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滨海火山国家地质公园景观及形成机理

漳州滨海火山国家地质公园景观及形成机理

ID:9874453

大小:735.74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5-13

漳州滨海火山国家地质公园景观及形成机理_第1页
漳州滨海火山国家地质公园景观及形成机理_第2页
漳州滨海火山国家地质公园景观及形成机理_第3页
漳州滨海火山国家地质公园景观及形成机理_第4页
资源描述:

《漳州滨海火山国家地质公园景观及形成机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文章编号:%"",67!%"(!""$)"%6!,6"7漳州滨海火山国家地质公园景观及形成机理黄广宇"集美大学信息工程学院,福建厦门#$%&’()摘要:阐述福建漳州滨海火山地质遗迹景观资源特色,剖析了火山地质、地貌景观形成机理及地质遗迹重要的功能价值。关键词:漳州;火山地质遗迹;资源特色;形成机理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漳州滨海火山国家地质公园是我国首批公布的国家级地质公园之一。它位于福建省漳州市东南("/0的海滨一带,呈北东向带状展布,长约1"/02宽%(3!"/02面积约!$"/0!,与本区新

2、第三纪佛昙组火山岩出露范围大致相当。漳州火山地质遗迹类型多样*系统完整*火山构造极具独特性和典型性*且景观保存完好*具有极高的科研考察和旅游观赏价值。一、火山地质遗迹景观特色%-火山地质遗迹类型多样,系统完整。漳州火山构造遗迹类型多样、保存完好,计有百余处;发育齐全,系统完整。既有陆相熔岩景观2也有水下熔岩景观;既有熔岩台地2也有墙’脉)状熔岩景观;岩石中既有壳源角砾2也有幔源角砾及辉石巨晶;还有玄武岩风化沉积的三水型铝土矿及琥珀等珍贵矿物4%5可供观赏。本区地质遗迹按成因分类2可分为!个大类和%"个亚类2按形态分类可分为$"个类

3、型’见表%)。同时本区熔岩流成层清晰*剖面完整*火山颈充填物先后侵入关系明晰可辨*清楚地显示火山喷发序次和火山迁移演化。本区火山遗迹未受到破坏*保存完好*基本保持了原始自然状态*在国内外实属罕见+’,。’-滨海火山构造的稀有性和独特性。与国内外火山地质遗迹保护区进行对比研究,即显现漳州滨海火山构造遗迹的稀有性和独特性:其一,火山地质景观出露见于滨海潮间带和岛屿上,在海潮海浪冲刷下,各种火山作用遗迹裸露清楚,属于国内罕见的滨海火山类型;其二,火山岩组成成份独特,以拉斑玄武岩为主,间有少量碱性玄武岩,同时还有地幔铁镁质包体及花岗岩角

4、砾,为我们提供地球深层岩浆组成的直接证据;其三,火山构造形式多样,既有盾状火山口,也有“八卦式”低平火山口,同时还见隐爆穹形构造,以及形态各异的柱状节理、西瓜皮状节理及熔岩珊瑚等景观;其四,火山口及其周围地区分布有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的岩浆喷气口,以及另一种与地下岩浆无必然联系的“无根喷气口”,这也是世界火山地质遗迹所罕见的。本区火山与五大连池火山、雁荡山火山、大屯山火山地质特征的对比见表’。#-是国内外火山地质遗迹的典型代表。本区火山地质遗迹的典型性表现在:!它与处于大陆板块内部裂谷环境和岛弧环境的火山遗迹不同+#,,其喷发环境处

5、于闽东南沿海断隆带与台湾海峡陆缘裂陷带交接部位,因此,本区属于陆缘裂陷带火山活动的典收稿日期:!""!6",6!"作者简介:黄广宇(%,7&6)*男,副教授,从事国土资源与区域综合开发研究。型代表;!本区火山产物除了拉斑玄武岩和碱性玄武岩外,并见尖晶石二辉橄榄岩角砾及花岗岩角砾,同时还有普通辉石巨晶以及橄榄石脆性变形产生的网状裂隙被金云母充填现象等。可见本区火山岩成份反映了地幔岩浆状态及火山作用过程,将成为研究地球深部奥秘的重要窗口;"本区火山口%火山颈及充填物形态十分典型,先后侵入关系清晰可见,为研究本区火山活动特点及其演化过

6、程提供了天然教材;#本区是佛昙组地层的命名地,具有典型的龙海流会佛昙组剖面及牛头山火山岩剖面,其层序、界面、接触关系、产状以及喷发先后序次清楚,真实地记录了本区火山活动的历程。二、形成机理#$火山口。中生代晚期以来,本区处于张裂环境,平潭%东山断裂带的西侧隆升,东侧(沿海一侧)下降,形成陆缘断陷盆地,并接受中新世的碎屑沉积。中新世中晚期,由于平潭%东山断裂深切至地幔,导致地幔岩浆沿断裂急速上升而喷出地表,形成呈串珠状分布的不同类型的火山口,以及呈北东向带状展布的大面积拉斑玄武岩及部分碱性玄武岩!"#,经后期风化剥蚀作用,形成各种奇

7、特的火山地质遗迹景观。!$柱状节理和板状节理。柱状节理的形成与熔岩冷却速度、冷凝等温面形态、古地形以及接触面产状有关。溢出地表或充填于火山颈中的玄武岩浆在缓慢冷却、结晶过程中,因受张力作用,使玄武岩体收缩、凝固和张裂,产生近五边形或六边形的龟裂,形成柱状节理。柱状节理一般与熔岩冷却时的等温面相垂直,其形态排列方式受古地形及接触面产状控制。牛头山火山口中扇形柱状节理排列及柱体产状即随火山颈产状的变化而变化。“西瓜皮状”柱状节理则受古地形及冷却点控制,产生向上收敛而形成。由于岩浆顶、底层之间存在温差,导致冷却时顶层与底层先后凝固,故而

8、在岩石(层)的上下造成裂面,形成垂直于柱体的板状节理。板状节理在平台或柱群切面上呈类似鱼鳞片状或蜂窝状,俗称“鱼鳞石”。&$喷气口和无根喷气口。喷气口是火山作用过程中产生的气体喷出口。在火山喷发活动中晚期,因通道不畅或阻塞,气体沿着环状与放射状裂隙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