到7形成一星期,再重新循环。最后通过数码管把它们的内容在相应的位置显示出来,达到时、分、秒计时的功能。此外还要实现对时间的调整功能,80C51的P1.0、P1.1、P1.

6、2、P1.3外接四个独立按键,当按下P1.0按键时,根据按此键次数的不同,系统分别进入调“星期”、“小时”、“分”状态的功能;当按下P1.1按键时,对显示的数码管进行加一的功能;当按下P1.2按键时,对显示的数码管进行减一的功能,达到调整星期的目的。当按下P1.3按键时,系统进入调整“秒”状态的功能,如果此时大于30秒则直接清零“秒”显示的数码管,同时对“分”显示的数码管加一;如果小于等于30秒则直接清零“秒”显示的数码管。同时设置了复位按键,当电路发生故障时,按下此键,可对所有的显示数码管进行清零,达到“复位”的目

7、的。所设计方案的流程图如下哈尔滨工业大学课程设计说明书(论文)4.分析4.1硬件部分采用7SEG-MPX8-CC八个共阴二极管显示器来显示日期和时间。通过设置功能按键来实现调整日期和整点调时的功能。电路连接使用PCB,使电路连接简洁美观。哈尔滨工业大学课程设计说明书(论文)4.2软件部分(1)“时钟”基准时间由单片机内部的定时中断T0提供,考虑因素:定时时间是“秒”的整除数,且长短适宜。最长不能超过16位定时器的最长定时时间;最短不能少于中断服务程序的执行时间。基准时间越短,越有利于提高时钟的运行精确度。基准时间定为

8、0.05秒。(2)用一个计数器对定时中断的次数进行计数,由基准时间为0.05秒知计数值为20即可实现“秒”定时,同理进行“分”﹑“时”定时,以及“星期”定时。5.计算该部分主要是对51单片机内部定时中断T0的计时初值进行计算。该单片机使用的晶振为内部晶振,因此晶振频率为fosc=12MHz,机器周期为Tj=12/fosc=12/12×106=1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