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鉴与地方志的比较研究

年鉴与地方志的比较研究

ID:9881317

大小:169.50 KB

页数:22页

时间:2018-05-13

年鉴与地方志的比较研究_第1页
年鉴与地方志的比较研究_第2页
年鉴与地方志的比较研究_第3页
年鉴与地方志的比较研究_第4页
年鉴与地方志的比较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年鉴与地方志的比较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年鉴与地方志的比较研究孙关龙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各级地方志机构编纂省、市、县年鉴愈来愈多。从而,壮大了中国年鉴的队伍,有力地提高了中国年鉴的质量,极大地推动了中国年鉴事业的发展。年鉴与地方志也攀了亲,成为了亲家。2006年5月,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签署国务院令,颁布《地方志工作条例》(!)。《地方志工作条例》规定:“地方志书每20年编修一次,每一轮地方志修编工作完成后,负责地方志工作的机构在编纂地方综合年鉴、搜集资料以及向社会提供咨询服务的同时,启动新一轮地方志的编修工作。”《条例》不但把中国地方志工作纳入法制轨道,而且把年鉴

2、与地方志的亲缘关系也纳入了法制轨道。在20世纪,随着年鉴的兴起,在中国曾出现年鉴代替地方志说和方志年鉴化的主张(2)(3)。在21世纪,随着《条例》的贯彻实施,方志办编鉴渐成中国年鉴界的主流,又出现年鉴方志化的主张和倾向。因此,全面深入地系统地探讨年鉴与地方志的两者关系,既是当前年鉴和地方志编纂工作迫切需要理清楚的一个重要实践问题,又是涉及年鉴和地方志健康发展,以及提高中国年鉴和地方志质量需要搞清楚的一个重要理论问题。过去对年鉴与地方志两者关系的探讨已发表不少文章。据笔者初步统计,截至2008年8月底,仅在《年鉴信息与研究》杂志

3、上就发表过15篇专文(含其原名《年鉴工作与研究》1991~1994年发表的7篇),《年鉴通讯》1982~1990年也发表过6篇,共计21篇;谈及两者关系的文章则更多。笔者拜读这些文章后受益匪浅,这些文章都有一定的质量,有的质量相当高。为适应当前形势的发展,更好地推动年鉴和地方志的创新,铸造高质量年鉴和地方志、名牌年鉴和地方志,对两者关系的广度和深度都需要作进一步探讨。故而,本文拟较为全面系统地探讨年鉴与地方志的关系,意在“抛砖引玉”。一、年鉴的历史年鉴对中国而言是舶来品,故分世界年鉴史、中国年鉴史两部分叙述。1.世界年鉴史对世界

4、年鉴的发展史,笔者根据现掌握的资料初步把它划分为四个阶段:初始阶段、形成阶段、发展阶段和多元化阶段。①初始阶段(16世纪至1731年)。年鉴的一个重要源头是古代历书。在英语中,年鉴类出版物有almanac、yearbook、annual三种称谓(4)。其中,almanac在英语中是个外来词,源自阿拉伯语中的almanckh一词,本意是宿营地、时间、天气,后来成为历书的代名词。历书是人们用来记录天象(含天文、气象)及其对天象进行祭祀、占卜等情况和事物的文献,是人类认识和把握天象的重要工具。迄今在国外发现的古历书最早形成于公元前13

5、世纪古埃及拉美西斯王朝时期的历书,现存大英博物馆(5)。它以古埃及文字、符号记有年、月、日的天象,以及红黑两色预卜吉凶。中国是个农业古国,不但有公元前13世纪前后的殷历,还有公元前17世纪前后的豳历,公元前21~前17世纪的夏历,有人认为还有更早的黄帝历、颛顼历等(6)。从almanac一词源于阿拉伯语得知,最早传入欧洲的历书是中东的历书,而不是古代中国的历书。那么,历书是在什麽时候在那里演化为年鉴的?据1907年德国出版的《梅耶大辞典》说:“从16世纪开始,欧洲的年鉴才逐年出版。从17世纪起,才在天文气象资料之外加上各种情况报

6、道”(7)。这里讲了“逐年出版”,“各种情况报道”,这为年鉴的基本特征,也是历书演变为年鉴的重要标志。所以,笔者取它的“16世纪开始”一说。又,从yearbook一词的发展看,目前发现其最早的实例是《英国法院年鉴》(TheEnglishLegelYearbook)。出版于1534年,亦为16世纪(8)。再,由annual一词的发展看,目前也没有发现早于16世纪的年鉴。当前流行的最著名的有《记录年鉴》(AnnualRegister)(9)。依据上述记载,笔者现采用年鉴“16世纪开始”一说。当时,欧洲文艺复兴掀起,欧洲科学、文化发展

7、活跃,地理大发现出现,使新知识、新资料、新事物大量涌现。历书已不能满足人们要求,于是其内容扩展,并及时更新;加上印刷术的进步,使逐年出版成为可能,从而转化为年鉴。所以,笔者多次讲过,古代社会需要历书,近代社会需要年鉴,或说农业社会需要历书,工业社会需要年鉴。国内有文章说,年鉴始于公元前13世纪的古埃及。这个结论是站不住的。那时确有almanc一词,但是当时中国还没有发明纸,更没有西传欧洲等,古埃及当时用的是泥版,不可能逐年出版;内容又限于天象。因此那时的almanc是历书,不是年鉴。对这个问题,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李今山教授

8、有一段非常精彩且有风度的叙述。他说:“这个差错发生在一些文章(中),包括笔者的几篇文章误把应为历书的意思译为年鉴,从而把年鉴诞生的时间提前到(公元前)13世纪。1991年3月(《年鉴工作与研究》第1期发表笔者的《年鉴的起源、演变和发展》一文)才将这一问题做了纠正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